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热闹的事儿,就是大众发布了全新一代的T-Roc,也就是咱们国内说的一汽-大众探歌。
这车大家肯定不陌生,满大街都能看到,算得上是大众家族里的一位功勋老将了。
从2017年第一次亮相到现在,全球卖了超过两百万台,这个成绩单可以说是相当亮眼了。
就算是在产品快要换代的时候,它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也一直名列前茅,是大众品牌最能打的车型之一。
所以,这次换代,可以说是万众瞩目。
不过,当我们把官方发布的这些新车信息仔仔细细看一遍之后,心里不免会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台全新的探歌,在如今这个竞争已经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真的还够看吗?
它带来的这些变化,究竟是紧跟时代的步伐,还是已经慢了半拍?
咱们先从大家最直观的感受,也就是外观说起。
这次新探歌在设计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一眼看过去,感觉它好像去“新势力”车企那里进修了一圈。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车头,它用上了一条贯穿式的LED灯带,把两边的大灯连成一体,中间那个大众的标志也能跟着一起发光。
晚上开出去,辨识度确实是高了。
底下那个进气格栅,也变成了一个尺寸巨大的网格状造型,看起来比老款车型要凶悍不少。
车身侧面和车尾也增加了一些黑色的、银色的装饰条,想营造出一种更年轻、更运动的感觉。
总的来说,新探歌的外观设计,确实是在努力地向科技感和年轻化靠拢,想用这些酷炫的灯光效果和更夸张的设计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但说句实话,这套设计语言,对于咱们国内的消费者来说,可能已经不太新鲜了。
毕竟,贯穿式灯带、发光车标这些元素,在咱们很多十来万的国产车上早就已经普及了,大家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
大众现在才用上,虽然是好事,但确实算不上是引领潮流了。
再来看看车里面。
这次换代,新探歌的尺寸实打实地变大了。
车身长度增加了12厘米多,轴距也长了将近3厘米。
这些数字听起来可能没什么概念,但反映到实际乘坐体验上,就是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会更宽敞一些,不会那么憋屈了。
后备箱也变大了,能多放下一个小号的行李箱,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这个升级还是非常实用的。
进入车内,变化更是翻天覆地。
最值得表扬的一点,就是大众终于把那个备受吐槽的触摸式方向盘按键给换掉了,改回了传统的物理按键。
这对于开车时的盲操作来说,安全性和便利性都大大提升,可以说是听取了广大车主心声的一个巨大进步。
中控台的设计也焕然一新,一块全液晶的仪表盘,再加上一块悬浮式的中控大屏,尺寸最大可以选到12.9英寸,整个车厢的科技氛围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小设计,就是中控屏下方增加了一个带小屏幕的旋钮,可以用来调节音量、驾驶模式这些常用功能,既方便又有点新意。
从内饰的整体观感和实用性来看,新探歌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空间更大、屏幕更清晰、操作也更顺手了。
接下来,咱们要聊到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部分了——动力系统。
之前有些消息说,新探歌在欧洲市场只会提供纯电动版本,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真实情况是,大众并没有这么激进,全新探歌依然是一台以燃油发动机为核心的车型,只不过它全面地进行了“电气化”升级。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入门版的车型会搭载一台1.5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但它额外增加了一套48伏轻度混合动力系统。
你可以把这套系统理解成一个“省油小助手”,它可以在车辆起步、滑行的时候辅助发动机工作,让动力输出更平顺,同时也能降低一些油耗。
而更高级的版本,则会搭载一套全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这套系统同样是基于1.5T发动机,但是配备了更大容量的电池和功率更强的电动机,可以支持车辆在纯电模式下行驶一段距离,日常上下班通勤基本可以不烧油,长途出行也没有里程焦虑。
未来,大众还会推出搭载2.0T发动机的更强动力版本,甚至还有四驱系统可选。
所以,大众的策略很明确,就是在欧洲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下,通过轻混和插混技术,尽可能地延长燃油车的生命周期,实现一个平稳的过渡。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一台新探歌,如果原封不动地拿到中国市场,它的竞争力到底如何呢?
我个人认为,挑战非常大。
首先,外观内饰的那些升级,虽然不错,但在咱们自主品牌的“卷王”们面前,真的算不上惊艳。
我们的国产车,在设计、屏幕尺寸、车机智能化程度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其次,也是最致命的,就是动力系统。
48伏轻混技术,在国内市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很多车型都已配备,消费者并不会把它当作一个核心的购买理由。
而那套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将要面对的,是像比亚迪DM-i、吉利雷神、长城Hi4这样技术成熟、口碑爆棚,而且成本控制极强的对手。
我们的国产混动车,不仅在亏电油耗、纯电续航这些硬指标上表现出色,而且价格往往还更有优势。
大众的这套插混系统,如果定价过高,消费者恐怕很难有理由放弃一台配置更高、技术同样先进的国产混动SUV。
总而言之,全新一代的大众探歌,本身是一次非常全面且成功的换代。
它在老款车型的基础上,针对空间、内饰科技感、动力燃油经济性等方面都做了实实在在的提升,是一款更加均衡、更符合时代潮流的全球车型。
然而,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在这里,消费者见过的“好东西”太多了,口味也变得越来越挑剔。
新探歌所带来的这些升级,虽然诚意满满,但放在中国市场的坐标系里,可能仅仅是达到了“及格线”,而远未到“优秀”的程度。
过去,大众品牌的光环可以为它的产品带来巨大的溢价能力,但现在,这层光环正在逐渐褪色。
新探歌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命运,将不再仅仅取决于产品本身,更大程度上要看一汽-大众如何为它定价,以及在配置上能否展现出足够的诚意。
它面对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