成都今年的车展,说实话我没打算进去看,原本以为又是那些老掉牙套路:新能源、新科技、各种“升级”。但没成想,问界M7这次居然来了个“内外彻底大变脸”,还把华为的本事全搬过来用。
那问题来了,现在买SUV的朋友,到底还在乎啥?空间大?续航长?智能化要多牛?还是说,外观必须得帅?这些东西哪个更重要?我也琢磨了一阵,一台车到底用来干嘛?是满载生活还是彰显面子?问界M7这次给出的答案,属于“真把全都升级了”,但到底值不值,咱们来说说。
先聊聊外观设计这事儿。以前的M7被人说丑,说不上档次,厂家自己肯定都听烦了。可这次是真服气,整个前脸改成了封闭式的格栅配星环双翼的大灯,一看就科技感十足,那种“老气横秋”绝迹。再加上什么黑曜套件、C型灯带,一身细节到处都是运动范儿,之前那种“妥协感”完全没了。侧面也跟风动学较劲,半隐藏门把手不只帅,还能降低风阻。到了尾部,贯穿式尾灯点亮后也有点“未来汽车”的感觉,年轻人、时尚家庭确实容易喜欢。
不过设计这东西,归根结底只是第一印象,空间和实用性才是真正的硬货。5080毫米的车身,3030毫米轴距,妥妥地同级里做到了空间第一阵营。家里有娃的、三代同堂都能用起来,五座版后备箱能扩到850L,六座版后排也能全部平躺,甚至二排有电动调节座椅,舒服到你不想下车。其实现在大家买车,多半都惦记好不好“全家一起出去”,这下真照顾周到了。更厉害的还有零重力座椅,支持16向电动调节、4向腿托,这细节,没点技术和诚意做不出来。
说实话,动力和续航一直是新能源车的痛点。大部分人心里都打鼓,电够不够?路上没电咋整?问界这回用的是宁德时代的高安全电池,直接打消“电池出问题”的顾虑。增程版有37kWh和53kWh电池,53版能跑1600公里,纯电能跑240公里,日常通勤小“电动”,长途一开就进“增程模式”,真两不误。
如果你只想要纯电,那100kWh版本能做到700公里,充电30%-80%只要28分钟,这速度,比很多加油站拧瓶盖还快。底盘用的是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牛的一些版本还给了空气弹簧,会自动调高低,烂路也不怕磕底。这一套下来,同价位SUV里,问界M7可以说底气很足。
但到了2024年,“智能”才是最卷的地方,也是华为入局后最有看头的一档。车内给了三块大屏幕,运行的是HarmonyOS 4,多屏联动、语音控制、互联互通,堪称“车上的华为手机”体验。家里华为手机、平板都能接,一起用不跪。
驾驶辅助更凶,全车装了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总共配套了华为自家的高阶智驾系统。什么高速自动领航、城区自动辅助、自己泊车都玩得明明白白,安全确实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以前开新能源,就怕智能系统跟“彩电”一样徒有其表,这回是真有技术才敢吹。
讲到和对手比,主要对阵的是理想L6、小鹏G9。理想L6推崇亲子出行,户型大但智能系统普普通通;小鹏G9卖科技范儿,主打极快充,视觉方案虽然新,但比激光雷达在复杂道路上还是有些短板。问界M7呢,空间比理想L6更大,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肯定是华为加持,续航又比理想还长。小鹏的智能驾驶全国不少数据,但还是没华为的本土化数据积累深,这两家短兵相接,谁能胜都得看后续市场的反应。
价格一直是大家关心的大问题,官方估价是25万-35万这个区间,现在来看基本合理。“加量不加价”这套,要么就是厂家舍得亏钱,要么真是供应链和技术积累到位,把成本打下来了。而且老车主能置换补贴,拉新又拉存量,门槛就明显降低。新能源市场用户都很挑,这种“旧换新”估计能吸一波粉。
现实情况是,整个30万新能源SUV市场还在扩容,需求也在涨:大家想要空间大,续航长,智能要不落伍。这三样问界M7全给了。渠道、售后也成熟,300多城市全铺开,服务和口碑也都够用。一旦上市,按现在的热度和用户基础,月销量可能冲上1.5万,年销量15万不是问题。这趋势,问界确实有做成现象级爆款的机会。
当然,并不是说问界M7就能高枕无忧,新能源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对手理想L6、小鹏G9今年还要出新款,大家都在玩“迭代”,技术和配置一代一代往上卷。问界必须不断把技术和体验做得更强,不能有一点疏忽。
再说价格,现在用户真的越来越“算账”,谁都不傻。价格一旦定的偏高,哪怕配置牛,也会影响销量——这是赤裸裸的现实。问界要靠精准分档、金融政策,把门槛压到用户能接受,才能抢到市场。
所以说到底,这次问界M7变化的确是诚心诚意,彻底摆脱了“二次改款”那种敷衍。外观漂亮了,空间更大了,智能系统强了,动力和续航也往上拉了。如果上市时价格够诚意,那就真的有黑马潜质。
但咱普通消费者买车,不只是看新技术,也有生活琐事、预算限制。问界能不能成爆款,得看用户到底为啥买车——是为家庭、为智能、为面子,还是为一时冲动?这个答案,只有市场才能给。
最后想问一句:智能化还会多快进步?空间和续航还会不会继续卷?新能源车还能不能越来越便宜?汽车行业这几年变得太快了,谁能跟上节奏,谁就能笑到最后。问界M7这次诚意拉满,但能不能成为现象级,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消费者的选择就是最大公约数,我们要的永远是“实用”与“诚意”,车企凭什么赢?光靠科技和宣传还不够,“让用户省心省力、用着舒心”,这才是长红的底气。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