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车企集体 “弃油混捧插混”?3 个硬核原因,看懂才算真懂车

最近后台总有粉丝问:“丰田 THS、本田 i-MMD 的油混技术都这么成熟了,为啥咱们中国车企偏偏不使劲推油混,反倒一门心思扎进插混?” 作为跑了十年汽车圈的老炮,今天就扒开行业底层逻辑 —— 不是油混不好,而是插混才是最适合中国的 “解题思路”,三个关键点,看完你就明白这步棋有多妙。

为啥中国车企集体 “弃油混捧插混”?3 个硬核原因,看懂才算真懂车-有驾

一、政策 “指挥棒” 早定调:插混才是 “新能源亲儿子”

想懂中国汽车产业,先看政策导向 —— 这是绕不开的核心。咱们国家对 “新能源汽车” 的定义里,插电混动(PHEV)算新能源,油电混动(HEV)只能算 “节能燃油车” ,一字之差,待遇天差地别。

早几年新能源补贴还在的时候,插混车型能拿好几万补贴,油混一分没有;到现在补贴退坡了,政策红利依然向插混倾斜:比如北京、上海、广州这些限牌城市,插混能上绿牌(部分城市需满足纯电续航要求),不用抢燃油车牌照(上海一块蓝牌近 10 万);而油混呢?照样得挤燃油车摇号池,限行政策也一视同仁。

更关键的是 “双积分政策”—— 这是卡着车企脖子的硬指标。根据政策,车企生产插混,能拿到高额的正积分(比如纯电续航 50 公里以上的插混,每台车能拿 2-3 个正积分),这些积分既能抵偿燃油车的负积分,还能卖给其他车企赚钱;可油混呢?顶多拿 0.5 个正积分,几乎没啥 “含金量”。

对车企来说,生产插混是 “赚钱又合规”,生产油混是 “费力不讨好”—— 换你是车企老板,你选哪个?

为啥中国车企集体 “弃油混捧插混”?3 个硬核原因,看懂才算真懂车-有驾

二、技术突围:绕开油混 “专利墙”,插混走出 “中国路”

别光看政策,技术层面咱们更有 “不得不选插混” 的理由 —— 油混的核心技术,早被丰田、本田攥在手里了。

丰田的 THS 混动系统,从上世纪 90 年代就开始申请专利,光核心专利就有上千项,形成了一道 “专利墙”:你想做油混,要么花钱买专利授权(成本高),要么绕开专利(难度大)。早年国内车企也试过做油混,比如某品牌的油混车型,就因为专利问题,后期几乎停更。

但插混不一样 —— 这是个 “新赛道”,没有成熟的专利壁垒。咱们的车企从一开始就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实现了 “弯道超车”:比亚迪的 DM-i 超级混动,把纯电续航做到 120 公里以上,亏电油耗低至 3.8L/100km;长城的 DHT 混动,通过 “双电机 + 两挡变速”,解决了高速动力衰减问题;还有吉利雷神混动、理想增程式(本质是插混的延伸),都走出了自主技术路线。

现在你去看插混车型的技术参数:纯电续航从 50km 做到 200km,快充时间缩到 30 分钟,亏电油耗比不少油混还低 —— 这不是 “将就选”,而是 “选对了赛道,把技术做精了”。

为啥中国车企集体 “弃油混捧插混”?3 个硬核原因,看懂才算真懂车-有驾

三、用户用脚投票:插混解决了 “油车费钱、电车焦虑” 的终极痛点

政策和技术是 “上层逻辑”,用户需求才是 “底层动力”—— 插混能火,本质是戳中了咱们老百姓的用车痛点。

先看一组数据:某调研机构统计,国内车主日常通勤距离平均在 30-50 公里,周末短途出行也大多在 100 公里以内。这个距离,插混的纯电续航完全能覆盖—— 每天上下班不用烧油,晚上回家插电,一公里成本不到 1 毛钱(比公交还便宜);就算忘了充电,亏电状态下油耗也就 4-5L/100km,比同级别燃油车省一半。

再看长途需求:过年回老家、暑假自驾游,谁没经历过 “电车续航焦虑”?油混虽然不用充电,但全程烧油,长途下来油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插混呢?长途用油(没焦虑),短途用电(低成本),相当于 “油车的便利 + 电车的省钱”,完美中和了两者的缺点。

还有一个细节:现在农村、县城的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甚至不少乡镇超市、加油站都装了充电桩 —— 这意味着插混的 “用电场景” 在不断扩大,而油混只能一直依赖加油站,在 “降本” 这件事上,根本比不过插混。

为啥中国车企集体 “弃油混捧插混”?3 个硬核原因,看懂才算真懂车-有驾

最后说句实在话:不是油混不好,是插混更 “对味”

有人说 “油混技术成熟、故障率低”,这话没毛病,但放在中国市场,油混的 “局限性” 太明显:不能上绿牌、不能拿政策红利、技术被外企卡脖子、日常用车成本比插混高 —— 这些都是绕不开的短板。

而插混呢?既符合国家 “碳中和” 的大战略(减少石油消耗,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 70%),又让车企掌握了自主技术,还实实在在帮用户省了钱 —— 这是 “国家、车企、用户” 三方共赢的选择。

为啥中国车企集体 “弃油混捧插混”?3 个硬核原因,看懂才算真懂车-有驾

现在再看市场数据:2023 年国内插混车型销量突破 300 万辆,同比增长近 100%;而油混车型销量只有不到 80 万辆,增速还不到 20%—— 用户用钱包投票的结果,已经说明一切。

最后问大家一句:如果让你选,是愿意每天用电通勤、长途不焦虑的插混,还是全程烧油、还得抢蓝牌的油混?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