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发动机,买一送一”,这句话从前还带着些许自豪与自嘲,如今却成了现实的讽刺。昨日的香饽饽,今日混成了烫手山芋。在汽车圈混迹多年的人,谁能想到有一天,本田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工厂也会被推上货架,等待接盘。
根据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最新挂出的公告,东风汽车集团打算把自己持有的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50%的股权一股脑甩出去。股权底价还没定,挂牌截止却已经拉到明年九月,看似从容,实际等于在长街尽头挂了块“急售”招牌。按照现有股权结构,本田这家发动机公司,东风集团把持一半,本田日本本部和本田中国分别抓着剩下的40%和10%。平日分工明确,如今东风一甩手,就是彻底退出。
至于这个工厂的核心业务,是为广汽本田“输血”——高配发动机、实用零件,雅阁、飞度、奥德赛、思域等一众畅销车型,都得靠它搭台唱戏。现在,突然说要卖股份,无异于割掉自己重要的器官。消息刚出,汽车圈小道消息立刻炸锅。据传广汽本田有意接手,这波腾挪,大概率是为了更彻底的整合。
问题来了,发动机厂经营得好好的,东风集团怎么突然开始清仓大甩卖?一切,还得从东风本田的销量说起。老本田人提起往日辉煌,总是以十万八万的月销说事。可今年1到6月的第三方统计数据亮出来,打击足够沉重:31692、14696、25571、20493、28566、28095,半年的新车总共不足15万辆,同比下滑37.4%,成了整个东风体系中销量下滑最快、幅度最大的子公司。顺着这条曲线往前一追,2021到2024年,每一年都在持续下滑,最新的全年销量只剩42.82万辆,比上一年又缩水了29.2%。想当初,本田发动机是提高整车溢价的利器,如今却沦为车厂的拖油瓶。
相信东风集团内部早已开过多个闭门会议,纠结在这片即将枯竭的土壤上还能否种出庄稼。中国市场过去吃欧日合资那一套,现在风向全变了:自主品牌频频逆袭,新能源大潮滚滚而来,年轻用户追崇比亚迪、小鹏、理想这样的新宠儿,谁还把“发动机技术”当成买车的首要理由?症结明摆着,东风集团不得不做出“壮士断腕”的选择:能甩的赶紧甩,能瘦的尽量瘦,守住核心业务好过被时代抛弃。
别以为只有本田在这个天平两端徘徊,三菱汽车早已官宣,2025年7月彻底撤出中国发动机业务。昔日合资黄金年代估计要画上句号了。市场不等人,潮流更不会。合资燃油车逐渐式微,新能源和本土品牌来势汹汹,不适者先被边缘化,接着就是被市场无情筛选。这句话东风集团恐怕比谁都有体会,几年前谁还会想到自己会走到这步田地。
有人说东风是在为产业转型清障,也有人看破,背后不过是断臂求生——既然卖发动机难回天,不如集中弹药转战新的市场战场。转身未尝不是壮士悲歌。未来是什么模样,没人能打保票,但可以肯定一点,中国汽车市场只会更卷、更残酷,留给“黄金发动机”的神话只会越来越少。
站在历史节点回头看,企业的结局从来不是偶然。时代变了,再坚挺的发动机也得让位给新能源的芯片和电池包。东风本田发动机工厂的“割让”,既是本田优等生时代落幕的见证,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剧变的缩影。昨天还笑谈“买发动机送车”,转眼竟要二手甩卖资产,世事巨变,不过一瞬。真正的冷酷,不在争夺巅峰时的喧嚣,而在确定无路可走时的沉默。夹在新时代的缝隙里,所有合资品牌都得思考同一道选择题:究竟是守着旧梦苟延残喘,还是痛下决心主动出清,为明天腾出一线微光?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