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车间里,手里拿着一只扭扭的塑料夹,突然想起上次跟某个销售谈车时,他那些充满激情的表情。
刚冒出来的想法:是不是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太care发动机的名字了?开个V12还是V8,大家呢,大部分人大概只在意开得顺不顺、是不是快。作为行业从业者,我知道背后这部V12代表了什么。
根据我自己估算(信息少,样本20-30辆车左右的体感),V12的价格成本相差大概在两倍到三倍不等(不算纯粹的生产成本,主要是研发和调校成本)。你车厂对每一万台的产量来说,V12就像一块金砖,价格壁垒让它不太可能普及。就算做成量产,零售价格也绝对在百万元以上。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车上那张老旧的发动机拆解图。那个款式,像是工艺品,零件都得手工调校,某个角度看,这就像珠宝工匠雕刻宝石。供应链上,V12的核心配件,比如涡轮、缸体、连杆,基本都得进口。从这个角度理解,V12就像贵族的遗产,家族传承,不能轻易现代化。
对比:我试过坐过同样价位的宾利飞驰Speed W12(约30万美元),跟迈巴赫S680相比,开起来的感觉差在哪?其实差别不大,动力够用,静谧感都在,但比它贵的市场价多了个品牌梦幻标签。手感上,飞驰的底盘调得更皮实,加速时软硬调校更偏运动一些;迈巴赫则更像在捧着你,走路瓷瓷的。实操中的差别,就是那一份驾乘温度的不同。
我会觉得,奔驰这次坚持V12(这段先按下不表)有点像老李说的:老板还在喝酒,倒不是嫌麻烦,是觉得这个味道,单拿出来就值那么点钱。法规压力很大,特别欧洲那些标准——我心里暗想:V12要怎么过关?他又会不会做点什么另类的小伎俩?其实我没有把排放这个字眼想深刻,更多感觉是就是想留个念想。
这让我想到一件事:某个修理工跟我说过,欧洲的排气管要像手术刀那样精准,得经过无数次调试。我曾试图用生活中的比喻理解:那么复杂的调校,就像一个完美的一锅汤,要许多试错。其实我觉得,V12未来最多可能会变成超级豪车专用的限量品——哪怕它能苟且到2030年。
其实我一直挺嫌麻烦的,电气化早已成趋势。你会不会觉得,现在买车,更多人关心的还是你这车能不能充电方便、续航够不够?这里有个问题:以奔驰的体量,要是能坚守V12到2030,能量成本和排放税会不会让它变成高不可攀的神话?我猜:可能会有两个路径。一个是用碳中和燃料,另一个就是结合轻混技术,把V12变成有点虚的存在。(这段猜测不一定准,毕竟我没细想过,他们会不会偷偷在发动机上加点电?)
说到这,我的脑海又浮现:就像开车要留意油耗,现在每公里的油钱都算得明明白白。粗算一下:迈巴赫V12油耗大概在15升/百公里,按市场燃油成本美元8/升算,油费每百公里要花12美元。加上维护保养,一个月跑个2000公里,油钱就得240美元左右。这在豪车里,不算太高,但比起纯电车,算得还挺厉害。
我还记得之前跟朋友聊车,他说:你要是考虑开V12,心里得准备抗税抗税再抗税。其实我也挺好奇,这些豪车大佬们心里是怎么想的?真爱?还是单纯追逐那份王者感觉?或者说,像我这样操心法规和供应,是不是太划不来?
有时候开着车,我会问自己:到底能不能把V12留到2030?这个信仰是不是只是时代变了的一个框架,还是有办法在法规里找到出路?不管未来怎样,我猜奔驰的设计师一定在琢磨:怎么让这个发动机幽灵般存在。(这段我都没说出口,只在心里暗想)
有个小细节也许能反映:我看到一辆迈巴赫在路上静静停着,车牌后面那块小标签上写着V12,像个秘密的符号。每次看到它,我心里都在问:你还能坚持多久?
至于你说:你觉得未来还会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V12?我不知道,可能会变成一个精神象征。像那个老和平鸽,真的飞不过天,但只要心在,也还能留下一点存在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