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说摩托车排量,都是多少 cc,汽车则是多少升。这俩单位换算过来其实差不多,可放在不同车型上,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像最近火起来的凯旋火箭 3,2458cc 的排量,换算成汽车常用的单位就是 2.5 升。你想想,把差不多能塞进小轿车的发动机,硬生生安在两个轮子上,这事儿听着就够刺激吧?
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美那边刮起了巡航车风,哈雷的 V 缸发动机几乎成了这股风潮的代名词。大家都觉得,巡航车就得是 V 缸,不然就没那味儿。可凯旋偏不,它就想走出不一样的路。
一开始,凯旋打算给新车装 1600cc 的发动机,后来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觉得不够劲儿,直接推翻方案,非要上更大的。最后定下来用三缸引擎,一步到位搞出个大家伙。这步子迈得可真够大的,说是技术自信也好,市场野心也罢,反正就这么干了。
很多人不理解,放着主流的 V 缸和四缸不用,为啥非要选三缸?其实这里面大有门道。三缸引擎在扭矩输出和车身轻量化之间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既保证了动力,又不会让车子太重不好操控。这就好比做菜,多一分则咸,少一分则淡,三缸刚好是那个合适的味道。
再看外观,凯旋火箭 3 的 “青蛙眼” 双头灯争议不小。有人说这是延续了家族风格,有辨识度;也有人觉得,这和美式巡航车的经典美学差太远,有点挑衅的意思。
其实啊,买这款车的人,大多不是冲着传统巡航车的样子来的。他们更追求独特,不想和别人撞款,就像选衣服,宁愿小众也不要烂大街。
别看它个头大,体重有 317 公斤,可在轻量化上花了不少心思。全铝车架加上单摇臂,就像给这个 “大块头” 减了肥,让它没笨重。还有那个 240mm 的超宽胎,看着就霸气,不过这在过弯道的时候,对骑手的技术可是个不小的考验。既要好看,又要好用,设计师也是费了不少脑细胞。
最核心的还是那个 2.5 升的 “心脏”。182.2 匹马力,225N・m 扭矩,听着就吓人。更厉害的是,在 3250 转的时候就能爆发出最大扭矩,也就是说,不用把转速拉得很高,动力就源源不断地来了。
这么个两轮 “巨兽”,零百加速只要 2.73 秒,很多超跑都比不上。可它的油耗却不高,百公里才 6.82 升,这就有点让人琢磨不透了,动力这么强,油耗咋还这么省?
传动系统用的是轴传动,有人说这是为了减少维护麻烦,也有人觉得,这是巡航车该有的样子,是一种精神象征。不管怎么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的摩托车,智能配置也不能少。凯旋火箭 3 的弯道 ABS 和倾斜牵引力控制,靠的是 IMU 单元。有了这玩意儿,就算是这么大排量的车,过弯道的时候也稳当多了,新手也能慢慢适应。
第二代 TFT 仪表功能挺全,但和它复古的设计风格放在一起,总感觉有点不搭。就像穿了一身古装,手里却拿了个智能手机,怪怪的。
这款车定价 22.59 万起,R 版和 GT 版差了 4000 块。差别主要在骑行姿势上,R 版更运动,GT 版则是美式的脚前置。这就是精准定位不同的骑行需求,像一把手术刀,把市场分得明明白白。
和哈雷的旗舰车型比,凯旋火箭 3 还便宜不少,哈雷旗舰都要 30 万以上。有人说这是凯旋有性价比,可仔细想想,20 多万买个摩托车,真的是性价比的事儿吗?其实它的定位很清晰,就是给那些有实力,又追求个性的人准备的。
买这款车的,不全是机械迷,还有不少科技新贵。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个代步工具,更像是个大玩具,能彰显身份,也能满足自己的兴趣。
现在电动化浪潮越来越猛,有人说大排量内燃机摩托车快不行了。可凯旋火箭 3 偏偏用 2.5 升的排量告诉你,内燃机还有自己的浪漫。
三缸架构其实还有潜力,以后说不定能适配混动系统或者氢能源。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内燃机或许能找到新的出路,成为最后的堡垒?
当摩托车的排量都快赶上汽车了,这到底是技术在不断进化,还是用户的需求变得越来越 “极端” 了?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