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汽车市场,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感觉,就是车价好像越来越看不懂了。
搁在几年前,谁要是说花个十三四万能买一台全新的大众迈腾,大家肯定觉得是开玩笑。
毕竟在咱们普通老百姓的印象里,迈腾这车,怎么也得是二十万级别的,跟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一样,是单位里有点小成就的中层领导,或者自己做点小生意老板的标配,代表着一种稳重和体面。
可现实就是这么出人意料,现在,这个价格真的成了现实。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大众良心发现了,还是咱们的汽车市场真的变天了?
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先看看现在的大环境。
中国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前些年合资品牌躺着就能赚钱的时候了。
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尤其是新能源车,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你看马路上跑的比亚迪汉、唐,还有各种新势力品牌的车,不仅设计得越来越漂亮,车里面的大屏幕、智能语音、自动驾驶辅助这些高科技玩意儿,更是直接把很多同价位的合通资车比了下去。
这种冲击是全方位的,它不光抢走了年轻人的订单,也让很多原本只想买台传统燃油车的消费者开始犹豫:我是不是该去看看国产车?
在这样的大潮之下,别说是一般的合资品牌,就连大众这样的巨头,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以前稳坐钓鱼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想要保住市场份额,就必须拿出真刀真枪的本事来应对。
迈腾的价格下探,正是大众在这场激烈竞争中,打出的一张关键牌。
大众的策略其实非常聪明,简单来说就是“新老搭配,干活不累”。
他们没有直接把新款车型一上来就定个超低价,那样会损害品牌形象,而是玩了一手“两代同堂”的销售模式。
咱们先说说那个把价格打到13万多的“老功臣”——也就是上一代的迈腾,现在官方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纵享款”。
这款车的外形,是我们最熟悉的样子,方方正正,线条很硬朗,虽然现在看可能有点不够时髦,但胜在经典耐看。
开出去,那股德系车特有的厚重感和沉稳劲儿一点没丢。
对于很多注重实用的家庭来说,它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你想想,它的车长超过四米八,轴距接近两米九,内部空间非常宽敞,后排坐三个人也不会觉得憋屈。
现在用买一台高配紧凑型轿车,比如速腾或者思域的钱,就能买到这么一台实实在在的中级车,品牌还是响当当的大众,这笔账算下来,性价比简直高得有点离谱。
所以,我们看到上个月迈腾整个车系卖了将近两万台,达到了19781辆这个惊人的数字,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都要记在这位降价促销的“老将”身上。
它用最直接的价格优势,稳住了那些预算有限,但又对空间和品牌有要求的消费者,守住了迈腾的基本盘。
再来看另一边,全新换代的迈腾B9,这就是大众派出来攻占新市场的“先锋部队”。
如果说老款迈腾是个穿着深色西装的稳重中年人,那新款B9就是个换上了潮流服饰的时尚青年。
它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
车头不再是简单几根横条格栅,而是用上了贯穿式的LED灯带,中间的大众车标也能跟着一起点亮,晚上开出去辨识度非常高,很有新能源车的感觉。
车尾灯的设计也变得特别精致,层次感很强。
更夸张的是尺寸,车身长度一下子拉长到了将近5米,具体数字是4990毫米,这个尺寸已经和别克君越差不多了,停在那里看着就特别有气派,很有分量感。
坐进车里,那种感觉就更强烈了。
以前我们总说大众的内饰就是“套娃”,千篇一律,有点沉闷。
但这次在全新迈腾B9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中控台最显眼的就是那块15英寸的悬浮式大屏幕,清晰度很高,操作起来也挺流畅。
在高配车型上,副驾驶前面还多了一块娱乐屏,可以看电影、听音乐,再加上驾驶座前面的全液晶仪表盘,这三块屏幕摆在一起,科技感直接拉满。
这种内饰设计,别说跟同级别的雅阁、凯美瑞比,就是跟很多以智能化为卖点的国产新势力车型放在一起,也完全不落下风。
大众通过B9这款车,清晰地告诉市场:别以为我们只会造沉稳的车,玩起科技和时尚,我们照样是认真的。
它的目标客户,就是那些追求新鲜感,看重科技配置,希望座驾能代表自己年轻心态的消费者。
当然,在动力系统上,大众也做了精细的划分。
新款B9上,主推的是全新的1.5T发动机和2.0T高功率发动机。
而老款的“纵享款”上,则保留了经典的1.4T和2.0T低功率发动机。
这样一来,整个迈腾家族就有了四套动力系统供你选择,覆盖了从入门代步到追求强劲动力的各种需求。
不过这里面也有个让一些消费者比较在意的地方,就是1.4T和1.5T车型用的是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
在咱们国内这种走走停停的堵车路况下,一些车主会担心它会不会有顿挫感,时间长了耐用性怎么样。
这确实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是一种成本和售价之间的平衡。
如果所有车型都用上成本更高的湿式双离合,那13万多的起步价也就不可能实现了。
厂家这么做,也是为了让价格门槛尽可能地低,让更多人能买得起迈腾。
总的来看,大众这步棋走得确实很高明。
它没有简单地用一款车型去硬抗整个市场的变化,而是把迈腾这个金字招牌一分为二。
用降价后的老款车型,以极高的性价比去满足最广大的实用型消费者的需求,保证了销量的基本盘不流失。
同时,又推出了设计更前卫、科技感更强的新款车型,去和那些新潮的竞争对手正面交锋,吸引年轻人的目光,维持品牌的活力和向上的形象。
新老两代车型,一个主打实惠,一个主打体验,各自瞄准不同的客户群体,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上个月将近两万台的销量,就是市场对这一策略最直接、最真实的肯定。
这也让我们看到,在今天这个竞争已经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即便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国际巨头,也必须放下身段,用更灵活、更贴近消费者的策略,才能继续留在牌桌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