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比开比亚迪,从滴滴司机,到逆斩特斯拉

这些年,咱们身边开车的人越来越多,车子的品牌也是五花八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十来年前,网上总有人开玩笑说“穷才开比亚迪”,那时候谁要是开个比亚迪,总感觉有点抬不起头,觉得这车便宜、不上档次。

可现在你再看看,满大街跑的比亚迪,尤其是那些绿牌的混动和纯电车,销量一个月比一个月高,甚至在全球都卖成了第一名,把那个以前大家觉得特别高大上的特斯拉都给比下去了。

很多以前只看奔驰宝马的中产家庭,现在换车或者买第二辆车的时候,都开始认真考虑比亚迪了。

穷比开比亚迪,从滴滴司机,到逆斩特斯拉-有驾

这就让人纳闷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曾经被大家看不起的牌子,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

这背后,那个叫王传福的创始人,到底用了什么法子,完成了这么大的一个转变?

要想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倒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1995年,王传福在深圳创办了比亚迪,那时候公司规模很小,也就十来个人,干的是给手机做充电电池的活。

那个年代,电池技术最好的都是日本公司,中国企业只能跟在后面做点技术含量不高的代工,挣点辛苦钱。

但王传福这个人,他是个技术迷,特别爱钻研。

他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好。

穷比开比亚迪,从滴滴司机,到逆斩特斯拉-有驾

他就带着团队一点点地抠技术细节,研究怎么把电池的成本降下来,把质量提上去。

就靠着这股劲,没过几年,比亚迪就把手机电池做到了世界前列,成了行业里响当当的“电池大王”。

按理说,把一个行业做到顶尖,已经很了不起了,很多人可能就满足了。

但王传福的想法,显然不止于此。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

那一年,王传福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决定,他花了好几个亿,去收购了一家当时快要倒闭的汽车厂。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

大家想不通,你一个做电池的,跟汽车八竿子打不着,怎么突然要去造车?

这不是瞎折腾吗?

穷比开比亚迪,从滴滴司机,到逆斩特斯拉-有驾

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公司的股价也大跌。

因为在那个时候,别说电动汽车了,就连大家对私家车的概念都还很模糊,造车是个技术和资金门槛都非常高的行业,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可王传福心里有他自己的盘算。

他比大多数人更早地看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未来的汽车,一定会跟电扯上关系,而电动汽车最核心、最关键的部件,就是电池。

他造车的思路,和传统的汽车厂完全不一样。

传统车厂的核心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而王传福认为,电动汽车的核心是“三电”,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

他自己就是做电池起家的,这最关键的一环他已经掌握在手里了。

他收购汽车厂,就是为了给自己搭建一个平台,一个可以把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三样东西整合到一起,进行反复试验和完善的平台。

这个想法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超前了。

穷比开比亚迪,从滴滴司机,到逆斩特斯拉-有驾

后来的几年,比亚迪确实也造了一些燃油车,比如很多人都熟悉的F3,虽然卖得还不错,但总被人说是模仿,品牌形象也一直很低端。

但实际上,王传福利用这些燃油车的外壳,一直在默默地进行着他对电动和混动技术的研发和测试。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表面上在练着普通的拳法,实际上在暗地里修炼绝世内功。

这种默默耕耘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尤其是在2010年到2018年前后,那段时间国内的汽车市场特别热闹,各种新的汽车品牌层出不穷,特斯拉也进入了中国,以一种科技、时尚的形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相比之下,比亚迪就显得有些沉寂,出的车样子不好看,内饰也比较粗糙,销量不上不下,很多人都觉得它已经掉队了,快要被时代淘汰了。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就在这看似沉寂的几年里,王传福和他的团队正在憋两个大招。

第一个,是彻底放弃掉那些拖后腿的、没有竞争力的燃油车业务,把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集中到新能源车上来。

第二个,就是研发出了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刀片电池。

穷比开比亚迪,从滴滴司机,到逆斩特斯拉-有驾

说到刀片电池,可能很多人不太懂技术,咱们用大白话解释一下。

在刀片电池出现之前,大家对电动车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就是安全问题,总听说电动车容易着火、自燃。

这是因为以前的电池为了追求续航里程,把能量做得很高,但稳定性就差一些,一旦受到磕碰或者穿刺,就容易出问题。

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通过改变电池内部的结构,把它做得又长又扁,像刀片一样,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它有多安全呢?

做实验的时候,用钢针去刺穿电池,它都不会起火燃烧。

这一项技术,一下子就打消了很多人对电动车安全性的顾虑,可以说是解决了行业的一个大痛点。

有了安全可靠的电池,王传福又打出了另一张王牌,那就是DM-i超级混动技术。

穷比开比亚迪,从滴滴司机,到逆斩特斯拉-有驾

这张牌打得实在是太准了。

当时的市场是什么情况呢?

纯电动车虽然用起来省钱,但是很多人都有“里程焦虑”,怕开到一半没电了,找充电桩也麻烦,尤其是在节假日跑长途的时候。

而传统的燃油车呢,油价越来越贵,用车成本高。

比亚迪的DM-i混动就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它让你在城里上下班的时候,可以当纯电车开,几乎不花什么油钱;需要跑长途的时候,它又能用油,完全没有里程焦虑,而且还特别省油,一箱油能跑一千多公里。

这种“可油可电”的模式,对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简直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所以从2021年开始,搭载DM-i技术的比亚迪秦、宋、唐这些车型,销量一下子就爆发了,很多人排队好几个月都提不到车。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比亚迪的销量一路狂飙,最终超过了特斯拉,坐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头把交椅。

穷比开比亚迪,从滴滴司机,到逆斩特斯拉-有驾

回过头来看,比亚迪的成功,表面上看是靠一两款爆款产品,但深层次的原因,是王传福二十多年来坚持做的一件事: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最上游的电池原材料,到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车制造,比亚迪几乎所有东西都自己研发、自己生产。

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成本可以控制得很低,所以它的车可以卖得比别人便宜,性价比很高。

第二,不会被别人“卡脖子”,前两年全球都缺芯片,很多车厂都因为拿不到芯片而停产,但比亚迪自己就能生产一部分芯片,所以影响就小得多。

这种把所有环节都自己包办的模式,虽然很笨重,很辛苦,但在关键时刻,却成了它最坚固的护城河。

现在,我们再来看“穷才开比亚迪”这句话,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它不再是一句嘲讽,反而成了一种对理性消费的认可。

这些年,大家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越来越多人买车不再是为了面子,去跟别人攀比,而是回归到车辆的本质,把它当成一个方便自己和家人的交通工具。

大家更看重的是这辆车好不好开、安不安全、用起来省不省钱。

而比亚迪恰恰在这些最实际的方面做得很好。

当一辆车能让你花更少的钱,享受到平顺安静的驾驶体验,同时还不用为续航和油价操心的时候,它自然就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这背后,是一个企业对技术的长期坚持,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消费心态的成熟和变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