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D9凭啥赢不了丰田赛那

腾势D9上半年卖了42230台,稳坐国产新能源MPV头把交椅,却依然干不过丰田赛那。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魔幻——一款被称作“埃尔法平替”的新能源旗舰MPV,技术全拉满,设计够惊艳,销量也够硬,怎么就在最关键的“商务接待”战场上,始终差一口气?我开着D9跑过客户接送,也试驾过赛那穿梭于广深之间,甚至特意蹲点五星级酒店门口数过车。结果很扎心:D9赢在朋友圈点赞,赛那赢在会议室门口。

这不是谁更好开、谁更省油的问题,而是两款车从根上就活在不同的“语境”里。

外观:一个想“被看见”,一个只想“不犯错”

第一次见到腾势D9,我脑子里蹦出四个字:“存在感拉满”。前脸大尺寸格栅、贯穿式流水灯、引擎盖上隆起的筋线,加上那股子似曾相识的埃尔法轮廓,整台车就像穿了高定西装走进会场,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来了。

而赛那呢?我管它叫“中年公务员理想型”——没有多余线条,没有炫技灯效,甚至连轮毂都选最朴素的款式。 它的哲学是:车只是工具,别抢主人的风头。

有一次我开D9去接一位政府系统的老领导,他上车第一句话是:“这车……挺亮堂啊。”语气里带着一丝迟疑。后来我才明白,在讲究“低调稳妥”的圈层里,D9的张扬不是加分项,反而是“需要解释”的负担。

赛那不做选择题,它直接跳过“是否高级”的讨论,进入“默认选项”状态。就像西装永远是深蓝或黑色,不会有人问你为什么穿它。

内饰:科技感 vs. 无感化

坐进D9的座舱,你会觉得这车“太会说话了”。15.6英寸悬浮屏+10.25英寸仪表+副驾娱乐屏组成的三联曲面屏,配上环抱式设计和氛围灯,科技感扑面而来。它恨不得告诉你:“看,我有多智能!”

但问题也出在这儿——太想表达自己了。

腾势D9凭啥赢不了丰田赛那-有驾

我试过用D9接待几位企业高管,他们对二排航空座椅和电动腿托赞不绝口,可一看到中控屏弹出OTA升级提示,或者副驾正在刷抖音,脸色就有点微妙。在他们眼里,车不该“主动发声”,而应“静默服务”。

反观赛那,内饰简直是“去魅”典范。物理按键保留得恰到好处,中控屏小但够用,界面逻辑简单到像十年前的手机。没有花哨动画,没有语音助手突然插话。它的设计理念很明确:别让我分心。

有一次我把两台车并排停着,一位做采购的朋友走过来,指着赛那说:“这车我敢直接开去签合同。”又指了指D9,“这辆……我得先跟客户解释下品牌。”

你看,D9需要“认知成本”,而赛那已经是“共识符号”。

动力与能耗:技术先进≠决策优先

D9的DM-i混动系统,我实测过,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轻松破千公里,市区用电每公里不到一毛钱。三电技术是比亚迪的看家本领,没得黑。

但你知道机构采购最看重什么吗?不是极限续航,不是馈电油耗,而是**“确定性”**。

赛那的THS混动系统,虽然技术年代更早,但胜在全球超2000万台验证,故障率极低,维修网络铺到县城。对于年均行驶3万公里的商务车队来说,少一次趴窝,就少一次信任崩塌。

我采访过一位企业车队主管,他说:“我们不是不考虑D9,但我们算过账——多花10万买新车,不如省下5万维保预算。 赛那的保养周期长,配件便宜,4S店多,出了省也能修。”

更关键的是,赛那的驾驶感受“无性格”——油门线性,刹车不突兀,转向轻重适中。它不刺激,也不犯错。而D9的电车特性太明显,起步猛、动能回收强,新手司机容易让乘客“点头”。

腾势D9凭啥赢不了丰田赛那-有驾

在商务场景里,平稳比惊艳重要,可靠比先进关键。

智能化:聪明的车,不一定适合“沉默的场合”

D9的智能座舱确实牛。语音助手响应快,支持连续对话、分区唤醒,还能控制空调、音乐、导航一手搞定。L2级辅助驾驶在高速上很省力,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组合拳打得有模有样。

但问题在于:这些功能,在商务场合往往是“沉默的累赘”。

你想啊,客户坐在后排谈事,你车机突然来个语音播报:“前方拥堵,建议绕行。”——尴尬不?或者自动变道时方向盘自己动一下,后排老板端着咖啡差点洒了——信任感瞬间打折。

而赛那的智能化,基本停留在“够用就好”层面。没有大屏互动,没有语音打扰,它的智能是“看不见的”,反而让人安心。

这就像开会时的PPT:D9做了3D动画+背景音乐,赛那只用白底黑字。前者炫技,后者专业。

真实用户画像:谁在开D9?谁在买赛那?

