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可能很多不怎么关注财经新闻的朋友也听说了,就是吉利汽车花了差不多172个亿,把自己旗下的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氪,从美国纽约的股票交易所给买了回来。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绕,自己的公司,为啥还要花大价钱买回来?
而且极氪在美国上市才刚刚一年多点,这么快就退市回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背后,其实是咱们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值得咱们普通人也来了解了解。
这件事办得那叫一个快。
从吉利说“我想把极氪买回来”这个想法传出来,到双方正式签合同,前后就花了两个月时间。
在商业世界里,这么大一笔买卖,通常来来回回谈判、审核,没个半年根本搞不定。
吉利的这个速度,让很多人都感到惊讶,也说明了这件事对吉利来说有多么重要和急迫。
他们给极氪在美国的那些股东们开了两个选择:要么直接拿现金,一股给你换两块多美元,比当时股票的价格还高出不少,让你稳赚不赔;要么换成吉利汽车在香港的股票,也给你一点溢价。
可以说,吉利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就是希望大家能痛痛快快地把极氪交回来,一起回家好好干。
那么,吉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这事早就有苗头了。
吉利的大家长李书福早就公开说过,吉利旗下的牌子太多了,像吉利、领克、几何、极氪等等,大家虽然都是一个妈生的,但有时候在市场上会互相“打架”,抢客户、抢资源,这叫“内耗”。
就好比一个家里有好几个兄弟,都出去开饭馆,结果开在了同一条街上,互相抢生意,力气都用在自己人身上了,这肯定不行。
所以吉利早就想把这些力量都整合到一起,攥成一个拳头再打出去。
这次把极氪这个最能打的高端品牌彻底收回来,就是这个“攥拳头”计划里最关键的一步。
花172亿把极氪收回来,吉利算了一笔非常精明的账。
首先,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钱,尤其是在研发上。
大家知道,现在造车,特别是造智能电动车,最烧钱的就是技术研发。
过去,极氪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自己花了几百亿搞高端的800V高压快充技术、智能座舱系统。
而吉利自己呢,也在搞自己的造车平台和混动技术。
这里面其实有很多东西是重复的,两边都在花钱研究差不多的东西。
现在合成一家了,研发团队也合二为一,每年光是避免重复投入,就能省下二三十个亿。
这笔钱拿去干嘛?
足够再开发两款全新的车型了,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其次,是采购成本能大大降低。
这就像我们普通人去批发市场买东西,你买一件和买一百件,单价肯定不一样。
极氪的车平均卖三十多万,吉利的车主力在十到二十万,以前是各买各的零件。
现在合并了,一年几百万辆车的订单拿在手里,去找供应商买电池、买芯片,那腰杆子就硬多了。
据估算,光是电池这一项,采购成本就能降低15%左右,这对于电动车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因为电池占了整车成本的一大块。
省下来的钱,既可以变成利润,也可以用来给消费者降价,增强竞争力。
再有,就是销售和服务网络能变得更强大。
极氪走的是高端路线,店都开在大城市最繁华的地段,装修得像科技馆一样,全国大概有150家。
而吉利呢,是国民品牌,它的销售网点有8000多家,遍布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甚至乡镇。
合并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一个住在三四线城市的极氪车主,以前可能要开车几百公里去省城做保养,现在家门口的吉利店就能为他服务,方便多了。
而那些吉利的经销商,通过服务极氪车主,也能学习到高端品牌的服务流程和标准,提升自己的档次。
这一来一回,整个销售服务体系的效率和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当然,这场合并也不全是叫好声,也带来了一些疑问和挑战。
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喜欢极氪的年轻用户。
他们当初选择极氪,就是看中了它那种“科技潮牌”的独立范儿,感觉跟传统的吉利很不一样。
现在极氪回到了吉利大家庭,会不会被吉利那种“国民家用车”的风格给影响了?
会不会变得不那么酷了?
还有,极氪的团队里有很多都是当初怀着创业梦想加入的牛人,他们是冲着独立运营、独立上市来的。
现在梦想破灭了,变成了大集团里的一个部门,这些核心人才会不会流失?
这都是吉利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吉利也想了办法,比如给核心员工更多的集团股票,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同时,他们也承诺,极氪的品牌会保持独立运营,店面还是那个科技范儿,服务标准也会向豪华品牌看齐,尽量保留它原有的调性。
说到底,吉利做的这一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成为世界级的汽车巨头。
今年吉利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全年要卖300万辆车,这个数字足以让它挤进全球车企的前十名。
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国内市场是不够的,必须走向全球。
极氪回归之后,就可以借助吉利在全球已经铺好的网络,比如在东南亚的宝腾汽车,在欧洲的领克渠道,快速地把车卖到全世界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自己一点点去开拓海外市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别的车企还在为旗下众多子品牌如何协同发展而头疼时,吉利已经用一场闪电般的资本运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极氪在美国股市的短暂旅行结束了,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它标志着吉利这艘超级战舰完成了内部的重组,把所有的力量都整合到了一起。
这艘战舰上,有十几万的家用车,有二三十万的潮流车,也有三四十万以上的高端电动车,覆盖了所有消费者的需求。
这就像李书福说的那样,与其让五个手指头分开去抓东西,不如把它们攥成一个拳头打出去。
现在,这个收回来的拳头,正准备向全球市场,打出更重的一击。
这不仅是吉利一家的事,也代表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在走向成熟和强大过程中的一种战略智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