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獠牙,欧洲终于对C919下“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

今年四月底,欧洲航空安全局突然说,C919要想拿到欧洲适航证,最早得三年后才能搞定。

外媒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他们的心思,“这是在催人离开”。更让人觉得搞笑的是,去年欧洲还在上海考察时说“评价挺好的”,现在却突然变了嘴脸,仿佛一夜之间,从欢迎变成了设防。

露出獠牙,欧洲终于对C919下“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这面孔一变的背后,明显不只是一点“流程上的麻烦”。

露出獠牙,欧洲终于对C919下“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欧洲设卡,挡的是飞机还是份额?

EASA的执行董事弗洛里安·吉勒梅在接受法国《新工厂报》采访时说,表面原因嘛,是疫情耽误了进展,设计验证还得继续推进,部件测试也得按部就班慢慢进行。

EASA也坦承,C919上大概80%的欧美零部件早就通过认证啦,关键是“整体整合还得重新评估”。听起来像是在讲流程,其实更像是在说“别急着进场”。外媒倒是直截了当:这像是在给空客腾地方。

露出獠牙,欧洲终于对C919下“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现在波音因为连续的安全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空客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30年以后,欧洲航空业基本成了“独苗”。这时候,假若C919敢闯入欧洲市场,哪怕只争一杯羹,也能掀起一番波澜。

有位法国业内人士就说过:“欧洲不怕中国飞机飞得远,怕的是它飞得准、飞得稳、飞得便宜。”看看数据也能明白EASA的“保守”:商飞原本计划在2025年前交付30架C919,但到现在只搞定了5架。

露出獠牙,欧洲终于对C919下“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吉勒梅自己也坦言,C919“会对全球航空局势带来影响”。这可不是空话,而是真正对中国航空制造业的认可。

这次中国的表现可不是在搞对抗,而是真正把飞机飞上天了。EASA那道“逐客令”,表面上看像是程序上的事情,实际上是为了份额而已。

露出獠牙,欧洲终于对C919下“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欧洲设限,亚洲却热情接纳,C919照样飞出国门

欧洲那边虽然设了障碍,但C919的步伐可没放慢。到了2025年元旦,东航用C919飞上海到香港的航线,座位几乎全部坐满,达到了九成的上座率。

乘客的反馈也挺不错的,飞机里头很安静,座椅也挺舒服,空姐还说“比以前那班波音的更稳”。东航、南航、国航这些大公司已经订了超过一千架,还在上海飞北京、成都、广州的主要航线排满了航班。

露出獠牙,欧洲终于对C919下“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走出国门,C919也终于有了“朋友圈”。印尼的TransNusa早就用国产的ARJ21支线飞机上线运营了,文莱的GallopAir在2023年也下单了C919和ARJ21这两款机型,连文莱民航局都表示,中国的标准“完全可以比肩国际”。

再谈到发动机,虽然目前C919大多还是用的CFM的LEAP-1C,但国产替代的脚步已经在逐步推进。到2025年3月,航发集团(AECC)推出的长江1000A经过试飞,表现超出预期,不仅推力提升了,油耗也比最初预估的低了不少。

露出獠牙,欧洲终于对C919下“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虽然官方没明确宣布什么时候能正式搭载,但这已经让人感受到那份未雨绸缪的底气十足。

C919从一开始就不是“闭门造车”那套,洋的系统、零件、设计标准都被引进来了,可国产化的脚步也一点没耽误。就像一边喝着拿铁一边栽茶,中国的航空工业正把“走出去”和“走进去”这两项同时拉开序幕。

换个角度一想,欧洲的“逐客令”其实算是一种“另类认可”中国技术的表现。EASA这次宣布“延后认证”看起来像是在拖流程,但实际上更像是在守住市场。越是延迟,越能说明中国的大飞机实力不容小觑。

露出獠牙,欧洲终于对C919下“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C919不只是个实验室里的样品,也不是纯粹用来展展看的,这是真实能飞的飞机,能乘载乘客,开长途航线,还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运转。

欧洲的门还没敞开,亚洲的道路却越走越宽。C919用真刀真枪的表现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并不是靠谁的“批准”来显示自己的价值。

露出獠牙,欧洲终于对C919下“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一纸推迟的通知,阻挡不了飞机升空,也阻挡不了技术的不断前行。C919暂时飞不进欧洲,没关系,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习惯垄断的老牌巨头,他们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已经不再围绕他们转了。

C919接下来会飞向哪里呢?或许某天,欧洲不得不对来自东方的“挑战者”重新打量一番,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大概他们终究会懂得:被“赶走”的,不一定非得是落后的一方,也有可能是后来赶上的那一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