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一小步,中国汽车一大步

魏建军,这位六十岁的长城汽车董事长,刚刚在成都车展上扔下一枚“重磅炸弹”,宣布要亲自驾驶自家车型,挑战2025敦煌越野耐力赛。 一位市值千亿的车企掌门人,不在空调房里运筹帷幄,却偏要跑到气温高达70℃的沙漠里去吃沙子,这究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作秀,还是一次对中国汽车文化的极致诠释?

敦煌越野耐力赛绝非儿戏,这是中汽摩联认证的国家A级赛事,赛段全程约1100-1200公里,特殊赛段接近1000公里,沿途是河床、峡谷、戈壁滩和沙丘组成的复杂地貌。 它对车辆的通过性、耐久性和可靠性,以及驾驶者的技术、体能和毅力,都提出了近乎极限的考验。 魏建军选择参赛,早已超越了“企业家参赛”的表层意义,是将企业家精神与品牌文化深度绑定,构建出一个难以复制的独特IP。

魏建军一小步,中国汽车一大步-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魏建军参赛的组别是T2量产组。 这个组别有严格规定:除了为保护车手与车辆安全可以对保险杠、护板、防滚架、赛车椅等方面进行适当改装外,所有参赛车辆必须使用原厂的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主体结构。 这意味着参赛车辆的核心三大件与消费者能买到的量产车同款,是用最直接的方式检验量产车的综合实力,也是向全球传递中国汽车技术自信与文化底气。

车企掌门人亲自上赛道,这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事件。 它不禁让人思考:当我们的汽车产业在制造规模和市场份额上跻身世界前列时,那种能够触动心灵、引领生活方式的汽车文化是否已经真正形成?

中国汽车文化近年来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路径和活力。 以长城汽车为例,其不仅在产品上推出了如坦克300、坦克500等备受市场欢迎的硬派越野车型,在营销和文化培育上也别具匠心。 2024年阿拉善英雄会上,长城汽车在茫茫的腾格里沙漠中造了「一座城」:6000平米的品牌营地、150000平米的品牌专属露营地、美食专区和维修小镇。 这场盛会吸引了超过2000台长城越野车及近万车友到场,与2006年长城第一次参加阿拉善时“只有百十来平米,邀请了百十来号用户”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从市场份额看,中国品牌在硬派越野车市场的地位发生了逆转。 2017年,中国越野车市场70%的份额由外资品牌占据,但到了2023年,中国品牌越野车市场的市占份额已经超过70%,其中长城汽车份额达到60%,成为硬派越野车市场绝对领导者。 坦克品牌在43个月的时间里收获了50万用户,创造了中国硬派越野车的一个奇迹。

中国汽车文化正逐步从早期的模仿和学习,向具有本土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方向发展。 早期的汽车文化主要围绕进口车型展开,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多停留在“代步工具”层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逐渐开放,多种品牌和车型进入中国,为汽车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如今,中国的汽车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包容化。 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从简单的代步工具转变为追求品质生活、展示个性的象征。 智能化和绿色环保成为现代汽车文化的重要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汽车的认知,也引领了汽车文化的新潮流。

魏建军一小步,中国汽车一大步-有驾

中国的汽车文化也开始融入国际元素。 国际汽车赛事的举办带来了国际先进的汽车技术和世界各地的汽车文化,让中国的汽车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2024年阿拉善英雄会上,长城汽车邀请了上百位海外用户及媒体来到大漠深处,让全球用户共同感受中国越野文化。

在推动汽车文化普及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也致力于降低参与门槛。 长城汽车构建了“人-车-路”越野分级标准,搭建了覆盖多种典型场景的驾驶培训体系,并开发了像火炮这样的“赛用级”量产车,几乎不用改装就可以参加初级赛事,轻中度改装即可以满足高规格赛事需求,显著降低了普通人接触赛事运动的门槛。

赛事保障能力也在提升。 回溯2024年环塔赛场,长城汽车展现出专业赛事服务能力,不仅提供软件技术支持与核心配件供应,更输出了符合厂商标准的赛事营地保障规划。 未来,长城汽车还计划为汽车爱好者开放一个公开透明的交流平台,让大家可以在其中互相学习和帮助。

2025年1月,长城汽车在长白山举办的“冰雪欢乐周”期间,宣布成立“长城越野联盟”,这是一个由越野相关生态方组成、面向用户的非营利性组织,以“安全,快乐,爱心,公正”为宗旨,致力于推动中国越野文化健康发展。 同时,长城汽车发布了中国首个越野场景分级标准,将雪地、山地、沙地、泥地四大典型场景从1级到10级细分,越野难度与风险程度依次递增。

