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我路过4S店,正巧听见销售和顾客聊起新速腾L。顾客问:听说这车灯不错,真有差别么?销售笑了下说:同价位能比的,没几个有IQ.Light像素矩阵大灯,夜晚视线更清晰,安全感蹭蹭往上涨。这个灯我倒是想起去年试驾时的感受,那种透亮的光线,用穿透迷雾形容一点不夸张。
速腾L上市,听着官方数据挺亮:1.5T Evo2发动机,118千瓦最大功率,250牛·米峰值扭矩,动力数据中规中矩;但这车在钢材用料上亮了——笼式车身结构,高强钢比例超过80%,热成型钢占28%(样本有限,体感这是同级中最高标准),抗撞击那块真有竞争力。想象下,这钢就像做饭时用上了高级刀具,不仅锋利还挺耐用得多。
我之前听说过类似笼式结构的设计,总觉得钢?这东西也讲究个好坏?直到亲眼看了速腾车身构造,才明白其实这就像盖房子用得好的钢筋框架:重心稳固,抗风抗震强多了。说来有点跳跃,但想象一台车身若像沙发,钢材的品质就是那个内部支撑的弹簧,弹簧结实与否,决定坐感跟安全性。供应链角度,只有大厂才能保证这些优质钢板稳定供应,这就好比做一顿饭除了菜好,还得有靠谱的食材供应链。
同样1.5T的发动机,速腾L和同价位的某合资品牌对比,前者匹配了7速双离合变速箱,换挡迅速;后者还在用传统自动,顿挫感稍微明显。这个细节上,个人倒觉得速腾响应更灵敏,城市堵车能舒服点。不过这差别到底对日常影响几何?真心得花时间去体验,数字上差不多,操控感却有微妙区别。
对了,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速腾L的中控区域设计ing很新潮,15英寸悬浮2K触控屏配合10.25寸仪表盘,视觉冲击力强。不过用过半个月才发现,触屏操作偶尔有点灵敏过头,比如调节车内温度时,时不时得重复点几下,挺容易手滑。原本想说智能体验很完美,结果这细节有点拉胯,后来琢磨可能是软件还没完全调教好,毕竟新车软件升级是常有的事。(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智能系统稳定性到底会不会成为后续大问题?)
购买权益那块倒是挺友好,比如限时送保险和4000元现金补贴,听起来直白划算,算下来百公里养车成本能省出0.1块钱(估算,生活中车险差别这点小钱倒是真的能体会),置换最高8000元支持,很适合换车频繁的朋友。教师节专属1000元优惠,显得挺有人情味。虽然听着像促销套路,但细算下来,这些福利加一起,还是挺吸引人的。
老实说,我对这些优惠也有点嫌麻烦。谁不想一趟搞定买车手续,又能享受所有优惠?但现实是,优惠条件往往需要细读合同条款,走几次流程,这就得花时间和耐心。供应链上,汽车厂商给经销商留点小政策空间,也是一种博弈,更别说这背后时不时有库存压力。别急,这段先按下不表,后面还有更坑人的地方你想不到。
聊回车本身,那个二道密封专利技术我认为挺重要——标称可以保证3年无锈蚀,12年不穿孔。这就像家里的门窗密封做得好,风雨不进,室内舒适度自然上升。谁愿意买个外观好看但常年漏风漏水的车?但要说真有这么长效,实际情况得看车主日常使用环境和保养,毕竟这些年头,耐久性是很考验用户口碑的。
说个个人感受,我对车尾设计有点意外,之前以为速腾会稳重死板,这次看到流线的小溜背,比起本田思域同级别车,运动感强不少。毕竟,买这个价位车型,很多人还是想要点好看和实用兼顾的吧?你觉得运动感重是不是更能吸引年轻用户?不过也有人嫌溜背不够实用空间大不起来,家里要塞娃娃车和行李箱,这算不算矛盾?
顺便提个没细想过的猜测,感觉大众这么大范围推新色系,可能也是想打破固有印象,特别是早期那种银灰黑三色主流市场疲态,但这能不能直接影响销量,还真不好说。颜色对销量影响到底有多大?也许在锦上添花,不是决定因素。
最后留个问号——你有没有想过,开着这么多电子配置和高科技的车,最让人心安的其实还是那钢铁骨架和撞击时给你安全感的那块无形盾牌?智能化做到啥程度才安心呢?现在无数广告都喊着黑科技,但真到危难时刻,那些会不会就像运气不好抽到渣运的软件更新?
我今晚过会儿还得去取车,顺便感受下这个发光Logo的夜晚表现,回来再看看实用感受到底咋样,毕竟眼见为实。
你呢?会更看重什么?车子的颜值?还是买车附带的那些看不见的优惠和保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