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摊牌了。
特斯拉在美国整了个廉价版Model Y,这事儿吧,你不能单纯当个新车新闻看。你得把它当成一场大型、荒诞且充满行为艺术的社会实验。马斯克老师,这位硅谷的雷电法王,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的信徒们发出了一个灵魂拷问:你们的信仰,到底纯不纯?
先说这车,简直是典中典。名字叫廉价版,其实就是个“丐中丐”压缩毛巾版。续航给你来一刀,从575公里砍到520公里,别小看这55公里,在高速上这就是你能不能撑到下一个服务区的生死线。零百加速也给你放慢了,从5秒多干到快7秒,这感觉就像你修仙练功,本来已经筑基了,结果师傅告诉你,为了门派的可持续发展,你得自废一层修为,把真气匀给师弟们。就问你气不气?
但这些都是小事,真正的“道诡异仙”在配置上。电动折叠后视镜,没了,改成手动的。下雨天你还得开窗伸手出去掰,那画面太美,梦回我爸那台老桑塔纳。座椅通风,没了,夏天你的后背会告诉你什么叫与皮座椅的生死相依。后排娱乐屏,没了,你家孩子想在后排调个空调?对不起,让他自己悟吧,或者练就一身千里传音的神功。
最骚的操作是什么?是那个全景天幕。官网图看着亮亮堂堂,结果你坐进去,好家伙,头顶一块巨大的织物给你盖得严严实实,美其名曰“顶棚”。这操作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连夜把舰队开走,觉得地球人这脑回路太清奇,不值得占领。这不叫减配,这叫物理外挂式封印。就像你买了个任意门,结果哆啦A梦告诉你这门有,但通往哪儿的权限我给你锁了,你自己猜。
更绝的是自动驾驶。基础的AutoPilot,它硬件有,但软件给你屏蔽了。意思就是,要么你当个纯粹的驾驶员,享受返璞归真的驾驶乐趣,自己当人肉雷达;要么,掏6万4,直接一步到位解锁FSD,成为马斯克老师的付费测试员。中间档?不存在的。这是一种商业模式上的“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好了,现在我们来算笔账。这么一通“自斩三刀”之后,这台丐版Y在美国便宜了5000刀,大概3万多人民币。如果按这个折扣率引进国内,现在国内标准版26万多,打个88折,大概是23万出头。
讲真,23万买这么个玩意儿,我图啥?
我作为一个曾经也拥有过特斯拉的中年人,我必须得说,特斯拉的品牌光环确实是一种玄学。会买特斯拉的人,很多时候就是冲着特斯拉本身去的,就像有人会买苹果,有人会买奔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对配置、对舒适度的容忍度,高得离谱。
但这次,马斯克老师可能有点高估了信徒们的虔诚度。
因为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可以躺着赚钱的温柔乡了。现在这是什么?这是黑暗森林。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友商们不是在做产品,是在搞军备竞赛,是在进行一场掀桌子式的极限施压。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那零跑,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在这个17到23万的价位,国产SUV的那些“法宝”都给你堆满了。续航六七百公里是起步,零百加速四五秒是标配,冰箱彩电大沙发是基础操作,座椅通风按摩加热是基本人权,高阶智驾恨不得免费送你。你跟这群已经杀疯了的卷王去比什么?比你那个需要手动掰的后视镜吗?还是比你那个被封印了的全景天幕?
这时候,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说,“我就喜欢织布座椅,透气!”、“小轮毂省电,我懂!”、“全景天幕太晒了,我巴不得没有!”。
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但问题不在于这些配置好不好,而在于这些东西的成本并不高,厂家把它减掉了,却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足够的诚意。这特么是卖车还是卖信仰税?!这就好比你去吃饭,老板说我们店特色是不要钱,但一双筷子收你800,你觉得老板是在做慈善吗?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特斯拉这个操作,比我的比喻蠢多了。
所以,这台所谓的廉价版Model Y,引进国内的结局大概率只有一个:成为一个象征。一个象征着特斯拉品牌信仰的入门级图腾。它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走量,而是为了给那些预算实在有限、但又无比渴望拥有一个特斯拉logo的“精神股东”们,一个上车的机会。
它不跟蔚小理比产品力,不跟比亚迪比性价比,它只跟它自己比。它的竞品,是那些准新的二手Model Y。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我这是新车”。
所以这车值不值得买?这个问题本身就错了。对于信徒来说,这不是消费,是补交信仰税,是购买一张进入教堂的门票。对于路人来说,你为什么要闯进别人的教堂指指点点?人家只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你凑什么热闹?
最终,决定这车命运的,不是实验室里的参数,不是发布会上的PPT,而是最不讲理的现实。而现实就是,在中国市场,想靠一个织布座椅、手掰后视镜和被封印的天窗去打赢一场闪电战,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这根本不是降维打击,这是降智打击。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