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聊聊吴老臭那事吧,这事儿最近在摩圈火得甭提了,几乎是个摩友都刷到了他的视频。他在米兰车展后台拎着那条出了问题的轮胎,脸上的无奈怎么遮也遮不住,还说了句扎心的话:“谁不想骑国产车啊”,你听着是不是心里也有点不得劲?
事情其实挺反常的,他那辆宝马 R1300ADV,豪不豪?不说别的,30多万的新车,800公里轮胎就能掉渣,咱国内正常路况都没骑多少,直接胎面剥脱。轮胎指尖一抠都是碎屑,这种情况放谁身上都得心里一沉。宝马的原厂轮胎可不是啥市面杂牌子,用的象牌轮胎,按理说跑个几千公里都稳稳当当,问题这么快爆出来,多数人心里第一反应都一样:不是质量问题能是
更扎心的是后续处理。吴老臭本来找的是国内宝马售后,但等了一圈,说清楚的回应是没盼到,最后他干脆直接飞米兰去现场展会问原厂。光听这过程,就知道摩友圈为什么对这事儿炸锅了。一个不怎么会外语的摩友,在展会上靠中国凯越帮忙翻译,可得到的回复居然是:“轮胎不是我们生产的”。听到这话,咱摩圈懂行的谁不皱眉啊?零部件采购虽不是由主机厂亲自生产,但验收和质保责任都得宝马自己背吧,这话明显是推了事。
这事没完,摩友们有点“侦探”的劲头,扒出来同时象牌轮胎在美国还有过类似问题,还召回过,但这里压根就没见官方同步通知,别的不知道,同款轮胎的车主大概率还蒙着呢。事后的处理还算缓解了些情绪,宝马给吴老臭换了米其林轮胎,承担了拖车费用,这才算了了个别问题。至于问题轮胎,被切了两半:一半拿去检测,一半留给他。但解决个例,不代表解决根本问题,“进口品牌双标”的质疑还是没停。
说到进口车摩友们能瞅着进口品牌这么紧,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国产车呢,很多摩友当然是爱,只不过高端市场曾经确实没得选。这些年,国产摩托的进步是真藏不住了。就拿数字说事儿吧:2025 年上半年统计,春风的国产大排量摩托销量都冲到 7 万了,钱江也跟着跑了 5 万,直接给不少合资品牌来了个大反超。
不拿数摩友们其实更看配置和实际体验。比如无极 DS900X,搭载宝马同源发动机,用着895cc排量,而且配置直接冲着10万级进口车去拼:博世六轴 IMU、毫米波雷达,这些东西价格不过 5 万出头。而钱江的 TRK900,904cc排量的实际动力数据,和宝马 F900GS都差不太多,关键越野性能还更能打。来回对比,十年前连 ABS 都稀奇的年代,国产摩托如今的快排、TCS这些东西都已经成了“标配”,概念到实际都实现了弯道超车。
可差距还是得认。就像人家说的,进口车几十年攒的电控细化和调校功夫,国产车虽有同款功能,但进阶体验上还是偶尔会有点拉胯,比如动态牵引力在复杂路况的表现差点意思。还有耐用性问题,国产大排跑川藏活力够,但回来渗油的概率和进口车还是没的比。公升级车型更是空白,1300CC这种顶尖排量的震动调控和耐久问题,国产目前真有点赶不上。
不过那句“中国人得自己争气”的话,说到底不是啥丧气话,而是盼头。你回想前些年,国产小排量摩托被人指着鼻子笑“工业垃圾”,现在呢?5 万块的国产 ADV就敢和进口 10 万级掰手腕。重庆摩博会上亮相的 800CC 三缸引擎,热效率冲到 38%,刷新了自主记录。国产大品牌在慢慢把细节做稳说实,比如无极厂家的 RR660S,产品出问题后 48 小时出召回方案,还免费换件送保养,这售后态度甩某些进口品牌几条街。
说到这,你觉得国产厂家是不是该在劲头上再撑一把?配置上的弯道超车有了,品控却还没磨到最佳,尤其是公升级领域,厂商得找准调校和核心技术,别急着堆料,状态稳定下来,总有一天摩友们看进口车的眼光会和过去彻底不一样,毕竟未来咱是自己爬上去的。到那时候,还会有人说“谁不想骑国产车”吗?
摩圈里的事,从来都有话题,不光进口品牌拿着“非自产”当挡箭牌的套路得改,国产厂商打铁的节奏也得再快点,这一步走稳了,摩友们爱国产车的心劲儿不用说,一定更得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