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颠覆”?听到这个口号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一个问题:现在的汽车市场,还真有谁敢大声喊“颠覆”?咱们不妨先想想,这年头什么是颠覆,谁有资格说自己能颠覆?
对一台新车来说,随着新能源这几年搞得热火朝天,加油的、充电的通通混成一锅粥。在这种大势下,你要说自己“只为颠覆”,那无非就是两种可能:一种是自信心爆棚,真有两把刷子;另一种是噱头用老了,不吓唬人两句都没人抬头看你。关键在于,这事儿到底是卖车,还是卖吆喝?
回到吉利银河星耀6这款车,先说说尺寸:长四米八出头,轴距两米七多。这对于一台国产A级到B级的轿车来说,绝对是主流配置。厂商心里清楚,我也明白,这辆车的市场定位八成还是想卷一卷大众、丰田、本田这些合资常青树。毕竟现在的中国品牌都拼命往上走,谁不想吃掉那块合资的“奶酪”呢?
不过,什么是颠覆?尺寸大就叫颠覆?现在连A级车都快坐出C级车的空间了,各家都已经把肉眼可见的地方给榨干了。混动、插混,油电双欢也是大趋势,大家都能搞。吉利用的1.5L发动机和混动技术,已经是自主品牌的常规操作。你要说什么高性能、高技术,现在隔壁比亚迪、长安、奇瑞早在卷了。所以这“颠覆”,到底能颠谁的覆?
再看动力,1.5L发动机,最大功率82千瓦,老实讲,这就是个经济适用型,不大不小,够家用,高速谁也没指望它带你飞。最高时速180,纯家常便饭。混动系统——雷神 EM-i超级混动,吉利这些年也学着比亚迪搞混动,咱们不能否认,技术进步挺快,也挺有追赶劲儿。可这玩意儿放在全球新能源混动车大潮下,那也就是与时俱进,不敢说超前。
外观上,盾形直瀑式中网,前脸犀利,三段式进气口。这几年国产车的外观设计其实越来越有“辨识度”,也越来越“自信”。不过,咱老百姓心里多半明白:好不好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倘若你让我因为一副新衣服就心甘情愿掏钱,那多少有点太高估消费者的觉悟了。
咱继续想想,真正的颠覆,到底应该是什么?是价格压到合资哭天喊地?还是体验让老百姓眼前一亮?我倒是觉得,最狠的“颠覆”,无非就是那种让你买完车拍大腿——“合着以前那都是被割的韭菜啊?”你说十多万买个新能源,大空间低油耗还省心,这车还得有点意思,那才算个响动。但你要是把以前那些老套设计、配置拿来“改头换面”,只不过是油改电、旧瓶新酒,那顶多算“跟进”,何谈颠覆呢?
横竖比较一圈,银河星耀6和同门大哥银河A7就形成对比了。A7续航2100公里(混动总续航),纯电有70到150公里,亏电油耗2.67L,“能跑快、省油”这些词儿全都往上拼。而且A7的定价8万起,拉到11.78万封顶。按吉利一贯路数,星耀6的定位必然是再下一档,说白了,就是继续往下压价和配置,给预算没那么多、追求空间和实用的买家再做一道选择题。
可问题来了,消费者到底图啥?你要真图省心,不如直接电动车;怕麻烦,还能选油车;进可攻退可守,可能混动是个折中。眼下市场已经“混得差不多”了,那到底还有什么值得“颠覆”?
有些事儿,不怕提问,就怕问细。比如智能化配置,银河系列这两年标配“智能座舱”“大屏”啥的,谁家没有?语音、互联、人机交互,这些不是基本操作了吗?消费者早就不吃那些浮于表面的“炫技”。有用才行,比如车机不卡顿、OTA靠谱;有趣才行,比如车载娱乐系统能省手机流量。可这些你真说能跟特斯拉、小鹏、蔚来掰手腕?差距还是有的。
那就只能从“性价比”走起,这才是中国品牌这几年最有归属感的老本行。价格到位,配置靠谱,售后跟得上,不出毛病,就是老百姓最踏实、最愿意掏腰包的点。所谓“颠覆”,其实归根结底是在这个层面动刀比拼。你能不能做到用别人八成的钱,送给消费者九分乃至十分的体验?这才是重头戏。
有趣的是,现在厂家一个口号比一个猛,个个都说自己是来翻天的,可老百姓看多了,心里其实都门儿清。你哪怕说点“只为放心”“只为实惠”,可能都比“只为颠覆”更能引起共鸣。毕竟,眼下的车市和几年前大不一样。那时候电车稀罕物,混动还没普及,无接触智能化是营销噱头。现在呢?新车推得快,车型迭代更快,价格卷得裤子都快掉了。你这点设计创新,这点技术亮点,真不至于再说“颠覆”这仨字。
话又说回来,吉利这些年,其实一直是在拼命埋头苦干,不管市场怎么变,产品线是一步一步拉长,平台越来越多,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新技术和新玩法都不断试水。混动也好,增程也罢,都在追着一条路:尽量走泛用和大众化的路子,尽量让老百姓能用得上。你要说这算不算“颠覆”?这算是市场的长期拉锯,不是某一两款车一招定乾坤的事。
我常在想,车厂们天天搞噱头,摇旗呐喊说要颠覆,说要重新定义,为什么?其实他们自己比谁都清楚:不喊口号不行啊,这年头关注度值钱。你产品没新意,人家压根懒得看你一眼,你喊上一句“只为颠覆”,至少还能刷波存在感。至于能不能真的翻天,这还得市场和消费者说了算。
人活着总要做梦。企业也一样。但一个企业到底能不能颠覆自身、颠覆行业、颠覆市场,最终还得回到一句老话——说千道万,不如踏踏实实造好每一辆车,把每一份付费需求都琢磨透,把每一个消费者反馈都吃透了。拉低成本、加厚体验,用最优解去换最广泛的“民心”。这样一来,哪怕你口号再普通,也不怕“颠覆”被新一轮的“升级”取而代之。
扪心自问,现在中国品牌汽车的整体实力,无论设计、制造、配置还是性价比,都已经和合资、外资分庭抗礼。老百姓再也不是当年只能买“便宜没好货”,现在的“国产新车”随便拉出来都能让合资对手直冒冷汗。银河星耀6的出现,更多是吉利在市场细分下继续做“大蛋糕”的延续,把低价、实用、空间和智能混动进一步打磨。
最后想问一句,你买车,到底在乎什么?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如果车厂们能扪心作答,少喊点虚头巴脑的口号,多琢磨点实际体验提升,我觉得这才是对“颠覆”二字负责。反过来说,对于像银河星耀6这样的新车,别总是拿“颠覆”吓唬人,真正做到花最少的钱,开最省心的车,坐最舒服的空间,谁用谁才会给你当活广告。
话说到这儿,市场怎么选,老百姓自有算盘。厂家造好车,消费者用脚投票,别再拿“颠覆”当噱头,时间会告诉我们,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