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争相上路,苏州新规卡死旧车型,行业洗牌引热议

苏州网约车这一行年头久些的都晓得,前几年要想上牌跑单,得买辆裸车价外加上购置税,买下来总价不能低于12万,门槛不算低。小王去年差点咬牙上了全新轩逸,跑了几个月同事全家福说,老呛人,加班晚了还得自己搭回去,早知道坚持下就好。

老司机争相上路,苏州新规卡死旧车型,行业洗牌引热议-有驾

不过,前些天政府征求意见的公告贴出来,坊间立马炸锅——原来门槛改新了,不看价格看尺寸。“哎哟,12万那是啥,老早一锤子的事体!”楼下卖烧饼的陈老板笑着说,他那会儿钱不够,干脆拉倒。现在呢,只认轴距要2700毫米以上,后备箱还不能比400升小了,“跑顺丰都宽绰”。有师傅在群里咕哝:“总归都奔着更大更实在的车去啰,反正拉货、装行李都省心。”

我有个邻居陆师傅,原本咬着牙买了个空间局促的旧帝豪GL,折腾不到两年,楞是把儿子书包都塞不进去,每次拉客还怕人嫌弃。现在配置要求这么改,像他这种就直接被卡外头了。顺便插一句,有师傅透露,有些厂家为了紧跟潮流,又琢磨出后排冷风口这个配置,乘客上车开长途不窒闷。可惜,苏州去年冬天不冷,夏天太短,结果这功能多数成了鸡肋,表面功夫而已。

老司机争相上路,苏州新规卡死旧车型,行业洗牌引热议-有驾

门槛虽然表面看松了点,但3年车龄线还吊在那。李师傅打趣:“开了三年再好,转手落谁家都提心吊胆,二手车贩子大都不乐意收。”曾有位上海的表哥试图把闲置的日产天籁在苏州挂网约车,最后年限卡死,折腾一圈等钓鱼又白瞎。

讲真,有的司机直言竞争怕是要更狠。出活成本没降下来,平台抽成也还是那么个椒盐,小排量混动车型就跟捡便宜的,进门儿容易,单子却没多少。微信群里前晚还在纠结,一兄弟每天跑出来就十三四单。“你们问问隔壁奶茶店,13单一天下来真不稀罕,起早贪黑,一脚电门一脚刹,后背酸哇哇叫。”真有师傅说自己干了一年多,椎间盘突出,膝盖老响。

老司机争相上路,苏州新规卡死旧车型,行业洗牌引热议-有驾

另外,“装”行李箱这说法一出,倒惹出个冷知识。老式捷达、凯越那种行李箱,400升不够,别想沾边。但后排能放倒这功能,以前根本没人提。偏偏现在有厂商宣传:“不止能拉客,还能翻倒秒变货拉拉,窗贴都不用换。”可细看合同,货物超标要违规,平台暗地里可不认账。

啰嗦一句,苏州去年季度数据刚放出来,官方报有40个平台有实质运营,网约车登记7.9万多辆。但听群里小李说的,“有的平台批的牌子空挂着,车根本不出活。”再问问去年入行的二娃,实际单量不到14单一天,有天夜班只捞了11单——冻得手脚都麻。

再聊聊冷门小品牌,像“江淮和悦A30”这车子,前年还有师傅冲着便宜、耐用去买,新规一出,轴距卡死,直接打了回原形。还有人听说可以改装后备箱扩容,但遇到上线年检,可怜分分钟砸饭碗。

我那买菜帮忙的三姨夫,去年抄底进的东风启辰,合计着后面再转手做顺风车,现在政策风向一变,车挂了牌却拉不到活,愁得直摆手——“这年头,啥都变快,连拉客都要看身材大小。”他最近直接转行去修三轮车了,听说手头舒坦不少。

朋友开玩笑说,苏州网约车圈子,小到一台后备箱的传说,大到一个行业风向,一阵风就能吹跑一批人,也能吹来一堆新面孔。要说谁的日子最滋润,就数那帮“轴距长、后备箱大,人也嘴甜”的师傅了。还有那回,邻居李大爷半夜喝多了打了辆轴距够长的银色车,直接当床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还在群里晒照片。车圈里的传奇,蛮幽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