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最近要变天了,这不是谁家放出来的小道消息,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今年九月,上面六个部门联合出手,打算给国内的汽车和电动车市场来个地毯式大扫除。不是光说说而已,是真要动真格的。前几天还看到谁家小区楼下电动车堆成山,想想这次整治过去,估计得清净不少。
这回整顿动作大得吓人,主要冲着三股歪风邪气去的。第一个,网络测评江湖里的“黑白无常”,干用“测评”吓唬人那一套。有些人打着专业旗号,收钱说好话,没红包就往死里黑。要不然就拿着厂家的试驾车,回头评测啥都没测出来,就是胡咧咧。说白了,这都成行规了,厂商和所谓大V心照不宣,最后倒霉的还是消费者,花冤枉钱买的东西还成了小白鼠。
再一个花招,就是虚假宣传。你看广告里天花乱坠,买回来才发现——续航缩水一半,安全性能成谜。不管大企业小公司,都爱搞这些套路。有些车卖出去,环保、节能、配置全都往脸上贴金,真用起来就那回事。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到了需要售后的时候才发现坑埋得真深。
第三股“妖风”,得说说行业里那些喜欢“嘴炮”的企业家。网上隔三差五就能看到某总监某高管带头杠,搞得整个行业像菜市场吵架,谁家不互黑车就卖不好似的。用户一头雾水,车圈风评也因此越来越臭。现在可好,这些闹剧都要被彻查了,再不怕夜路走多碰到鬼,倒是怕被监管逮个现行。
别忘了,明面上这一刀主要砍的是网络舆论环境,实打实对准那些“车圈蛀虫”。但身后一锅粥的,还有个更大的盘子——电动车。要说电动车近些年是真的火,从大爷大妈到年轻小伙,谁没骑过两脚油门的那点儿事儿?热闹带来的麻烦也不少,市场鱼龙混杂。新国标喊了两年了,这回终于真的要落地了。听说北京那边已经“请喝茶”约谈了市面上几个大品牌,名字都亮出来了,该通知的都到位。
新国标亮出来,就写得明明白白。先是“二禁止”:第一,没3C认证的一律不许生产销售,还敢明目张胆卖?绝不行。第二,禁止所有非法改装。有人图快,把个小电驴刷成摩托,开进快车道那速度眼看着就上天,安全谁负责?一个不留神,可不是撞墙,可能就直接进医院了。刚性要求,上班能到岗,平安回家最重要。
“二必须”也别当耳旁风。每一道流程得有记录,每一辆车的去向拉清楚,真出事有地方能查到人,别让黑心商家转手就甩锅。另外,各种收费要明码标价,别动不动雾里看花,一买变十样儿。想多赚点小钱,在这儿得收敛,要不然罚单伺候。
更狠的还有,过去很多人买了电动车就是负责“上个牌先”,转过脸就改装。大家心知肚明,这路子确实钻了太多空子。新一轮整治明确:先上牌后改装,门都没有。买了什么样你就骑什么样,惯着这些小动作市场就没法交好作业。再就是严查各种电池、电机的违法乱搞,没通过3C认证的闲人免进。别管啥理由,标准不到位就是铁板一块——别碰,碰了不管你关系多硬,该罚就罚。
其实很多消费者也苦这些妖里妖气的厂商久矣。有的人省着点买了便宜货,高兴不过三天,突然没电,或者刹车失灵了。找商家维权,那边一口咬死不是质量问题,来回踢皮球。以后有了新规,一查到底,看谁还敢蒙混过关。这一手下去,市场秩序指定能露点头角。
当然了,有人会说,这些整治风刮得再大,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车圈里有的是“钻空子”的老手,一有政策,立马想对策。你管3C认证,他就来个边角料拼装;你盯宣传,他就换着马甲发软文。关键还是监管得有连续劲头,别就是开始闹热闹半天,最后虎头蛇尾大家都歇菜。
