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瑞虎8 CD-M刚刚亮相,打脸不少人对传统SUV的偏见。按行内话说,这叫新瓶装旧酒——但其实是换了个套路,把纯电续航用上。记得那天开车去客户那,路上顺便左顾右盼,跟同行说:你们看这配置,估算里也就那样,但我更关心它能跑多远。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组参数:纯电100公里(估算/体感,样本少),提醒自己别太当真。
我一向觉得,汽车底盘尺寸,尤其对比两款同价位车型,挺能体现差别。譬如,奇瑞这次尺寸4688毫米,感觉偏长了一点(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心里实话实说,觉得比起某些紧凑型SUV,显得宽敞不少。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感受吧?七座布局,本身对空间的考验就不小。奇瑞提供了五座和七座,我猜五座的推力会更优化一些——毕竟为城市用车,七座需求没那么刚性。
然后我还想了一下,奇瑞为什么坚持发布油改电平台?是不是觉得用户还得有油车的底气?我认识个朋友,是个外企白领,他说:你知道吗,油电混合车还有个心理门槛,油车思维还要转。但实际上,技术路径早就跑偏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还是纯电续航100公里算是亮点吗?可能对于个别城市短途来说够用,但如果每天都靠它来跑,明显越看越不靠谱。
供应链的角度讲,奇瑞的锂电池体感,好像还挺稳的。19.5度电的包容度,算是运动范里的中庸,努力避免没意思的电池包。低于30度的电池,怎么讲,都没啥用——静态储存容易冻坏,充电也慢,电池的心思我想不得不考虑。估算每次充满电,大概需要2-3小时(这段先按不表,实际还得用慢充测试才清楚),否则纯带电出行会变成家务。
这让我想到,实际上纯电续航在市区起伏不大,像‘我每天从家到单位’这一段,基本可以用上纯电。剩下的日子,怎么办?有朋友建议:走高速一定要插混,再远点就得抱怨了。这问题我也问过销售,他说:六成客户最看重续航表现,剩下的就关乎品牌,尤其是新平台。
你会不会觉得,奇瑞这次的策略也许过于保守——还是把重点放在满足基本续航这事上?极简设计,轮毂选装、天窗多了个优雅打扮。其实我心里也有疑问:这可是2025年了,大家都在谈无人驾驶、智能辅助,插混的平台靠谱吗?是否有点应景或跟风嫌疑?可以在场的朋友说:别只看配置,技术背后可没那么简单。我倒觉得奇瑞在研发上的投入其实还算稳,至少比以前那种赶潮流的心态成熟。
讲到技术,动力方面,1.5T最大功率115千瓦——其实不算大,和我高中时期用的那台1.2升排量相似(操作时有点心疼,感觉动力还挺足的,可能是调校得不错)。它能满足日常短途通勤和偶尔周边自驾,算是实用主义。要我用多久才觉得这车慢了?估计50-60公里时速后开始有点吃力。因为,水平推力传输能不能顺畅,关键还是变速箱和电控调教,朋友说:用料嘛,奇瑞还算良心。
再次说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它的相册,看到内饰的照片。真挺有趣,那块中控屏很大,边框还挺细。软质材料用料中规中矩,没有特别惊喜,但耐看。你知道,有时候一台车,内饰不夸张才更耐用一点。重点是,方向盘手感不错,没有那种塑料硬邦邦的感觉,舒适很大程度改善了开车心情。说到这我突然想到:这些细节真的挺重要的,你看一台车,除了参数外,手感也能决定喜欢还是嫌弃。
我也嫌麻烦,配置那么多,搭配这么多不同版本,还是得忍着学会怎么选择。还有点搞不懂:为什么制造商拼命堆选装件,其实折射出来的,是想靠配置差异区分不同客户?我估计,底盘、动力系统都差不多,但只要多点装饰,利润瞬间翻倍。你说,赚的够不够(这犹豫了下),反正我觉得,核心技术还在里面的那几块。
我能不能问个问题:你觉得纯电续航,真的会像公司宣传的那样越来越长么?我自己有点怀疑,因为我知道,电池寿命和使用环境有大关系——比如堵车、寒冷都影响表现。你那边工作的人,怎么看这个100数字?是趋势,还是略显虚头巴脑?
这辆奇瑞瑞虎8 CD-M,给我感觉是基本车型上更贴近家庭实用需求。它没追求超豪华或超酷炫——也因为预算原因,但我相信,普通用户更在乎能跑多远,可靠性。至于新面孔能不能带来点颜值革命,我没细想过,也许它只是个过渡期,毕竟,制造工艺也不像豪车那么讲究。细节倒挺耐看的。
这车的最大悬念,是不是它跑长途的表现??(这句话我自己都不信,毕竟定位还是城市或近郊家用)或者说,还有没有可能出现更大容量的电池?可触摸的小细节,比如门把手的设计,还是挺得我心的——毕竟,车就是那点实用的线索
结果呢,我还是想问问:你觉得,未来的SUV,是不是都得变得智能又续航?还是说,真正的问题,只在那个每天走多远,爱做什么身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