自2022年起,长城汽车就成立了越野场景分级项目组,跑遍全球众多越野场地,进行实地勘测,积累了大量宝贵数据,并联合数百万长城用户的全球驾驶数据,构建了涵盖四万多个真实场景的驾驶数据库,为场景分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套分级系统旨在让用户不仅能“懂自己的车”,也能“了解自己要去的场地”,从而更安全地享受越野乐趣。

中国的汽车文化传播也借助了多元化的渠道和平台。 通过汽车展会、汽车赛事、媒体报道、社交媒体等途径,汽车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这些活动和平台不仅展示了汽车的魅力,更传递了汽车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

中国的汽车媒体如汽车之家、易车等垂直媒体通过内容创作、活动组织等方式,普及汽车文化知识,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汽车文化观念。 一些自媒体博主通过创作优质内容,展示汽车文化的多样性,打破了人们对汽车文化的片面认知。

魏建军一小步,中国汽车一大步-有驾

中国拥有沙漠、戈壁、山地、冰雪等丰富地貌,这些天然场地只需经过简单的专业整备,就能成为举办高水平比赛的理想选择。 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中国汽车文化,尤其是越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滥用辅助驾驶系统”的现象也日益凸显。 不少车主过分依赖辅助驾驶技术,甚至在行车过程中双手离开方向盘,从事与驾驶无关的活动。 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国汽车文化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健康的汽车文化生态尚未完全形成,汽车文化载体和活动供给不足;正确的汽车文化价值观引导缺失,部分消费者对汽车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

非法飙车行为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安全隐患。 2023年以来,国内多地警方查处了不少组织非法飙车的团伙,其中有些团伙的涉案车辆多达30余辆。 这些车辆大多经过非法改装,拆除消音器、改装发动机ECU、刷写性能程序,严重破坏道路交通秩序。

尽管相关政策正在逐步放开,但超越法规限制的改装依然存在。 一些改装厂为迎合部分车主需求,进行涉及车辆动力系统、底盘结构等关键部件的非法改装,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据交通管理部门统计,国内每年因非法改装导致的交通事故达数百起,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改装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 《汽车改装技术规范指引》等政策的出台,让车身颜色变更、轮毂样式更换、内饰改装等16个改装项目实现合法化,为改装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中国汽车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 例如,比亚迪在郑州建设了全地形赛车场,将全国特色地形“搬进”赛车场,模拟冰雪、沙漠、山地等各种地形。 在这座赛车场内,有垂直高度29.6米、冲坡落差28度、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悬天沙坡,模拟阿拉善的地形地貌;还有一个70米长的水池为车辆创造浮水航行的条件,并特制了透明亚克力窗,可以观测车辆如何在水中行驶。

魏建军一小步,中国汽车一大步-有驾

新能源带来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体验也被融入赛车场。 1.53万平方米的多功能区设置标准绕桩、智能泊车、AEB、鱼钩测试、麋鹿测试等十几种场景。 比亚迪将自家的天神之眼、易三方、易四方等技术悉数融入这些测试场景中。 正如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所言:“好技术,要人人可享;好体验,更要人人可享。

地方政府同样在推动汽车文化与城市发展融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依托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汽车文化产业。 顺德区建设了国际标准的赛车场,举办各类汽车文化活动,吸引改装企业集聚,形成了完整的汽车文化产业链。 顺德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发展汽车制造,更要培育汽车文化,让顺德成为汽车爱好者的朝圣地。 ”

中国的汽车文化也在尝试走出去。 长城汽车怀揣着打造国际赛事的雄心,在引入国际高端赛事IP的同时,深度结合中国越野文化特色与市场需求,最终实现“国际赛事本土化落地、中国赛事全球化输出”的双向融合。 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海外发展势头强劲,能汇聚全球资源与力量,以赛事为纽带联结世界,让全球听见中国赛车的声音。

回顾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历程,它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政策引导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密不可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汽车逐渐普及,成为大众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汽车的设计和制造不仅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文化的展现。 从传统的轿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普通的交通工具到智能出行伙伴,汽车文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深化。

中国的汽车文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健康的汽车文化生态尚未完全形成,汽车文化载体和活动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正确的汽车文化价值观引导缺失,部分消费者对汽车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中国汽车文化的建设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中国汽车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历史与现代、地域与民族、消费与环保等多个方面的融合与发展。 这种独特性使得中国汽车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从魏建军亲自挑战敦煌越野耐力赛,到长城汽车在阿拉善沙漠打造越野之城,再到比亚迪建设全地形赛车场,这些事件都指向一个方向:中国汽车文化正在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发展路径。 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上,更体现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交方式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