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力已死,现在的车圈比的是谁更颠?

最近的车圈,就突出一个魔幻。

讲真,魔幻的不是车,而是造车的人,心态都集体崩了。

尤其是那些曾经躺着赚钱的老牌合资,什么大众丰田日产,以前是学生考试前划重点的老师,现在变成了考场上东张西望想抄邻桌答案,结果发现邻座是个用笔记本电脑现场编程交卷的卷王,心态直接就是一个大型“坏了菜了”的现场直播。

4S店里那些精神状态不太稳定的销售兄弟跟我说,现在卖车,突出一个精神分裂。上半年客户来,跟你聊的是颗粒捕捉器、是双离合顿不顿、是百公里几个油。下半年再来,直接上来就问,你这车有没有8155,屏幕几块,能不能OTA,价格还能不能再降两万给我送个脚垫。

你看,消费者的心思没变复杂,是直接变异了。他们不是在买车,他们是在买一个能证明自己没被时代淘汰的钢铁凭证。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那帮国产新势力,根本不讲武德。如果说以前大家是在一个餐厅里,比谁家的菜好吃、服务员更漂亮。那现在国产这帮人是直接冲进后厨,把锅碗瓢盆全砸了,然后掏出一盒压缩饼干对食客说,能量管够,价格骨折,还送户外求生教程,你就说你要不要吧。

这谁受得了?

所以你看朗逸宝来这些老牌学霸,也开始“不务正业”了。以前那张脸,朴素得像是上世纪的黑白结婚照,现在呢?前脸的格栅跟不要钱一样往大了做,恨不得把车标都给吞进去。车灯也搞什么分体式,三层大灯,不知道的以为是奥特曼的胸前计时器到了,红灯一闪就要发射斯派修姆光线了。

你说这是跟谁学的?这不就是跟那帮电动爹学的么。属于是打不过就加入,但加入得又有点拧巴,像是一个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突然在年会上表演了一段“机你太美”。你不能说他不努力,但就是怎么看怎么诡异。

更典中典的是空间。以前大众是老师,教别人什么是A级车轴距。结果吉利星瑞这个刺头直接交了张2米8轴距的答卷,把老师给干沉默了。大众一看,这不行啊,桌子要被掀了。怎么办?加大,加大,加大!新款朗逸硬是把后排做到了能跷二郎腿的程度,主打一个“我虽然别的没你花哨,但我能让你爸在后排坐得舒服”,精准打击中年人的孝心。

这种竞争,已经不是产品力竞争了,这是“道诡异仙”里的修仙,大家比的不是谁的道法更高,而是谁的心态更颠,谁的行为更无法预测。

然后是内饰,这更是重灾区。现在你要是进一辆新车,中控台没给你塞两块大连屏,你都不好意思说这是2024年的工业产品。方向盘也学着游戏手柄做,拨片、滚轮、触摸按键,功能多到你驾照考科目一的时候都没见过。这帮设计师的逻辑很简单:我不管你用不用得上,但我必须得有。

这是一种典型的“功能过剩式”自救。就像一个中年男人,为了证明自己还年轻,开始买一堆自己根本不玩的潮牌,在朋友圈里发一些看不懂的英文缩写。

讲真,我作为一个奔四的中年人,现在看到车上超过两块屏就头疼,我只想安安静静开车听个郭德纲,你给我整这些我用得到吗?但车企不管你,他们觉得,给你,是我的态度;你不用,是你的问题。

座椅也是,各种菱形格、打孔、缝线,摸上去温润丝滑,销售跟你吹这是Nappa,其实就是人造革里技术最好的那一批。但年轻人就吃这套,他们觉得这叫“高级感”。这种高级感,跟奶茶店里加一堆小料差不多,本质没变,但看起来就显得特别丰盛,特别值。

这不叫造车,这叫做法!

发动机层面更是大型左右互搏现场。一边是1.5L自吸,主打一个皮实耐用,情绪稳定,号称能开到世界末日,是汽车界的“金钟罩铁布衫”。另一边是1.5T涡轮,主打一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起步就是要快人一步,让你在红绿灯前体验短暂的F1车手附体。

大众说他们的燃油车还能再战三年,但你掀开后备箱盖板,底下早就给你预留好了电驱接口。这叫什么?这叫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一边捍卫着燃油时代的最后荣光,一边偷偷给自己留好了投诚的“任意门”。

就问你怕不怕?

最要命的,是十万到十五万这个价位,已经不是红海了,是血海,是绞肉机。日系还在那里念叨“一公里省一毛钱”的省油真经;美系仗着自己底盘硬,玩“高速稳如老狗”的人设;而国产车,就是那个掀桌子的,直接把电冰箱、大沙发、IMAX影院全给你搬车里,用配置的泥石流淹死你。

以前的选车手册还能看看参数,现在你看参数,大家抄得都差不多。于是车企们开始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内卷,比如车漆。什么“星黛露粉”、“宝宝巴士白”、“猛男落泪蓝”,颜色一个比一个骚气。设计师说这叫抓住了年轻人的审美。

拉倒吧,这叫实在没地方卷了,只能开始盘包浆了。

所谓的模块化平台,乐高式造车,听着高大上,本质就是为了省钱。为了能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像拼图一样攒出一辆“看起来不一样”的新车,来应对这个快要发疯的市场。上海的设计中心有了更多本地团队,这不叫本土化,这叫被逼的,因为只有本地人才知道,本地的卷王们出招有多阴间。

产品力已死,现在的车圈比的是谁更颠?-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形象。

所以,现在紧凑级家轿市场根本不是什么“寻找平衡点”,而是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在黑暗森林里互相开枪。不存在体面,不存在共赢,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你说消费者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不是非买不可,那就再等等。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让这些心态爆炸的车企们再多表演一会儿。

产品力已死,现在的车圈比的是谁更颠?-有驾

实在等不及,就去看看“老头乐”。毕竟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马斯克,而在敢于横穿马路的大爷。只要大爷躺得快,什么主动刹车、什么激光雷达,都得乖乖认怂。这才是来自民间的、最朴素的降维打击。

这,才是现实。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