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咱们先抛给你个问题:过去买车要多纠结?选择多了还便宜?还是掏腰包“心在滴血”?想想这几年买车的经历,再看看今年8月这波轿车疯狂大跳水,你是不是也有点懵?
这一轮“大放价”简直有点离谱,从豪门到咱家门口常见的“接送神器”,统统价格打骨折。
数据扒下来一看,说实话,多少有点“辣眼睛”。
奔驰EQS标价都能砍掉四十来万,奔驰A级直接腰斩,捷豹XEL硬刚五折,宝马i3直接优惠十几万,沃尔沃S60也混进前二十,你品,你细品,说好豪车“高不可攀”呢?也不过如此吧。
普通家用车型呢?一个“英朗”打了个47%的折扣,逸动、思域、轩逸这几位“神车”集体深蹲,跳楼价三五万随便谈……是不是觉得猝不及防?
谁才是这场价格战里最大的受益者?表面上看好像是咱们这些买车人,实则水深火热,车企是有苦难言、不得不降呢,还是“大甩卖”暗藏玄机?门道到底在哪?
这一波轿车降价,真不是蜻蜓点水搞噱头,真金白银贴进去了不说,降幅动不动就直奔五折去。
蹲个榜单看看,前十基本被豪华品牌包场。
奔驰家族冲在最前,EQS少44万,以前“遥不可及”现在金额都够买辆国产MPV了。
奔驰A级紧随其后,直降十二万多,身价如同苏大强和明玉的差距,直接变身“白菜”区。
捷豹XEL更狂,打完折便宜十七八万,一车少好几年的工薪族积蓄,这账你怎么算?
宝马i3和捷豹轮流砸场,最高能便宜近二十万,这阵仗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别以为只有“大佬”在互撕,咱们常见的家用阵营也坐不住了。
英朗打了47%的折,这车以前还挺“傲娇”,现在突然“卑微”。
逸动、思域动作也快,优惠幅度一走就是四五万,有的甚至只要十二三万就能“提回家”。
轩逸这台出租车“人气王”,动不动原价十几万,现在连打折带送礼包,裸车价堪比“白菜”。
老司机一看,心里打个突,头几年才下单的老车主估计直呼“心在滴血”——“怎么现在降得这么狠,那我的亏算谁的?”
问题抛出来了,这车市到底咋了?为啥大家都疯狂放价?
一个关键字——新能源崛起。
新能源近两年势头凶猛,混动、纯电卷得飞起,把一众传统汽油车逼到墙角。
老百姓要省钱更要省心,油车和电车一对比,谁会瞎花冤枉钱?
再来,库存压力山大。
经销商要活着,库存消化不快老板头疼,厂家也得跌价跑量,合资大牌闷头亏本也得卖,反正不亏不行,这属于谁都耍小聪明,结果大家被拉下同一个“泥塘”。
豪华品牌更难,为啥?
原本靠品牌溢价吃饭,现在人们更看中实用、配置、价格,奔驰宝马奥迪的“神话”在这波行情里啪啪往地上砸。
以前你开一辆EQS,气场自带两米八,如今价格下探后,和隔壁打工仔买个思域差不多,真有点“跌落神坛”的味道。
放眼排名榜,那些以前齐刷刷“牛”的合资品牌,日产卡罗拉、丰田轩逸、别克君威、马自达EZ6、雅阁等等,统统被推向降价风口。
很多入门B级车,优惠四五万见怪不怪,裸车价直接回到十年前,感觉“汽车通缩”都不是段子。
更搞的人家连国产品牌都混进来掺一脚。
榜单后半段,AIONS、红旗H5、海豚、蔚来ET7等一众国产新能源和传统混动车也纷纷打折,虽然幅度要比前头的合资小点,二三十个点也不含糊,终端“贴息”送到你脚下——这份气势,是要拼个你死我活。
但国产车不给力了?
还真不,要说现在地位,尽管优惠力度不爆炸,它们销量反倒“坚挺”,消费者心里有杆秤:同价位配置、空间、体验甩出不少竞品一条街。
再说,新能源品牌为啥“不盲目大降价”?
“价格不是唯一杀器”,服务和创新才是新一代车企较劲的地方。
什么三电系统、无人自驾、OTA升级、车机生态……这些看似玄妙,真让咱普通人心动的还是:能不能省钱、省心,售后不糊弄,开着带劲。
回头调侃一下榜单里掉价最快的几个品牌。
奔驰EQS过气靓仔,捷豹XEL“浪子回头”,宝马i3为销量咬牙切齿,沃尔沃S60默默“降身价”。
待遇对比下,你发现——车轮上的阶级,正渐渐“平民化”。
汽车行业其实挺像前几年手机内卷那会儿,昂贵机皇一年俩大跳水,后来问谁还冲着牌子花冤枉钱,都在琢磨配置、性能和服务。
汽车也到了这一步,品牌滤镜碎了一地,真正考验谁扛得住风浪。
那如果你是车主或准备买车,这波降价能省多少?
按现在的行情,以前买30万的车,现在差不多15万左右就能下手,一线B级的价钱能拿下二线C级。
早买的老车主要哭晕在厕所,新晋选手敢怒敢言:早知道等等党稳赢。
但你等等,等等没完,明年还有更猛的优惠,你说,这“等等病”有解吗?
其实说透了,谁也不是笨蛋。
厂家不大降价车子就压库,经销商要亏,最终螺丝拧紧,谁都脱不了身。
有人说,现在是买车最好的时代,也有人吐槽“买得早赔得多”。
但咱仔细一想,正是这降价风尘,买卖双方都重新上了心,品牌也从神坛掉到地面,人们选车,倒是越来越理性了。
但风险呢?
大跳水之下,售后服务、保修政策会不会缩水?
车子贬值速度会不会拉快,卖个二手无人要?
新定价“底线”会不会引导下一波“低质低价”?
这些都不是段子,是活生生、每个买车人都要琢磨一番的现实问题。
结局未必圆满。
全行业你追我赶比到最后,车子确实便宜了,但行业利润微薄,品牌力稀释,研发和品质拉锯,套路也更多——咱普通人省到的,可能用来补未来不可预测的小坑。
所以,轿车降价潮像极了一出大戏。
有人贪便宜乐开花,有人心疼资产打水漂。
厂家自家算盘、消费者冷暖自知,降价博弈还在继续,谁也挡不住浪头。
下一次,故事还会怎么演?
最后,扯点家常:
你会选现在出手薅一波羊毛,还是坚守“等等党”铁律?
在你眼里,车企的降价是真让利还是花样营销?
你怎么看这波轿车“跳楼大甩卖”狂潮,买车观念是不是跟着变了?
说说你的看法,评论区开聊——等你喷神上线!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