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要是真出了问题,遮遮掩掩是没用的,再大品牌也撑不起那份侥幸,小米这回总算把事儿摆在明面上了。说实话,现在谁还敢拿安全换噱头?万一出点事,网友能把品牌播得满天下,人家小米直接召回,不藏着掖着,这才是正经厂家的姿势。别的不说,先把召回这件事看看,大家发现不,这不是啥常规的网上升级,而是贴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签的正式操作。说白了,这车子的那点疑难问题,如果光靠软件推送就能解决,还要国家监管干嘛?这次涉及的高速NOA功能,就是智能辅助安全里的硬茬子,是那种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的技术。你要说没事,谁还搭理;要真有危险,那必须要扯着嗓子喊一声,把刀口捂严了才踏实。
都说智能辅助是时代的招牌,但用起来跟考试作弊一样,平时吹得天花乱坠,到了关键场景就能露馅。新国标这东西不是摆设,这次规定得够细致,《第一财经》还把事故路段用画图标出来了,铜陵那场3月29号的小米SU7爆燃直接成了案例,教科书式的警示。想想那现场,图都挂出来了,条件也摆清楚,谁敢说技术不该严?安全这口锅,谁能担得起?不是小问题,搞不好就成了年头新闻。
咱普通人买车,不光是花钱图个开得爽,找点面子,实际更多还是要心里安稳。车子身上动辄上千零部件,哪个要是喝了点酒、闹点小毛病,都可能惹出大祸。所以看见哪个车企能主动认错、把隐患揪出来,不想着糊弄哥几个,大家心里起码能松口气,小米这次算是交了个好答卷。不是办事拖拖拉拉,出了事还打太极,谁受得了?正儿八经把问题摊在桌上,该怎么改就怎么改,有劲儿。
其实讲到智能辅助驾驶这东西,技术永远是两面刃。一面是“哎呦多神奇,省心省力”,另一面是“谁敢全信?真到危急时刻整得你满头包”。新国标的出现,就是把那些早年间吹的牛皮全收紧了。你技术不达标就得主动认倒霉,这才是行业的规矩。以前有些厂商甩个软件包子给你,升级就完事了,现在可不行,跳过程序、无视监管,哪天真出事故就别怪别人抹黑你。
这回小米能这么实诚,不光是“把脸放下”,也是硬着头皮学着成熟。毕竟有前车之鉴,谁敢再糊弄?铜陵那事儿闹的人心惶惶,有网友还在后台问:“到底是不是车子本身有事?”只要涉及安全,谁都怕被糊弄。你敢学某些品牌说风就是雨,说没事就完了?消费者可不是吃素的,这年头谁还信那一套?敢明明白白公告召回,交给国家监管盯着,这份底气真的不是谁都能给。
而且这次发布,不光是厂家的自省,也是对所有智能辅助安全再上一课。通用点说嘛,车厂这回下场做背锅侠,谁家都有点怕。但如果想着“蒙混过关”,消费者天天拿手机一刷,“呦,又出事啦”,那些把安全当儿戏的厂牌就甭想混下去了。小米汽车这波正面操作,表面看是一份技术问题,实则也能让业界有点惦记:以后别再跟安全过家家。
你绕一绕再看看身边这些做汽车的企业,有谁真的像小米这次一样“该召回就召回”?有些牌子还在说,“问题都能OTA解决”,实际上碰到关键部位还是得受监督,不能瞎搞风头主义。把车当作家里的成员,谁愿意关键时刻掉链子?咱花钱买的心安,是不是?
智能技术这年头发展得飞快,有时候让人眼花缭乱。辅助驾驶这玩的不是噱头,是实打实的救命稻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这招“规定动作”,其实就是让车厂别再搞虚头巴脑,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铜陵事故后,车主心里肯定堵得慌,谁都不愿自己开着小米SU7,到了高速路看着天色阴沉,心里还琢磨“这车会不会又出点事”?那点担心不是空穴来风,是真的有人关心安全,每一分钱都想花得安心。
话说回来,企业自省是好事,全行业透明才更有底气。小米这波操作表面上是技术升级,实际上是给消费者吃了颗定心丸。你不召回、不回应,人家心里老有道坎。说到底,买车不是买“炫技”,咱们还是想踏实出门接孩子,拉老人去医院,还能顺带路上跟老司机吹两句牛。这些都离不开安全二字,你要把安全做好了,剩下的啥也不用多说。
有人问,车厂要是每次都召回,那会不会普及成“常态”?其实人人都怕麻烦,但这麻烦不能省。每次出事鬼头鬼脑藏着掖着,迟早让品牌塌方。像现在这样,有问题就改,召回就召,习惯了以后,也许大家就能对国产汽车有点新信心。别搞那些“只改一点点”,该召回到位绝不马虎。或者你认为,这些做法还不够“踏实”?欢迎评论区讨论,觉得车企谁家做得最实诚?有没有更靠谱的做法?踊跃发言,万一你的建议,明天就进了下次监管通知,成了车企的新招数呢!
这年头,咱们看新闻不是看热闹,要看门道。谁要是明着搞安全召回、透明升级,谁就该好好鼓励;要是还有哪家做事藏头露尾,消费者一键吐槽分分钟见效。说到底,不管车有多少炫酷功能,最后还是得让人放心开出门,小米这次起了个头,后面车企还跟不跟?咱们等着瞧,也许下一个“立规矩”的就是你家的爱车了。安全面前,谁都扯不了淡,谁都躲不过那一关。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