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都听说了,咱们中国的汽车在国外卖得特别火,尤其是比亚迪,那势头简直是挡都挡不住。
很多人心里可能还在犯嘀咕,几年前我们还在讨论国产车什么时候能真正走出去,怎么感觉一转眼,比亚迪不光是出去了,还直接在别人的地盘上成了热门话题?
这事儿到底是真的还是吹牛?
咱们今天就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和事实,把这件事从头到尾捋一捋,看看比亚迪在海外到底做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最新的数据,这可不是什么小道消息,而是板上钉钉的官方统计。
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比亚迪一个月就向海外出口了79,603辆乘用车。
将近8万辆车,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简单换算一下,就等于每一天都有超过2500辆比亚迪的新车,被装上大船,运往世界各地。
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的增长速度,和去年同期相比,这个出口量足足增长了154.5%。
在汽车这个行业里,一年能有个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都算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而比亚迪这个增速,可以说是直接把油门踩到了底,在所有中国汽车品牌里遥遥领先,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找不出几个能跟它比的。
也许有人会觉得,一个月的数据好,不代表一直都好。
那我们就把时间线拉长一点看。
从今年1月份到8月份,这八个月的时间里,比亚迪总共出口了60.1万辆车。
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它去年一整年的海外总销量。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才刚上完大半个学期,他的考试总分就已经超过了去年整个学年的成绩,这说明他的进步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持续并且在加速的状态。
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清楚地告诉我们,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正在快速扩张自己的地盘。
更有意思的是,比亚迪在海外并不是靠某一款“神车”单打独斗。
在8月份出口量排名前20的车型榜单里,比亚迪一家就占了五个位置,像宋PLUS、元PLUS(在海外叫ATTO 3)、海豚等等都是榜上有名。
其中,宋PLUS新能源这款车更是厉害,以16.7万辆的累计出口量,成为了最受全球消费者欢迎的中国新能源车型。
这就说明,比亚迪的出海不是碰运气,而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产品组合,就像一个集团军,有负责冲锋陷阵的“尖刀”,也有负责侧翼支援的“部队”,能够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无论是喜欢SUV的,还是偏爱轿车的,都能在比亚迪的产品线里找到合适的选择。
这种全面的产品竞争力,才是它能在全球市场立足的根本。
说完了卖了多少,我们再来看看都卖到哪儿去了。
过去我们一提到国产车出口,总觉得主要市场是在东南亚、南美这些发展中地区。
但现在,比亚迪的版图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是实现了从“局部开花”到“全球覆盖”的巨大转变。
就拿欧洲这个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来说,那里的消费者可是出了名的挑剔,对奔驰、宝马、大众这些本土品牌有着根深蒂固的信赖。
但就在8月份,比亚迪在西班牙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超过400%,在法国更是增长了接近800%。
在包括这两个国家在内的七个欧洲国家,比亚迪的单月销量甚至超过了特斯拉。
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说明比亚迪的产品,无论是在设计、技术还是质量上,都已经达到了能和国际顶尖品牌同台竞技的水平,并且成功赢得了欧洲消费者的认可。
而在新兴市场,比亚迪的表现就更强势了。
在巴西,今年前八个月的累计销量达到了6.7万辆,这个数字比排行榜上第二名到第十名的销量加起来还要多一倍,可以说是形成了绝对的统治力。
在泰国,纯电动汽车市场里,每卖出三辆车就有一辆是比亚迪,市场占有率高达35%。
在新加坡,它甚至超越了所有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拿下了整个乘用车市场的销量总冠军。
这些市场过去一直是日本汽车品牌的天下,比亚迪能在这里撕开一个口子,并且做到领先,意义非常重大。
这证明了它的产品不仅能适应发达国家的高标准,也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凭借实力脱颖而出。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好奇,销量这么火爆,背后到底有什么诀窍?
其实,这背后没有什么魔法,靠的是比亚迪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布局和长远规划。
首先,它解决了“车怎么运出去”这个最基础的问题。
以前,我们的车企出海,常常因为租不到专门运输汽车的滚装船而头疼,运费贵不说,还经常耽误交车。
比亚迪干脆自己动手,投资建造自己的船队。
现在,他们自家的8艘滚装船已经有4艘下水运营了,这就等于为自己的全球物流建了一条“私家高速公路”,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想往哪儿运、运多少,自己说了算,保证了海外订单能够及时交付。
其次,比亚迪的出海不是简单的把车卖出去就完事了,而是真正地在当地“扎下根”。
它在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的工厂已经开始生产,在巴西、匈牙利的工厂也正在加紧建设。
这种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模式好处非常多。
一来可以降低因为关税和运输带来的成本,比如在东南亚生产的车型,成本就能降低30%,车价更有竞争力;二来,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也更方便快捷,当地车主修车、保养都更省心,口碑自然就好了。
这是一种更聪明、也更长远的全球化策略。
当然,最核心的还是技术。
比亚迪手里有很多“黑科技”,而且它还不藏着掖着,舍得把最好的技术用在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上。
比如像“云辇-C”这样的高端悬挂技术,能让车开起来更稳更舒服,还有像“TBC爆胎稳行系统”这种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安全技术,过去都只在几十万的豪车上才有,现在比亚迪把它们都装在了十几万的秦L上。
还有它的“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已经有超过120万辆车搭载了。
比亚迪的做法,就是用实实在在的技术,让全球消费者都能花更少的钱,享受到更好的产品。
当你的车比别人的更安全、更智能、更舒适,价格还差不多甚至更便宜的时候,全世界的消费者自然会用钱包投票。
总的来看,比亚迪今天的成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它从最早给别人做电池代工,到后来把电动大巴卖到全世界,再到今天乘用车在全球市场全面开花,这一路走来,靠的是对技术研发毫不吝啬的投入,过去三年就花了一千多亿,也靠的是对全球化布局的远见卓识。
当比亚迪的腾势、仰望这些更高端的品牌也开始走向海外时,它不仅是在改变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更是在向世界证明,“中国智造”已经有能力用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来定义未来的标准。
这背后,是我们国家整个工业体系的强大支撑,也是无数中国工程师和工人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感到自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