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太扎心了,东莞突降暴雨,城市内涝没给人喘口气的机会:没上牌的新车——两辆小米SU7,刚提回家的车主还没捂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车泡在水里,彻底报废了。
提车等待几十天的期望,被一夜大雨全部冲散,车主一脸绝望,这场灾难是现实生活给的重击,让人没法不揪心。
广东最近的天气,说夸张点那真是让人脑壳疼。
东莞一夜暴雨,马路、车库直接变成大号游泳池,大家的微信朋友圈都在吐槽:出门飘着走,但最遭殃的还不是那些赶地铁的人,而是等了大半年提车的小米SU7车主。
卢先生和肖女士,两人家里都是新买的SU7,车都还没挂牌,刚开没两天,暴雨说来就来,直接让他们心血化为乌有。
你说,这买车的期待有多大呢?
卢先生掰着手指头算了140多天,才总算盼到车到手,结果还没来得及庆祝多久,城市内涝直接让小米SU7原地泡汤。
那天清晨6点多,天刚亮,他手机突然蹦出来一个电话,没睡醒就被告知家附近的街道已经成了汪洋。
他小区前面的路,就是当时停放SU7的地方,整条街泡在水里,水位眼看着快顶到车顶,这画面说有多糟糕就有多糟糕。
而且车还是未上牌的新车,这种情况更加让人抓狂。
保险公司干脆还没来得及走流程,小米公司自己都建议直接走全损程序,意思就是这车算是彻底没救了。
等了几个月的心头好,十二天不到,迎来盖棺定论。
说实话,谁经历了能不破防?
卢先生这辈子都忘不了内涝那天的狼狈心情,他甚至没精力再纠结车赔不赔了,直接表态要换其他品牌的车。
买车容易,修心难。
肖女士情况也是一模一样,她的小米SU7也是等了几个月才提车,还在想着给自己庆祝一下提新车,就因为连日暴雨,自己小区的地下车库被水淹得彻底,整个车库成了游泳馆。
她听说之后根本不敢去现场看,担心自己会当场崩溃。
“刚旅游回来,这车还没上牌,我还想着这次一定好好照顾它,没想到就报废了。”
肖女士自嘲地对记者说。
小米公司回应车要等水抽干,拖出来再定损。
事情拖着,除了等,她也无能为力。
这两杯苦水,算是暴雨下最直接的受害者。
其实不光小米SU7会水泡,广东的汛期是全国有名的水淹车高发季。
据汽车之家和平安产险的数据,每年6到9月,水淹车的理赔案量拉满。
2024年汛期,光是水淹车理赔金额就到了11.95亿元,受损车辆接近9万单。
你说这“夏天的广东”,来了就得算账,谁能想到新车泡水这么常见。
这次小米SU7被淹,事有偶然但也是必然。
回头看这些年,全国各地大暴雨后的“水泡车”事件还不少。
例如今年7月,河南南阳也出过凌晨暴雨,两名青年把SUV开进了洪水,差点困在里面,结局还算幸运——消防及时赶到,十分钟赶紧人救出来,车却被洪水卷走了。
更惨的案例同样发生在去年南昌,一名女子暴雨中摔倒在积水路段不幸身亡。
相比起来,水泡车虽然让人心疼但总算没有生命危险,但这份无力和损失,也是扎扎实实地袭到每个有车一族头上。
作为旁观者,不禁要问,小米SU7这个品牌最近怎么这么“多事”?
前脚高速车祸,三人遇难,上了全国热搜,雷军自己出来表态要担起大公司责任。
后脚暴雨又把刚交的新车泡成废铁,车主们像被命运拔了一巴掌。
车企新秀的路,真的不容易。
说实话,谁买新车不希望能风风光光开一年半载,谁想刚交钥匙还没贴牌照就打包丢进废车堆?
更何况,对于小米这样的新玩家,用户体验远比销量更重要。
卢先生和肖女士的遭遇,或许也能给厂商提个醒,新车交付后的保障和应急响应能不能再快一点,再有温度一些?
突发暴雨,内涝频发,新车主连救援咨询都没人接听,这种体验真的让人心寒。
如果汽车厂商能提前布局极端天气警示、日常防护建议,说不定能帮车主少承担点风险。
这一次,两辆SU7全损,看起来只是个“天气灾害”,但背后映射出城市防汛、保险理赔、车企售后多方面的问题。
广东东莞每逢暴雨就内涝,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水淹车的理赔量节节攀升,居民自己也早就见惯不怪。
但见惯归见惯,当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时,那种不安和失落谁也不能代替。
而且就算全损走完流程,真正能拿到赔偿还得等保险公司过来定损和审查。
很多车主其实搞不太清,自己辛苦攒钱买的新车,一旦遭遇极端天气泡水,到底该怎么操作流程,责任该怎么划分?
是停车位置选错了,还是车企没有提前预警,还是保险条款本身就有漏洞?
这些问题大家都想知道答案。
小米公司回复说,“直接走全损”,其实也是不得已。
对他们来说,无牌照新车泡成那种样子,就算拖出来修,前途渺茫,理赔后的市场口碑也少不了受损。
但对于卢先生和肖女士来说,更大的打击是心理上的。
等了半年多的新车,泡水成了废铁,愿意再买小米吗?
可能只有吃过这样的苦才知道答案。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感慨,暴雨下的城市,不只是地面的积水和堵车,让受损的不只是交通,而是无数普通人的日常心情。
等新车提车、上牌、开出去自驾,每一步都寄托着生活的小愿望。
突然袭来的洪水,是和人抢走这些愿望的狠角色。
有保险没保险,理赔快慢都不用说,那一刻你只能干着急,这种无能为力,也许才是暴雨最大的杀伤力。
汽车行业年年推新车、卷科技,但防灾应急还是老话题。
广东东莞这样的城市,暴雨成习惯,水淹车是每到汛期的噩梦。
城市排水系统和防汛能力,还需要不断升级。
保险公司也是年年更新“水泡车”理赔经验,但最快还是赶不上天灾的猛劲儿。
作为普通人,大家只能多一分防范,少一点侥幸,每个下雨天都记得“别把新车停地下车库”。
而对于这些经历过泡水新车的车主们,他们的故事不会是最后。
下一次大雨,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站在水坑边发呆的人,会不会就是自己。
不管是小米SU7还是其他品牌,面对天气的无常,人心总要有点底——难过归难过,日子总有要继续的时候。
暴雨来得突然,生活也是。
你只能站好脚跟,才能不被冲得太远。
广东的内涝,也好、暴雨也罢,带走的不只是两辆新车,还有许多人对于新生活的一点点热情和憧憬。
希望厂商、保险公司、城市管理者能给出更快的回应,也盼望每一个经历泡水的人都能尽早走出阴影,带着新的期待开上新的车,哪怕风雨还在路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