我跟几位车主聊过,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D9车主:多为35-45岁新中产,来自二三线城市,企业中层或小老板。他们追求“体面+实用”,愿意为设计和技术买单,但不常用于正式接待。一位宁波车主说:“我买D9是给家人用的,接送孩子、自驾游,舒服。但见重要客户?我还是开我的老A6。”

赛那车主:集中在一线城市,多为企业高管、事业单位或外企职员。他们买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不出错”。一位广州的行政主管坦言:“我们单位采购清单里,赛那是唯一入选的MPV。不是它最好,而是它最不会被质疑。”

腾势D9凭啥赢不了丰田赛那-有驾

说白了,D9是“家用升级版”,赛那是“商务标准件”。

竞品对比:D9、赛那、GL8插混,谁更懂中国?

维度 腾势D9 丰田赛那 别克GL8插混

定位 家用+体面 商务+稳妥 商务+豪华

设计语言 埃尔法风+科技感 极简实用主义 美式大气

智能化 高(三联屏+智能座舱) 中低(基础功能) 中(eConnect系统)

动力系统 DM-i混动(技术新) THS混动(验证久) PHEV(动力强)

商务接受度 中(需解释) 高(默认选项) 高(传统强者)

真实用户反馈 “开起来爽,坐起来舒服” “不惹事,不添乱” “有面子,但油耗高”

结论很清晰:D9赢在产品力,赛那赢在场景适配。

GL8插混虽然也强,但它的豪华路线和高油耗让它在新能源时代略显笨重。而赛那恰好卡在“传统与电动之间”的黄金缝隙——它不激进,但足够可靠。

腾势D9凭啥赢不了丰田赛那-有驾

为什么D9打不过赛那?三个字:不沉默

我们总以为,把技术堆满、把设计做足,就能赢得市场。但在最高频的商务场景里,用户要的不是“惊艳”,而是“安心”。

D9是一款典型的“市场导向型”产品——它试图满足所有人:想省油的、想智能的、想体面的、想家用的。它成功打动了“买不起埃尔法”的城市中产,却没能进入“只认赛那”的机构采购名单。

不是D9不够好,而是它太“想赢”了。

而赛那呢?它从不喊口号,不搞发布会,甚至很少做广告。它靠的是40年MPV研发积累、全球千万用户的口碑、以及那种“车就该这样”的共识。

在五星级酒店门口,我看到的依然是清一色的赛那和GL8。D9也有,但往往停在私人车位,而不是迎宾通道。

未来会变吗?

我觉得会,但需要时间。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年轻一代决策者上位,“电动=落后”的偏见会逐渐消解。腾势如果能在现款D9的基础上,推出一款“商务版”——比如取消大屏、简化灯效、强化静谧性和行政服务,或许能打开新局面。

但眼下,赛那的统治力依然来自“系统惯性”:它不是最好的车,但它是“最不需要解释”的车。

腾势D9凭啥赢不了丰田赛那-有驾

D9教会我们,中国品牌也能做出高端MPV。但赛那提醒我们:在某些战场上,沉默才是终极话语权。

所以我想问问各位车友:

如果你是企业采购负责人,你会选D9还是赛那?

如果你是家庭用户,你会为“商务体面”多花10万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也欢迎大家提问,关于D9的能耗、保养、空间体验,或者赛那的真实用车成本,老司机我知无不言。

最后分享个花絮:有次我开D9去试驾中心,保安大哥问我:“这车是奔驰出的吧?”

我说:“是腾势,比亚迪的。”

他愣了两秒:“哦……那这标,还真没见过。”

你看,品牌认知这条路,D9还得走很久。

腾势D9凭啥赢不了丰田赛那-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