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RX200t行驶20万公里,仪表报故障,保养方式需调整

现在很多朋友买车,都会考虑到一个问题:一辆车开个十年、跑个几十万公里之后,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尤其是像雷克萨斯这样以品质可靠著称的品牌,当它也上了年纪,出现了故障,我们是该继续相信“原厂标准”,还是应该换个思路来养护它?

最近,就有一辆行驶了20万公里的雷克萨斯RX200t,用它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汽车保养课。

雷克萨斯RX200t行驶20万公里,仪表报故障,保养方式需调整-有驾

这辆车已经有9年车龄,车主黄老板之前一直是在4S店进行保养和维修,各种官方的延保服务也都用满了。

可以说,在20万公里之前,这台车享受的都是最标准、最“正统”的照顾。

但随着质保期结束,黄老板开始选择一家他信赖的独立维修店来打理爱车,而这,也成了一个转折点,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保养理念的碰撞和融合。

其实,这辆车和维修店的缘分,早在十个月前就开始了。

当时,车子的仪表盘亮起了排放系统故障灯,经过电脑检测,问题出在了三元催化器上。

了解汽车的朋友都知道,三元催化器是净化尾气的核心部件,结构精密,含有贵金属,所以价格非常昂贵,更换一个原厂的,费用往往需要上万元。

面对这样一笔不小的开销,车主自然会犹豫。

一方面,故障灯亮着总让人心里不踏实,年审也是个大问题;另一方面,直接更换又觉得成本太高。

这时候,维修店的师傅展现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思路。

他并没有建议车主直接更换,而是采取了一种巧妙的技术手段。

师傅将三元催化器拆卸下来,在内部加装了一个特制的小配件。

这个配件的作用,通俗点说,就像是在监测尾气状态的后氧传感器前面加了一层“滤网”,让传感器接收到的数据变得“正常”。

雷克萨斯RX200t行驶20万公里,仪表报故障,保养方式需调整-有驾

这样一来,行车电脑就会误以为三元催化器工作状态良好,故障码自然也就消除了。

这种方法虽然没有从根本上修复三元催化器的净化功能,但它确实花小钱解决了故障灯报警这个最直观的问题,让车辆能够正常使用并通过检测。

从结果来看,这个方法非常成功,车子安安稳稳地又行驶了十个月,没有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这也体现了我们国内优秀技师的特点: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总能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然而,十个月后,当黄老板再次来到店里,准备为发动机做一次深度保养时,那个熟悉的故障灯又不合时宜地亮了起来。

师傅再次连接诊断电脑,发现这次的问题变了,报告显示是后氧传感器本身损坏了。

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这个小小的传感器一坏,就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呢?

这里我们得详细解释一下。

发动机的行车电脑,就像一个精密的大厨,需要精确地控制喷油量和空气量的比例,才能让燃料燃烧得最充分、最高效。

而氧传感器,就是这位大厨的“舌头”。

它分为前后两个,前氧传感器安装在三元催化器前面,负责“品尝”刚排出气缸的废气,判断油气混合是浓了还是稀了,然后把信息反馈给电脑,电脑据此调整喷油量。

而后氧传感器,安装在三元催化器后面,它的主要任务是“验收”,通过检测净化后的尾气,来判断三元催化器的工作效率。

雷克萨斯RX200t行驶20万公里,仪表报故障,保养方式需调整-有驾

现在,这个负责“验收”的后氧传感器坏了,它要么提供错误的信息,要么干脆不提供信息。

这下,行车电脑就彻底“蒙圈”了,它失去了评判标准,无法准确控制喷油,只能切换到一套预设的、相对保守的应急程序来工作。

其直接后果就是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了保证发动机不熄火,电脑会倾向于多喷油,导致油耗急剧增加;混合气比例失调,燃烧不充分,会使得发动机动力下降,运转平顺性变差,甚至出现怠速抖动;长此以往,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积碳,堵塞油路和气门,同时尾气也会变得异常难闻,排放超标。

师傅将这些利害关系跟黄老板解释清楚后,车主非常理解,果断同意花费几百元更换一个原厂的后氧传感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解决了传感器这个“插曲”,真正的大戏——发动机深度保养才正式开始。

对于一台已经服役20万公里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维修师傅显然有着自己的一套养护心得。

他没有简单地换个机油就完事,而是进行了一整套“调理”方案。

首先是内部清洁,师傅向发动机内加入了专业的环保清洗剂,让车辆怠速运转了二十分钟。

这个过程,好比是给发动机的“血管”——也就是润滑油道,做一次彻底的清洗,将附着在油道壁上的油泥、胶质和微小杂质溶解下来。

当旧机油被放出时,颜色已经变得非常黑亮,师傅还特意观察了拆下来的机油滤芯底座,从上面残留的油泥判断,发动机内部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沉淀。

这也证明了深度清洁的必要性。

接下来,就是整个保养过程中最核心、最能体现技术经验的一环——选择机油。

雷克萨斯RX200t行驶20万公里,仪表报故障,保养方式需调整-有驾

根据原厂手册,这台8AR-FTS发动机推荐使用0W-20或5W-20这样低粘度的机油。

这对于新车或者行驶里程不长的车来说,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低粘度机油流动性好,能有效降低发动机内部的运行阻力,从而达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但是,对于一台行驶了20万公里的“老将”而言,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长年累月的运行,发动机内部的活塞、轴瓦等部件之间必然会产生磨损,导致它们之间的间隙比新车时要大。

如果此时仍然使用粘度很低的20机油,一方面,较稀的机油容易通过变大的间隙窜入燃烧室被烧掉,造成机油异常消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机油”;另一方面,低粘度机油形成的油膜强度,可能不足以为已经存在磨损的金属表面提供足够的保护。

因此,师傅做出了一个关键的调整:放弃原厂推荐的20粘度,转而为这台车选择了5W-30粘度的全合成机油。

30粘度的机油相对更“稠”一些,它能够更好地填充因磨损而变大的零件间隙,形成更厚、更强韧的油膜,既能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减少机油消耗,又能为高龄发动机提供更可靠的润滑保护。

同时,师傅也指出,粘度不能盲目增加,比如用到40粘度,那对于这款发动机来说就过于粘稠了,反而会增加发动机的运行负担,导致动力响应变慢、油耗升高,得不偿失。

这种根据车况“量体裁衣”式的保养方式,正是经验丰富的技师与单纯照本宣科的最大区别。

为了给这台老发动机提供更周全的呵护,师傅在加入新机油的同时,还额外添加了一瓶含有二硫化钼成分的抗磨保护剂。

二硫化钼是一种优秀的固体润滑剂,它的微小颗粒可以填充金属表面的微观磨损,形成一层牢固的保护膜,在极端工况下也能有效降低摩擦,修复磨损,让发动机运转得更平顺、更安静。

这次保养,从解决故障到深度清洁,再到定制化的油品选择和强化保护,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对高里程车辆的深刻理解。

这说明,一辆车上了年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成不变的保养观念。

通过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养护,一台20万公里的雷克萨斯,不仅可以焕发新生,甚至在动力、油耗和运转平顺性上,都能获得比之前更好的体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