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走在路上,不知道您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马路上的绿牌车好像越来越多了。
无论是在公司的停车场,还是在小区的地库里,甚至是大街小巷的路边,总能看到一片又一片的新能源车。
这景象确实让人有点感慨,感觉我们熟悉的那个烧油开车的时代,似乎真的在慢慢变成过去时了。
可是,很多开了几十年燃油车的老朋友们心里还是不服气,他们觉得燃油车手里还握着几张好牌,真要较量起来,现在风头正劲的新能源车也未必能笑到最后。
那么,这到底是燃油车最后的倔强,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呢?
咱们今天就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把这里面的道道给捋清楚,看看这场汽车界的“油电之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咱们聊一个最实在的问题,就是修车。
车是消耗品,是机器,开久了总免不了要修修补补。
对于燃油车来说,这事儿就显得特别方便。
您想啊,在国内发展了几十年,大大小小的修理厂遍地都是,从那种规模宏大、设备齐全的大厂,到街角只有一个门脸、几件简单工具的小店,都能给您的燃油车看看毛病。
这种成熟又密集的维修网络,给燃油车主带来了一种深深的踏实感,感觉车就算扔在半路上,也不愁找不到人来修,而且货比三家,价格也相对透明。
可换到新能源车这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它不像燃油车那样,主要是机械结构,它更像一个行走的“智能设备”。
车身上密密麻麻的摄像头、雷达和各种传感器,还有那个听起来很高级的一体式压铸车身,这些东西看着先进,可一旦磕了碰了,那维修起来可就头疼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说车门上的后视镜。
普通燃油车的后视镜,如果不带什么特殊功能,可能几十块、一百多块就能换一个。
但现在的新能源车,后视镜里往往集成了摄像头、并线辅助的提示灯等等,这一个镜子坏了,价格立马就上去了,少说一千块打底,好一点的几千块都很正常。
更关键的是,您还不能随便找个路边店去修。
因为修理新能源车,光会拧螺丝、换零件是远远不够的,它涉及到复杂的电子电路和软件系统,修理师傅得同时懂机械和电子,这技术门槛一下子就高出了一大截。
所以,现在绝大多数的传统修理厂,看到新能源车都直摆手,一是没技术,二是没设备,三是怕修坏了担不起责任。
这就导致新能源车主一旦需要维修,基本只能去厂家指定的4S店,选择少,价格自然也硬气,这确实是很多新能源车主心里的一根刺。
当然,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任何新事物的普及都需要一个过程。
根据最新的数据,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历史性地超过了50%,这意味着每卖出两辆新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
当满大街跑的都是绿牌车的时候,市场的需求自然会催生出供给。
那些聪明的修理厂老板们,肯定会主动去学习新技术,引进新设备,未来专门修理新能源车的店铺也一定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多起来。
技术成熟了,配件的生产规模上去了,维修的成本自然也就会慢慢降下来。
所以说,燃油车在维修便利和便宜这个方面的优势,虽然现在还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优势正在被快速地削弱。
接着咱们再聊聊第二个让很多人,特别是过去钟爱德系、日系车的车主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保值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买车确实有点像买理财产品。
一辆口碑好的燃油车,比如丰田的凯美瑞、本田的雅阁,开上个三五年,卖到二手车市场里,还能卖个不错的价钱,亏损相对较小。
那时候,大家普遍认为燃油车技术成熟、耐用,保有量大,所以二手车不愁卖。
相比之下,早期的电动车,因为技术更新迭代太快,电池衰减的问题又比较突出,二手车贩子收车时都非常谨慎,导致保值率一直很低。
但是,市场风云变幻,谁也没想到,这个燃 ઉલટા了。
搅动整个汽车市场的,正是以我们中国品牌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发起的猛烈“价格战”。
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新能源车的价格是一降再降,很多车型的配置又高得惊人。
这一下,直接把传统燃油车企逼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你不降价吧,消费者一看,同样的价格,我能买到一辆加速更快、用车成本更低、车机系统更智能的新能源车,我为什么还要选你呢?
于是,我们看到了近年来汽车市场上一幕幕令人瞠目结舌的降价潮。
就拿曾经的家轿销量王日产轩逸来说,几年前您想买这车,落地价怎么也得十二三万,可现在呢,裸车价格甚至降到了七万块钱以内,几乎是腰斩。
再看看那些豪华品牌,更是为了销量放下了身段,奔驰S级动辄优惠二十多万,宝马7系直接降价三十万。
您想想,当一辆新车的价格都如此剧烈地“跳水”时,它的二手车价值还怎么可能坚挺呢?
这就好比房价跌了,您手里的旧房子自然也就不值钱了,是一个道理。
这场由新能源车引发的价格风暴,可以说是不分敌我,把所有车型都卷了进来,也彻底冲垮了燃油车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保值率神话”。
现在再说保值率,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大家基本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谁也别笑话谁了。
最后,我们来谈谈燃油车手里剩下的最后一张,也是被认为是最有分量的王牌:续航和补能。
这一点确实是很多纯电动车主,尤其是在节假日长途出行时,最头疼的问题。
高速服务区里,充电桩前排起的长队,车主们焦急等待的眼神,就是“续航焦虑”最真实的写照。
而燃油车呢,一箱油轻轻松松跑个七八百公里,没油了,随便找个加油站,五分钟就能“满血复活”,继续上路。
这种说走就走的自由和便利,是燃油车最核心的魅力,也是纯电动车目前难以完全替代的优势。
然而,燃油车阵营可能没有预料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堪称“规则破坏者”的新物种,它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这种车的设计思路简直太聪明了,它既有电池和电机,也有发动机和油箱。
您在城市里上下班通勤,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辆纯电车来开,用家里的充电桩充电,每公里的花费可能就一毛钱,而且行驶起来又安静又平顺。
可一旦您需要出远门,或者去一个充电不方便的地方,也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它还能烧油,加油站就是它的能量补给站,彻底告别了续航焦虑。
可以说,插电混动车型完美地吸收了燃油车和纯电车的优点,又规避了两者的缺点。
更重要的是,在同样的价格下,国产插电混动车的配置往往要比合资燃油车高出一大截,什么大尺寸的中控屏幕、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全景天窗等等,都给你配齐了。
这种产品力上的“降维打击”,让传统燃油车在它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随着插电混动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它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第一选择,也正在从根本上瓦解燃油车最后的补能优势。
未来的趋势甚至可能是反过来的,当不加油的车越来越多,加油站的数量必然会减少,到那个时候,剩下的燃油车主可能反而要为找加油站而发愁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