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车圈里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林肯航海家这台车。
要说这车,现在优惠完的价格真是让人看了都心动,裸车从原来三十多万,现在直接降到了二十多万,办齐了上路也就二十五万上下,这价格比一台最低配的奥迪Q5L还要便宜。
可怪就怪在这,价格都这么有诚意了,销量却总是不温不火。
就拿五月份来说,卖了1300多台,虽然比四月份好了一点点,但你要是跟它同级别的对手,比如沃尔沃的XC60或者凯迪拉克的XT5比起来,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就让人纳闷了,按理说配置这么高,价格这么低,为啥就是卖不动呢?
这背后到底有啥门道,咱们得好好分析分析。
首先,咱们得承认,林肯航海家这台车从产品本身来看,确实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堆料”过猛了。
你先看它的尺寸,车长超过了4米9,轴距达到了2米9,这个块头放在中型SUV里头,绝对算是个大个子了,甚至比一些对手大了一圈。
咱们中国人买车,很多时候就讲究一个“大”,看起来气派,坐进去宽敞,从这一点上,航海家是完全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
外观设计也挺年轻的,前脸那个点阵式的格栅,配上全系标配的LED大灯,看着挺精神。
车尾那个贯穿式的尾灯,晚上点亮了辨识度也很高。
再往里看,动力和配置更是它的一大亮点。
全系都是2.0T的发动机起步,能输出261匹马力,配的是一个8AT的变速箱,这套动力组合日常开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更关键的是,它全系都给你配上了四驱系统。
要知道在同价位的豪华品牌里,想买个四驱版本,往往都得加不少钱,从这点看,林肯确实厚道。
除了燃油版,它还有一个混动版本,动力参数更漂亮,综合马力三百九十多匹,虽然官方说的百公里6升多的油耗可能实际开起来会高一些,跟日系那些混动比省油不是它的强项,但这个动力水平,绝对能给你带来很强的驾驶信心。
最吸引人眼球的,还得是它车里的那块大屏幕。
一坐进驾驶位,你肯定会被那块从仪表盘一直延伸到副驾驶的贯穿式大联屏给震撼到。
左边的仪表盘是23.6英寸,中间加上右边的一起,总尺寸达到了惊人的47英寸,而且车机芯片用的是现在主流的高通骁-龙8155,还支持5G网络。
这套东西放在车里,科技感直接拉满,别说跟同级别的Q5L、XT5比了,就是跟一些新势力电动车比,也一点不虚。
在舒适性配置上,除了最低配车型,座椅的加热、通风功能都是标配,而且用的还是真皮或者高级的Alcantara材料,座椅调节按钮还学着奔驰放在了门板上,仪式感很足。
可以说,从纸面参数和看得见的配置来看,航海家几乎是武装到了牙齿,性价比高得有点不像一台豪华品牌SUV。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车这么好,价格又这么低,为什么买的人就是不多呢?
这就要从买车这件事本身说起了。
买一台二三十万的车,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大家考虑的绝不仅仅是配置表上的那些参数,背后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品牌影响力。
在中国市场,豪华品牌的鄙视链是客观存在的。
奔驰、宝马、奥迪这三个品牌,是大家公认的一线豪华,它们的车标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社会认同和身份象征。
很多人花钱买BBA,买的不仅仅是一台车,更是一种“面子”和社交价值。
往下说,沃尔沃牢牢占据了“安全”这个标签,凯迪拉克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式豪华”和“钻石切割”的设计风格,它们都有自己清晰的品牌形象和忠实的用户群体。
而林肯呢,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就有点模糊。
老一辈可能还记得那些加长的婚车,但对于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来说,林肯的品牌故事并不算响亮。
甚至有人会觉得它就是“高级版的福特”,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扭转。
所以,当一个消费者手握二十五六万预算的时候,他会面临一个选择:是买一台配置高得离谱、但开出去别人可能不太认识的林肯,还是买一台配置虽然低点、但车标大家都认识的奥迪Q5L?
对于很多中国消费者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后者。
第二个原因,在于一些独特的设计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比如航海家那个钢琴按键式的换挡机构,设计师的本意可能是想让中控台看起来更简洁、更高雅,但对于开惯了传统挡把的司机来说,这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尤其是在需要快速来回切换挡位,比如侧方停车的时候,低头找按键远没有直接推拉挡把来得直接和顺手。
这种为了设计感而牺牲了一部分实用性的做法,无形中就劝退了一部分追求顺手好开的消费者。
还有那块巨大的屏幕,虽然看起来很酷,但在开车的时候,如果想调个空调或者设置导航,眼睛就得离开路面去屏幕上寻找对应的菜单,这其实是会分散注意力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反观一些保留了常用功能实体按键的车型,虽然看着没那么有科技感,但盲操作的便利性却更高。
第三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市场竞争实在太激烈了,航海家可以说是腹背受敌。
一方面,传统的豪华品牌对手们也都在疯狂降价。
奥迪Q5L、凯迪拉克XT5、沃尔沃XC60,哪一个的终端优惠都不小。
虽然它们的落地价可能比航海家贵上几万块,但凭借更强的品牌号召力,很多人愿意多花这点钱去买个“心头好”。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给了航海家沉重一击。
在二十多万到三十万这个价位,有特斯拉Model Y这样的行业标杆,还有理想、问界这些势头正猛的国产品牌。
这些新能源车不仅用车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它们所代表的智能化体验,已经成为了新的潮流。
航海家引以为傲的大屏幕和8155芯片,在这些新势力面前,也就不算什么独门绝技了。
这就让航海家的处境非常尴尬:论品牌,它比不过BBA;论科技感和用车经济性,它又打不过新势力。
它就像被夹在中间的“夹心饼干”,两头不讨好。
所以综合来看,林肯航海家的困境,并不是因为它产品力不行,恰恰相反,它是一台在配置和性价比上做得非常出色的车。
它的问题在于,它的优点并没有精准地打在当前市场最主流的消费痛点上。
它用巨大的优惠换来的,是一个“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对于那些不看重品牌、只追求实用和高配置的理性消费者来说,航海家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花合资品牌顶配的钱,买到一台尺寸、动力、配置都全面越级的豪华SUV,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但可惜的是,在当下的汽车市场,纯粹理性的消费者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人买车,还是要考虑品牌、口碑、保值率以及潮流趋势。
而在这几个方面,航海家恰恰都存在着短板。
厂家现在估计也是急得不行,卖一台亏一台,但销量就是上不去,这或许就是市场给所有车企上的最真实的一课:造一台好车很重要,但如何让市场接受你的好,可能更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