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

前言

商飞一直挺重视欧洲的认证,EASA的资格在国际上可是相当有份量,非洲、亚洲的好多国家也都以它为标准。

今年四月底,欧洲航空安全局的执行董事弗洛里安·吉勒梅在法国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商飞的C919在今年内拿不到欧洲适航证,还需要再等上三到六年。

消息一传出,外媒就用“逐客令”来形容,感觉欧洲市场短时间内算是对中国的大飞机开了个门槛。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一张准生证的战争

欧盟航空安全局那份通知,其实早就准备好了。价值3.2万亿美元的全球航空市场,空客不想让任何人抢份额,这本来就是正常的商业竞争,不过,一旦竞争超出了产品层面,就开始变得不纯粹了。

说起来,欧洲团队去年八月来上海那会儿,反响还挺不错的。那会儿他们都觉得差不多可以准备验证试飞了,大家都觉得2025年有希望,商飞内部也在外面放风,想让东南亚和中东的客户更有信心。

结果可就不那么美好了,科隆总部直接泼了一盆冷水。EASA执行董事吉勒梅在采访时直言,因为过去两年的疫情影响耽误了安排,所以每个环节都得严格走流程,从设计验证到零部件测试,再到试飞,都是按规矩办。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国际媒体估算,这个过程大概要三到六年的时间,最快也得等到2028年,慢点可能要到2031年。这还能算技术审查吗?明摆着就是在耍时间,商业上的打算在里面耽搁得挺厉害。欧洲那边的门,基本上算是关死了,很多人心里都这么觉得。

说这事儿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早就有些苗头了。到了2024年,EASA几次调整审查标准,供应链、座椅防火啥的,都反复要求提供数据。这种标准的不一致,绝不是突然变来的,谁都看得清清楚楚。

挺有意思的事儿是,波音737 MAX才复飞两年,就轻松拿下审核,反观C919一开始就这么折腾,这其中的故事,不免让人想多琢磨琢磨。这架飞机呀,遇到的呢,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战争的主要焦点,其实就是规则的界定权。EASA发的证书和FAA的证书影响力差不多,拿下一份,就能打开全球80多国家的市场,谁都知道这代表了多大含金量。

空客总部在图卢兹,欧盟的机关在布鲁塞尔,两边的关系可是紧密得很。一堆堆的游说报告,经济影响评估都写得明明白白,一旦C919加入竞争,亚洲的订单恐怕要减少三百架。

这些资料,EASA的局长签文件的时候,桌子上大概都摆着一样。西方老喜欢说“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可到底这个标准是为谁制定的呢?他们的水平被说成是全世界最先进,他们的标准也被视作通用规矩。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C919的某些发动机还得靠西方供应商,比如霍尼韦尔这些公司,资料卡得紧,审查就会拖延。这不光是技术上的问题,更是规则上的较量,是一场关于未来空中舞台由谁来掌控的竞争。

我们的盾牌与利剑

遇到这堵墙,抱怨没用啊,唯一的办法就是打造自己的盾牌和利剑。盾牌就是庞大的国内市场,够坚固,可以抵挡任何外来的冲击;而利剑则是那些核心技术,没得代替,是敢于说“不”的底气所在。

先说这个盾牌,中国总人口14亿,预计到2025年,旅客总数会突破14亿人次,每年还在涨7%。这个庞大的市场,完全可以让C919吃得很饱。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已经接到超过一千架的订单,东航、南航、国航每天都在飞,座位的利用率也是九成以上,真是稳稳当当的。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到2025年元旦,东航新开了上海到香港的航线,那场景真是挺热闹的。旅客们纷纷挤着拍照,机舱里广播一响“欢迎乘坐国产大飞机”,掌声也是此起彼伏,最直观的就是市场的认可了。

有了这个坚实的后盾,心里也就更踏实了。欧洲的门现在暂时闭着,也没关系,我们先把国内的事情搞定,把本土市场发展好,把服务做到最好,这才是最扎实的根基。

再讲到利剑,核心技术自己掌控,才是真正破局的关键。发动机嘛,飞机的“心脏”没错吧,大家都明白。C919现在用的是CFM的LEAP-1C发动机,这是由美法合资的品牌,这样一来,面临被“卡脖子”的隐患也就不可忽视了。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去年五月,美国商务部突然停止了对商飞的出口许可,理由还是那套老掉牙的担心技术外流。结果,生产线一时间陷入僵局,今年上半年只交付了5架,比预期的少了一大截。

通用和赛峰两家公司都焦急了,这可是上百亿美金的大买卖,违约金一搞起来更是吓人。这也说明,靠别人终究不靠谱,真正的把握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好消息传来,我们的备胎方案一直没有停滞不前。国产的长江1000A发动机,从2023年开始就在Y-20平台上进行试飞。这今年3月,AECC官方还特别宣布,说试飞效果比预期还要好,推力和油耗都达到了预期的水平,发动机的寿命也赶上了。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距离C919正式装机飞行的日子,真是越来越近了,要是供应链真的断掉,我们自己搞定就行,反正也就多吃点苦,但从此以后,没有人还能卡我们的脖子。

