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车算是经历了点传奇了吧。四年前买的比亚迪汉,跑了快28万公里了。说实话,一开始还觉得能跑出多少,就冲着那新能源抗磨才能的标签,心里其实也没抱太大希望。结果吧,除了底盘胶套要换,别的还真没啥大毛病。
我记得第一次修车,是在去年夏天,爆胎。那天我快午休时从公司回来,轮胎突然啪的一声爆了。幸好还算巧,边上就是一家修车铺,刚好赶紧修了。修完后我还琢磨,几十块钱的补胎,能撑到几年?毕竟环境复杂,轮胎用得那叫一个拼,估算每年歇歇也能跑1~2万公里。一样一样的,生产线上的大货车都能跑几十万公里,普通家用车都应该没问题。
当然啦,除去轮胎,小毛病也不是没有。比如那次底盘胶套老化,有点松散,4S店说得修,花了1200多块。其实我也没那么在意,反正车子稳得很,没有暖气,车重扭矩大,那种抓地力极强的感觉,挺上瘾。有人觉得太难修?我倒觉得,比亚迪的配件还挺常见的,国内产,一般修理厂都能搞定。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222222公里时拍了个照。还记得那天一边洗车,一边和朋友说:这车就像个老铁,没有啥新鲜的事,但就是能跑。他说:你看那底盘胶套,是不是有点旧?我还真没在意,反正车还是挺安静。其实细想,这车花了我两次大保养,花了1200块钱,换了几条轮胎。
让我更印象深刻的,是我朋友的经历。去年,我们一块开着车去趟北方,路上遇到个陌生车主,他就直呼比亚迪靠谱。他说:我买的比亚迪宋,已经跑了7万公里,没出过啥大毛病。倒是他那辆2021年的汉,年年跑,没修坏过原厂的零件,唯一的毛病就是没有智驾。但因为预算有限,换车他还在犹豫。
(这段先按下不表)
再说到对比油车,光靠耐操其实没啥意思。你看我那以前的福克斯,开到15年,只是大光灯暗点,验车不通行。用电车,倒是便宜,也少折腾。电池一出问题就麻烦,像我那次去户外旅游,除非换新电池,要不然能耗掉都让人心烦。
说到油车,我自己开过的秦,也有点趣事。三年跑了9万公里,抛锚两次。一次不知道原因,后来发现就是个接地螺丝坏了。修完还挺神奇的,剩下的就没太大毛病。唯一可惜的是那年,电池出了点问题,有三组坏了,免费更换,算是中奖吧。
说到维修,很多朋友都说比亚迪售后不如豪华品牌,但我倒觉得,国内配件多,修起来还不算难,关键问题还得看车主怎么用。有次修车师傅说:你这车跑了28万公里,主要还是保养得行。我没有像那些豪车一样每年都大保养,但保养几乎就是换油、换轮胎、检查底盘。再加上我非常不用担心小故障,大到必须修的就没几次。
对比那些神车,你会发现耐用其实不光是品牌的问题,更是惯和使用方式。比如我那朋友,开个十年车,车况还是不错,就是偶尔胎压监测失灵。每次去修,总感觉点滴磨损都是真的磨出来的。
我还猜测,国产车能跑那么久,有一部分原因是,制造工艺越来越成熟,很多零件都一样用料,这比以前仿制品多了很多保障。但是你别轻视零碎问题,毕竟一颗螺丝钉用久了都会有年纪,像那胶套,我觉得变化才是常态。
其实我也在想,车子用得耐久,和用料多少关系大吗?还是,修车的技术真的在提高?毕竟,汽车行业的研发不像以前那样烧脑,多靠源头布局和供应链管理。像我那辆车,虽然老,但没有频繁出问题,应该和厂家的供应链管理挺挂钩。
说到这个,我突然在想,电池耐用,意味着用料也越来越精细。厂家对老车的维护是不是也在变?有朋友告诉我,国内汽车零件供应基本能保证三到五年稳定。算了,天知道未来怎么样,毕竟汽车行业变化太快。你怎么看?会不会某天,我的28万公里的车,变成了传家宝?
好奇的是,现在很多车主都喜欢晒续航、里程数,但真到了要耐久,谁知道这些数字背后,藏着多少算法呢?有次我问4S店的小哥:你们觉得,车跑到这么多公里,零件还能保证原厂质量不变?他笑着说:只要按时保养,基本不会出大问题。不过他话里还带点没说的,除非你自己乱修。
临时想起一件事,去年夏天我在高速上,突然发现油耗变高,检查了一下,原来底盘胶套的裂缝又开始变大。我心想:这大概是血统的象征吧?毕竟车跑得越多,磨损也自然越多。
和你们聊点情绪吧。开车可能都是一种惯,一种陪伴。我有时候会觉得,买车就像找一个伙伴,还能陪你走南闯北,看风景,遇人。这么多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车越跑,感情越深。对比那些让人嫌麻烦的维修点,真正跑出来的耐用和可靠,是任何宣传都硬不来的。
(这段似乎还没有结束,但我在思考,问题是不是有点深奥了?)最后留个问题:你们觉得,未来纯电和混动,还能像现在这样耐吗?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