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小鹏P7上市7分钟破万单,何小鹏却更关心盈利
8月27号那天,广州的天还没完全亮透,我在4S店门口碰到老吴——那位总爱用“屁股坐得直才知道车好不好”的试驾教练。他一边啃着豆沙包,一边指了指展厅里刚摆上的全新P7,说这车昨晚线上开卖七分钟就破了一万单,“热闹是热闹,不过老板现在眼睛不盯这个数了”。
确实,这几年小鹏的销量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冲第一”的阶段。今年上半年交付19.72万辆,比去年全年都多。七月份36717辆,离四万台差一点点。可何小鹏在发布会后反倒没怎么提订单,他心里惦记的是第四季度能不能真盈利——这是他在二季度业绩会上自己放出来的话。
我记得2020年第一代P7上市时,小鹏把特斯拉Model 3当成对手来打,那会儿设计、底盘调校都奔着运动去。不过空间问题一直被人吐槽,尤其后排腿部局促。我一个朋友阿伟,当年买了首批P7,每次带丈母娘出门都被嫌弃“坐久腰酸”,后来干脆换成SUV。这回,全新P7明显是冲着这些痛点下刀:二排靠背角度加大到30度,后备箱容积升到575L,还能选副驾驶零重力座椅。我去看展车的时候顺手翻了翻储物格子,总共33处,大大小小的缝隙都有,不少位置以前真没注意过,比如前排座椅下方的小抽屉,可以塞两瓶矿泉水。
性能部分老吴试完回来直说:“这底盘比以前扎实多了。”双腔空气弹簧配DCC阻尼调节,他形容像踩着一块有韧性的木板跑山路,不飘也不硬。还有前窄后宽胎,自研800V电驱系统,高配四驱版功率能飙到437kW。他甚至建议我别急着开辅助驾驶,“你要自己握方向盘感受它过弯收油那一下,很顺溜”。耐力那事儿我也听说——3961公里,比某友商长了一截,据说何老板从准备会议就开始跟进,到现场还守夜喝咖啡盯数据。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款起售价21.98万元的新P7虽然配置比初代丰富,但和现售的P7+市场区间重叠,有可能互相抢客户。我混的那个车友群里,就有人纠结到底买哪一个,有人甚至跑去问销售“是不是等几个月价格还能松动点”。销售笑而不语,只递过去一杯温水,说现在优惠主要集中在金融方案上,比如免息期延长之类的小动作,并没有直接降价空间太大。
今年前七个月,小鹏交付23.39万辆,但平均售价掉得厉害,从去年的23.76万元滑到了15.85万元。据维修厂黄师傅分析,这是低价车型MONA M03撑起来的数据,这款不到10万(算补贴)的纯电轿车,今年1月甚至占了一半以上销量。“便宜是真便宜,就是换个刹车片也要提前预约,不然缺货。”黄师傅摇头感叹。有意思的是,新改款G6、G9起步价也比老款低,小鹏解释为配置优化,可终端反馈就是价格更亲民但高端气质弱些,而X9这种三十万以上车型,今年表现远不如去年,仅卖出不到一万辆,在高端市场显得冷清不少。
何小鹏自己倒是给未来画了个很大的饼:2026-2027年会迎来产品大年,从10万元一直覆盖到200万元区间,还包括全尺寸SUV。但习惯靠低价走量的小鹏,要想让高端用户掏钱,还真不是一句规划就能解决的问题。我隔壁邻居老陈原本考虑入手X9,可试驾完觉得内饰质感不错,就是品牌溢价信心不足,又转身订了一台燃油豪华MPV,说“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傍晚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街角充电桩旁停着两台不同颜色的新旧P7,一个年轻人蹲地刷手机等充满,一个中年司机则打开后备箱整理钓鱼竿,看样子都是各取所需。这场景让我想到,也许对于他们高速弯道性能、浙赛圈速这些标签并不重要,更关键的是日常生活里的每一次启动,都够安稳、够舒坦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