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SUV这摊水,去年还算是波澜不惊,到了今年八月,你发现榜单排得虎虎生风,大变天的迹象已经搁那儿杵着了。有个问题就该问问——合资SUV的头牌,大众途观L和丰田RAV4荣放,为啥变得如此接近,甚至出现了丢冠、反超的剧情?这事到底意味着啥?
说实话,这些年大家都说自主品牌太猛了,合资快顶不住了。但你要认真翻一下销量榜,合资SUV还是撑着自己的基本盘。八月全国销量榜里,竟然有将近120款合资SUV亮相,其中有11款月销破万。这数据拿出来说,说不上多惊人,但也不算难看。今儿能稳稳这么多人买合资车,说明很多消费习惯其实还没被轻易改变。
不过,最大悬念是头牌变动。大众途观L后来者居上,稳稳把榜单头把交椅拿下,回头看看丰田RAV4荣放,销量只差了两百来辆,说实话这就是你追我赶的局面。如今RAV4被途观踩了一脚,明面上看都是车型产品力的比拼,实际里头凑得除了品牌效应,还有各路营销跟渠道的暗战。
大家回忆一下,曾经RAV4荣放当王者那会儿,多数人买SUV都图个省心,可靠,质量过硬。所以丰田只要不出大错,基本每年都能吃到第一。为啥现在途观L能掀桌子?先说产品本身,途观L这车调校均衡,家用商用都能打,配置也逐渐把坑补上了,特别是中期改款后更像是迎合国人胃口。再加上大众这几年渠道,金融政策不停放水,很多人看综合成本,途观L的性价比竟然还高了一些。
当然有人要问:合资SUV里,丰田到底输在哪了?其实丰田没输,只是市场变了。如今消费者已经不单盯着质量,有的人要动力,有的人要科技,有的人要新颖配置,还有很多人已经把设计好不好看放第一位。丰田再如何稳重,总归有点守旧,不像大众途观L这两年主动去紧贴潮流。卡罗拉锐放、锋兰达等丰田新秀能进前五,也是它及时搞多产品线,用覆盖率守住局面。但榜首这碗饭,真不是靠一个品牌就能稳吃的年代了。
再说一个特别扎眼的变化,本田CR-V被途岳反超,这事一公布,有不少人都惊了。CR-V在中国市场算得上“国民SUV”,它的玻璃心很厚,以前都被大家当买菜神车。不过今年八月,CR-V销量比大众途岳还低,这说明什么?信仰并不是永远有效的。CR-V这些年的优势就是皮实耐用,空间宽敞,油耗不高,配置也能打,价格还算厚道。可是途岳这车,借着大众的马甲天赋,再加上价格做得更灵活,给一些预算有限但又很看重品牌的人多一个选择。说到底,是消费群体在流变。原本吃定都市白领的CR-V,只要被途岳的营销、金融政策、终端优惠一点脑筋一转弯,消费者就是换队了。
豪华SUV这块,奔驰GLC,奥迪Q5L、宝马X3,自带光环,长期霸占高端市场。但你仔细看,销量其实在逐步收窄。原因其实挺明白,国产高端SUV逐渐杀进来了,价格上更卷,配置上更猛,一线豪华车的“装逼价”变得不那么高不可攀。还有个问题,这部分用户更看重个性,今天可以买BBA,明天也可以换理想、问界、腾势等电动车,市场已经没有那种“只有合资才能装逼”的绝对王权。
丰田汉兰达还算是七座SUV的独苗小王者,家里人口多的不少人就认它。但你要看别克昂科威、大众探歌这些车型,靠的就是性价比,配置全,空间够,价格不难受,买回去当家用车一准下饭。这说明一个事,合资SUV的主流已经不是靠独门绝技赢得天下,而是靠“多快好省”,谁能让消费者少花钱多享受,谁就能抬头。
不过这榜单里也能看出很多合资SUV走到淘汰边缘了,有六十多款车型月销量低于2000辆,这是真的扎心。你看凯迪拉克XT5、沃尔沃XC60这些曾经的“二线豪华”车型,一度靠着配置和设计圈了一波粉。现在市场细分极致,消费者更挑剔,光靠个性已经不够,价格也必须要卷。马自达CX-5、福特锐界这类再如何强调驾驶体验,也不过是剩下小众市场的垂死挣扎。现代、起亚这些韩系品牌压力巨大,口碑反转很难,老用户流失新用户又不买账,营销要改,产品更要彻底翻新,不然就真得退市。
说了半天,榜单里其实最值得琢磨的,是合资新能源SUV的崛起。广汽丰田铂智3X首次进入前十五,别克E5、宝马iX1这些纯电车型虽然体量还不大,但至少说明合资新能源的路开始走通了。过去两年,新能源都是国产自主的天下,合资品牌在电动化这块基本属于酱油党。如今铂智3X能杀进前列,说明消费者的心理门槛其实没那么高,只要产品力跟价钱说得过去,买合资电动车的人会逐渐变多。
再说新能源里的大众ID.4 CROZZ、ID.4 X,这类电动车虽然销量还追不上比亚迪、特斯拉,但扩张已经在路上。大众本就是做大众市场的,这一波试水电动化,如果能把续航、配置、售后体系捏得更紧一点,是有希望做出自己的朋友圈。别克E5这类纯电SUV出现又说明一个事——哪怕合资新能源这路不好走,品牌也不能放弃,有经验积累才有机会翻身。
回头看这合资SUV大变天的背后,其实就是整个行业在换脑子。一边是旧市场分蛋糕,怎么在产品力差不多情况下靠品牌、渠道、政策抢人;一边是新能源、电动化来了,合资品牌要直面自主品牌的乱杀和新需求的多样化。表面上看,是一两个车型丢冠,实际上是消费习惯和需求的剧烈变迁。曾经赖以生存的稳定性、可靠性,是不是还能打动现在的消费者?科技智能、电动体验、个性价格,是不是成为了新时代的源动力?
换个角度想,其实合资SUV的牌逻辑以前特别简单,“我有全球工业体系,我能造出更靠谱的车,你们国产靠边”。而今电动化和智能化拉架后,“你们国产真会卷呀,一样的价钱配置还翻倍,我合资凭啥还能吃老本?”这就是现实。在新一轮产品周期里,谁能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谁能让用户省心、舒心、有新鲜感,谁就能活下去。那些还停留在十年前“只拼质量”的合资品牌,迟早被拖下榜。
这事问到底,其实也关乎每个人买车的选择,到底是“买一辆老牌合资,挑不会出错的大路货”,还是“试试更好玩的新车型,享受电动化带来的新体验”。这问题没标准答案,但合资品牌如果想继续霸榜,不光要拼质量,更得会造好玩的车,会讲新的故事,更要舍得在价格和创新上多冒险。
合资SUV大变天,只是序幕。真正的大变还是要看,消费者到底求啥,品牌到底能不能给到。谁笨谁慢谁墨守成规,谁就会消失。下一个榜单说不定又是另一副模样,到底谁能笑到最后,全靠市场一句话,“你到底懂没懂我?”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