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死局,多档DHT:低端干不过单档,高端干不过增程

三年前,各大车企抢着开发的多挡DHT混动技术,如今销量还不到比亚迪单挡DM-i的十分之一。 就连被他们公开鄙视的“落后技术”增程式,也反过来把它远远甩在身后。

尴尬死局,多档DHT:低端干不过单档,高端干不过增程-有驾

2022年前后,你随便打开一场新车发布会,几乎都能听到“3挡DHT”“发动机高效直驱”这样的宣传。 吉利、长城、奇瑞这些品牌,仿佛统一了口径,纷纷把多挡DHT包装成混动技术的终极答案。

那时候,长城汽车甚至提出过一个听起来很唬人的说法:挡位越多,发动机参与度越高,技术就越高级。 他们推出了3挡DHT,宣传资料里写满了“9模11速”,参数表复杂得像一张电路图。

尴尬死局,多档DHT:低端干不过单档,高端干不过增程-有驾

奇瑞也不甘示弱,拿出了3挡DHT技术,强调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可以保持在最省油的转速区间。 车企的工程师们热衷于向媒体解释,多一个挡位就能让发动机在更多车速下介入直驱,理论上的确能省油。

但现实是,消费者根本不想在混动车上体验换挡的感觉。 一位买了多挡DHT车型的车主在网上吐槽:“等红灯起步,速度刚上来,突然咔哒一下,换挡的顿挫感让我以为开了台旧手动挡。 ”

这种顿挫感成了多挡DHT的硬伤。 由于增加了真实的物理挡位,变速箱在换挡时必然存在动力中断。 电机驱动本应有的平顺、安静优势,被这几下“咔哒”声打得粉碎。

更让车主头疼的是故障率。 北京一位吉利星越L雷神混动版车主在论坛上发文,他的车行驶不到1万公里,混动变速箱就出现异响,4S店检测后告知需要更换总成。 类似案例在车质网等投诉平台上并不少见。

尴尬死局,多档DHT:低端干不过单档,高端干不过增程-有驾

相比之下,比亚迪在2021年初发布的DM-i系统结构简单得多。 它只有一个减速挡位,绝大多数时间靠电机驱动,发动机只在高效率区间偶尔启动发电或直驱。 这种“以电为主”的逻辑,开起来和纯电动车几乎一样平顺。

比亚迪的销量形成了碾压式的优势。 2023年,比亚迪凭借DM-i技术卖出了240万辆新能源汽车。 而所有推出多挡DHT的国产品牌加起来,市场份额还不到比亚迪的一个零头。

尴尬死局,多档DHT:低端干不过单档,高端干不过增程-有驾

曾经高调宣传多挡DHT是“混动天花板”的车企,开始悄悄转向。 2023年下半年,奇瑞在低端车型上开始使用单挡插混技术,结果销量出人意料地好。

风云A8作为奇瑞首款采用单挡DHT的车型,上市三个月后月销量就突破5000台。 这个数字虽然比不上比亚迪,但比奇瑞自家多挡DHT车型的销量高出一大截。

尴尬死局,多档DHT:低端干不过单档,高端干不过增程-有驾

吃到单挡甜头的奇瑞,迅速在更多车型上复制这一策略。 而面对高端市场,奇瑞的选择更让人意外——在星途星纪元ET、智界S7等高端车型上,他们直接采用了增程式混动。

吉利汽车也走上了类似的道路。 2023年底,吉利推出了搭载EM-i混动系统的车型,这是一套和比亚迪DM-i非常相似的单挡混动系统。 在高端品牌极氪即将推出的中型SUV极氪MIX上,也选择了单挡混动方案。

曾经最坚定推广多挡DHT的长城汽车,现在陷入了尴尬。 2024年第一季度,长城插电混动车型的总销量不到3万辆,其中多挡DHT的枭龙系列月销量已跌至三位数。

一位从长城跳槽到理想汽车的工程师表示:“多挡DHT在技术上确实能优化发动机工况,但成本高了太多。 为了那一点点理论上的优势,牺牲了平顺性和可靠性,消费者根本不买账。 ”

增程式车型则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赢得了市场。 理想L系列、问界M5/M7等车型,直接配上了40度甚至50度的大电池,纯电续航轻松突破200公里。

对于城市用户来说,增程式车型每周充电一两次就能满足日常通勤,完全当纯电车开。 只有长途出行时,增程器才会启动发电,避免了发动机频繁启停的振动和噪音。

一位同时拥有多挡DHT车型和增程式车的用户比较说:“开多挡DHT,总能感觉到发动机在找机会介入,换挡时还有轻微顿挫。 开增程车就像在开纯电车,安静平顺,家人坐着更舒服。 ”

尴尬死局,多档DHT:低端干不过单档,高端干不过增程-有驾

车企的销售数据证实了这种体验上的差距。 2023年,理想汽车交付37.6万辆,问界交付31.3万辆,这两个主打增程式的品牌销量都远超所有多挡DHT车型的总和。

更让多挡DHT尴尬的是维修成本。 某保险公司内部流出的数据显示,多挡DHT车型的变速箱故障率是单挡DHT的3倍以上,平均维修费用超过1.5万元。 较高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直接推高了保险费用。

在二手车市场,多挡DHT车型的保值率也明显低于单挡DHT和增程式。 一位二手车商直言:“客户一听是多挡混动,第一反应就是变速箱会不会出问题,砍价特别狠。 ”

技术路线的选择,最终变成了商业上的生死抉择。 曾经嘲笑增程式是“落后技术”的车企高管,现在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用户用真金白银投票,投给了更简单、更可靠、更舒适的技术方案。

一位自主品牌研发负责人私下承认:“我们花了大力气研发多挡DHT,结果发现消费者要的不是技术的复杂性,而是体验的简单性。 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

在2024年的今天,多挡DHT似乎只剩下一个可能的生存空间——硬派越野车。 在低速攀爬等极端工况下,多挡位确实能提供更精准的动力控制。 但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这个优势显得微不足道。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当电池成本持续下降,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时,纠结于几个挡位已经失去意义。 电动化时代的竞争焦点,已经从传动效率转向了智能化体验和能源管理效率。 ”

在这场混动技术路线之争中,市场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用户选择为体验买单,而不是为复杂的技术参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