不过闭着眼梳理一圈,这一波整顿多多少少还是给行业打了个预防针。那些认真做产品的,好好卖车的企业,可能反而才能活得踏实。制度清清楚楚,有规有矩,最后留在牌桌上的一定是那些靠产品吃饭的企业。净化一下这年头的泥沙俱下,也不算坏事儿。
话说回来,消费者也要长个心眼,你指望天上掉馅饼还不如多查查产品信息。买车先看3C认证和厂商资质,多问问售后流程,免得到头来“马后炮”。中国人讲究买卖公平,不贪小便宜不吃大亏,咱的辛苦钱得花在刀刃上。这回有了新规护航,至少掉坑的可能能少点。
电动车这一块,将来各地肯定也学着北京的路数来。各级市场监管动真格,品牌方不再有侥幸心理,谁敢顶风作案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底气。过去无证产品能靠关系流进市场,以后一刀切加高压,在售产品不能查溯源的直接下架,能不能继续卖,就要看你到底有没有底气玩真格了。
车企和经销商肯定要经历一阵洗牌,资本市场也盯着这边的风吹草动。有些小作坊,靠模仿大企业蹭热度,连个第三方认证都没有,基本就是靠运气吃饭。以后买卖得讲究明白账,规矩落到实处,市场才能少点乌烟瘴气。
那些以前靠炒作、贴金、吹牛卖车的企业,这轮估计得边角缩着了。你不拿出真技术、真品质,忽悠人两次掏钱,三次翻车;谁还信你那一套。有了实打实的政策压顶,原地坐等“靠天吃饭”的日子基本过去了。只要风刮得久一点,整个车圈脸都能洗干净。
平时看到网上各种测评帖也要多个心眼。测评说好不意味着真好,说坏不见得真差。有些测评就是吃了厂家的好处,结果把用户当猴耍。监管这次要认真规范这一摊,指不定哪天再也见不到“恰饭大V”们的乱飞广告。到那时候,评价标准要回归理性,用户也更能分清黑白。
电动车改装是个顽疾。很多小商家钻政策空子,用户也喜欢改着玩。不少事故都是改装惹出来的,速度飙升带来安全隐患。这次动作,堵住改装漏洞,大家日常骑行也许没那么“炫”,不过安全肯定多了几层保障。对大多数人来说,好好骑车、安心出行才是硬道理,谁还真想“刺激到飞起”?
实际上,政策和监管永远是“打地鼠”的游戏,你一个漏洞我一个补丁。市场规范了,对所有守规矩的人都是好消息。以后买车可以放心大胆点,至少不会动不动踩到猫腻。不过归根结底,羊毛出在羊身上,产品牛不牛,消费者最有发言权。那些愿意做长远生意的车企,这次也许终于等来天晴的时候。
买车之前记得货比三家,别光看广告也别只信测评。看看有没有靠谱资质,渠道是不是正规的,价格是不是一下高一下低。别觉得省几百块就是赚,到头来吃大亏的时候想哭都来不及。这些政策不是吓人的,而是真能帮消费者把把关。
未来一段时间,谁都能感受到这场风暴带来的变化。不管车企、商家还是行业环境,总要照着规矩走一遭。清理行业乱象其实也是再给真正做事的企业腾地儿。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下子市场总算能恢复点烟火气,少点乌烟瘴气。
只要监管肯下真功夫,乱七八糟的幺蛾子就没那么容易出来捣乱了。说到底,市场靠规则,质量靠匠心。电动车也好,汽车也罢,不怕风雨,就怕没人管没人问。如今紧箍咒一戴,谁还敢顶风作案——闹腾的割一刀,安心的好办事。
这年头买东西就得擦亮眼睛。你看,有了这些措施在那儿压着,市场自然会往健康的方向拐。盼得就是大家买一辆车别再提心吊胆。至于车圈那些妖魔鬼怪,早点收敛点吧,把戏多了迟早露馅。
买车这点事儿其实不复杂,安全放心才是真道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