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关于新能源车的讨论,有网友在评论区感慨当年哈弗H6、吉利博越这些燃油车称霸SUV市场的盛况。
确实,十年前咱们国产车靠着性价比和硬核配置,愣是把合资品牌压得喘不过气。
但到了2025年再看销量榜,虽然新能源车占了半壁江山,可轩逸、朗逸这些燃油车依然稳稳蹲在前列。
更让人意外的是,吉利星瑞和星越L这对"燃油双子星",硬生生在新能源围剿中杀出条血路——轿车榜第一是星瑞,SUV榜第一是星越L,连特斯拉Model Y都只能偶尔抢个月冠。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今天咱们就唠唠中国燃油车这出"逆袭大戏"。
先说吉利这两款车为啥能火。你去成都4S店瞅瞅,星瑞1.5T顶配才8.5万落地,星越L 2.0T次顶配14万能开走。这价格搁五年前都不敢想,现在却成了家常便饭。要说秘诀,首先是真金白银的优惠:置换补贴加上区域政策,相当于白送一台五菱宏光。但光靠降价肯定不行,你看那些降价就滞销的车型就是反面例子。
说到设计,星瑞和星越L真是把"经典永流传"玩明白了。十年前博瑞、博越打下的群众基础,现在配上点新元素照样吃香。星越L前脸格栅改来改去,反而让老车主觉得亲切。更绝的是细节处理,灰色车漆配红色卡钳,再整上四出排气,八万块的车愣是开出三十万的气势。这招可比某些车企瞎改设计强多了——你看某些国产新能源车,换个前脸消费者就认不出来了。
成本控制才是真功夫。星瑞全系标配14.6寸大屏、全景天窗,顶配才落地八万多,这配置放合资车里得加五万。秘诀就在通用化生产,吉利把2.0T发动机用在星瑞、星越L甚至领克上,研发成本摊薄了。变速箱用爱信8AT和自研7DCT,都是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方案。反观某些新势力,光个车机系统就能让车主抓狂,更别说机械素质了。
不过最让笔者心动的是驾乘体验。上周末去试驾,坐进星越L后排,膝盖能顶到前排椅背三拳的距离,比汉兰达还宽敞。底盘调校更是妙,过减速带时不像日系车那么飘,也不像德系车那么颠,恰到好处的滤震让人想睡觉。开空调睡觉时,座椅通风和按摩功能比女朋友捶背还舒服。要我说,这车要是没油箱,都能当房车使了。
说到海外市场,吉利在俄罗斯、中东的表现值得玩味。听说当地4S店卖星越L得配个"防高温套装",座椅通风开到最大,空调出风口直吹脚底板。这种因地制宜的改进,正是国产车出海的杀手锏。反观某些合资品牌,连座椅材质都全球统一,大夏天的坐垫烫得能煎蛋。
不过问题也摆在明面上。有车主吐槽星越L市区油耗12个,这要是跑长途得心疼死。车机系统偶尔犯迷糊,导航导到死胡同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人家吉利反应快,上次OTA升级直接优化了语音识别,现在喊"你好吉利"比喊服务员还灵光。
展望未来,燃油车真要绝了吗?看看泰国市场,长城推的柴油版哈弗H9照样卖爆。在欧洲,沃尔沃的混动技术玩得风生水起。说到底,燃油车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少林功夫,看着老派,真到生死关头照样能打。吉利现在搞的CMA架构,把沃尔沃的安全技术拿来就用,星越L的白车身强度比奥迪Q5L还高,这不就是技术融合的典范吗?
说到底,中国品牌玩燃油车要有自己的节奏。不用天天盯着新能源,把该升级的配置跟上,该优化的体验做好。就像星瑞用L2级驾驶辅助,但保留了实体按键,这就是懂用户。未来十年,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注定要"哥俩好",与其非此即彼,不如各取所长。就像你既需要智能手机,也离不了家里的固定电话——场景不同,需求就不同。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如果让你在15万预算内选车,你会考虑星瑞/星越L这样的燃油车,还是同价位的新能源?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点赞最高的送汽车模型盲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