商飞浦东二期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计划每年生产50架飞机。工人们实行三班倒,生产线灯火通明,到了2025年,目标是交付30架。这样的精神状态,绝对是最锋利的利器。

朋友在东方

当西方关闭一扇门时,东方的伙伴们却在为我们开启一扇窗。C919的国际市场,不止在欧洲一条路上,沿着“一带一路”的广袤沿线,正不断涌现出巨大热情和各种机遇。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东南亚市场可算是切实火起来了。印尼的TransNusa航空公司,早早就在运营我们的ARJ21支线飞机了,现在他们的注意力,已经牢牢盯上了C919。

文莱的GallopAir也不闲着,到了2023年就下了15架C919和15架ARJ21的大订单,看得出他们对这些机型挺有信心啊。

最近,文莱民航局直接表明中国的适航标准没问题,这下交付时间应该快了。老挝、柬埔寨还有马来西亚的航空公司老总们,都一块儿跑到浦东去看生产线,拿着机身摸了又摸,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到了2025年3月,越南民航局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建议直接承认CAAC的证书,和FAA的效力一样。到4月,越南正式批准C919在本国进行试飞,订单的门已经慢慢打开了一条缝。

为什么东南亚国家对它这么热情呢?说白了,就是因为C919靠谱得很,飞行时间早已超过2万小时,故障率低到只有0.01%,安全纪录十分出色。而且,这些国家的机队普遍老旧,年需求增长9%,肯定急着要新机子。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更关键的是,买了C919,能把欧美供应商的价格给压一压,提升咱们自己的议价空间。这事儿不仅划算,也算得上是一条聪明的外交策略。

中东市场也是热火朝天。2025年11月17日,C919在迪拜航展亮相,这是它首次在东亚之外的地区进行飞行展示,现场可是引起了不少关注。

中东的客户们围着飞机仔细端详,商飞的人还说,2026年就能把订单送到海外去了,路透社也报道了,说这是中国大型客机迈向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欧洲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世界的别的角落已经开始用行动表达态度了。中国的CAAC证书影响力逐渐扩大,通过技术交流、联合审查等渠道,一点一滴地渗透到20多个国家。

C919并不是赔本赚吆喝的货,它有国内的 backing,也在海外开拓市场,未来的空间只会越变越大。

未来的天空

欧洲的拖延,眼下看确实是个难题,不过从长远来讲,或许是一块很棒的磨刀石。它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也推动了自主发展的步伐,让未来的天空,增添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长江1000A明年就能进行装机验证,后年就能获得正式认证。有了自主研发的发动机,C919真正实现了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这样说话的时候也会更有底气。宽体客机C929已经进入风洞测试阶段,计划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飞。

中国的航空工业正逐步从窄体飞机转向宽体飞机,从单通道逐渐迈向双通道,全面推进中。等到C929也能翱翔在天空,那整个国际航空市场的局势,肯定要发生大变化啦。

接下来的比拼,核心在于“标准生态”这一块。谁制定的标准更开放、更实惠、还能促进产业链的繁荣,谁就能收获更多合作伙伴。咱们中国也正用实际行动说明,我们的标准,同样值得信赖。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从ARJ21到C919,再到C929,咱们中国的航空工业走过了一条由追赶到并行,再到争做领头羊的不易之路。这一路走来,凝聚了几代航空人的辛勤付出,体现了国家战略的长远眼光,也彰显了在面对封锁时,民族越挫越勇的精神风貌。

C919不仅仅是一架飞机,它更代表着中国高端制造业从追赶到并列的转变。之前受西方技术封锁的苦头,咱们已经品尝过了,现在我们自己也能打造出与国际水平相当的大飞机,這份成就,真是了不起的進步。

航空行业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的不仅仅是持久的耐力,还得有坚定的战略眼光。坚持靠自己,也不忘敞开合作的大门,C919完全有希望在全球的航空市场上闯出一片天地。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那些热衷于看热闹的人,恐怕得等上好长一段时间了。毕竟,中国的飞机可是真的腾空而起,而且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了。欧洲的逐客令虽然挺凶,但中国大飞机的时代,已经势不可挡地来了。」

将来的天空,不会一直只被两大巨头垄断,东方的第三极终究会崭露头角,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声音,是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的精准配合,是无数航空人日夜拼搏的成果,更是14亿人满腔期待和自信心的共同奏响。

结语

C919的突破,关键不在于飞机本身,而在于我们能不能把外界的压力变成推动发展的动力。这种用时间换空间,用空间孕育规则的战略定力,比纯粹的技术更值得珍惜。

展露獠牙,欧洲终对C919发出“逐客令”,外媒:不惧断供发动机?-有驾

将来的角逐,实际上是标准体系的比拼。咱们中国呢,正在从一个规则的追赶者,逐步变成了新的制定者。C919的每一次升降,都是在为这个新局面添砖加瓦。

当规矩的围墙筑得越来越高,咱们要么抱怨,要么学会为自己开一扇门。C919的飞行轨迹,给出了答案。未来的天际线,究竟由谁来定调?咱们,有充分的底气保持信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