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 X3L:一场“自杀式降价”的豪赌

绵刷汽车论坛,老是看到有人说宝马 X3L 降价了,一开始还以为是小打小闹的优惠,点开具体信息才知道,这哪是优惠,直接降了 5 万,优惠后起售价都快摸到 28 万了。

要知道,这是宝马的中型 SUV,放在三年前,这个价格连入门版的边都摸不到,现在居然直接 “放价”,不少人说这是 “抄底好时机”,但绵总觉得,这更像一场没底的 “自杀式豪赌”:赌对了能盘活销量,赌错了可能连品牌的 “豪华底裤” 都得输掉。

宝马 X3L:一场“自杀式降价”的豪赌-有驾

先说个事,绵翻了乘联会 2025 年 4 月的销量数据,宝马 X3L 那个月只卖了 2700 多辆。对比一下就知道有多惨,换代前的老款 X3,月销量稳定在 1 万辆上下,就算是淡季也没低于 8000 辆,现在直接跌了快 75%。

有人说这是 “换代阵痛”,新车刚上大家还在观望,但绵觉得不是,阵痛最多跌个 30%,哪有跌四分之三的?真正的问题是,宝马这次降价,看似是 “让利消费者”,实则是把自己的 “定价逻辑” 给玩崩了。

宝马 X3L:一场“自杀式降价”的豪赌-有驾

大家还记得吗?以前豪华品牌卖车,靠的是 “品牌溢价 + 技术壁垒”,简单说就是 “我贵有贵的道理”。比如宝马的采埃孚 8AT 变速箱,以前吹得神乎其神,说换挡快、平顺,就算贵个三五万,消费者也认,因为觉得 “这钱花在技术上了”。

但现在呢?宝马 X3L 降价 5 万后,起售价近 28 万,隔壁奔驰 GLC 优惠后 25 万,奥迪 Q5L 才 24 万,同样是豪华品牌中型 SUV,宝马凭啥贵出 4-5 万?绵找懂车的朋友问过,他说 X3L 除了轴距比老款长了 11 厘米,动力、配置跟老款没本质区别,连智驾系统都还是老样子,连自动泊车的成功率都没比三年前的车型高多少。你说,消费者又不是傻子,凭啥多花几万买个 “加长版老车”?

宝马 X3L:一场“自杀式降价”的豪赌-有驾

还有个更有意思的点,宝马自己把自己 “坑” 了。绵查了下宝马 X1 的价格,现在优惠后才 15-16 万,跟 X3L 差了快 15 万,但你知道吗?这两款车的指导价只差 6 万。也就是说,宝马自己把 “品牌内的价格梯度” 给打乱了。

有人可能会说,X1 是紧凑型,X3L 是中型,不是一个级别,但对于大多数城市通勤的人来说,X1 的空间已经够了,动力也够用,无非就是车身小一点,但省下来的 15 万,够加三年油,或者给家里添个家电套装了。绵在 4S 店门口碰到过一个准备买车的大哥,他说 “本来想看 X3L,结果一算账,X1 才 16 万,都是宝马标,开出去别人也分不清是 X1 还是 X3,何必多花那冤枉钱” 你看,这就是消费者的真实想法,宝马自己没搞懂,反而让 X1 成了 X3L 的 “天敌”。

宝马 X3L:一场“自杀式降价”的豪赌-有驾

再说说中国市场的变化,绵觉得这才是宝马 X3L 最没看透的地方。以前买豪华车,大家看的是 “面子”,是那个标,是开出去的身份象征。但现在不一样了,30 万级别的消费者,更看重 “里子”,是智能驾驶、是座舱体验、是养车成本。

你看同价位的新能源车型,理想 L7 有冰箱彩电大沙发,还能对外放电,一家人露营多方便;蔚来 ES6 的智驾能自动找车位、自动避障,连高速上都不用怎么碰方向盘;问界 M7 纯电版加一次电跑 600 多公里,每公里成本才一毛五、比加油便宜多了。

再看宝马 X3L,智驾只支持基础的定速巡航和车道保持,连自动变道都要手动确认;车机系统连语音控制空调都要喊好几遍;加 95 号油,每公里成本快八毛,一年开 1.5 万公里,光油钱就一万二。这么一对比,消费者肯定会想 “同样花 30 万,我为啥不买个更舒服、更智能、更省钱的”。

还有那个设计,绵真的想吐槽两句。宝马这几年的 “大鼻孔” 设计,争议就没断过,从 7 系到 5 系,再到现在的 X3L,一个比一个大。网友开玩笑说,这不是 SUV,是 “带轮子的鼻孔”。本来中国消费者就喜欢稳重、协调的设计,结果宝马非要把 “激进” 当 “个性”。

绵问过几个做设计的朋友,他们说 X3L 的 “大鼻孔” 不仅不好看,还破坏了车身的空气动力学,风阻系数比上一代高了 0.03,高速油耗反而更高了。你说这图啥?是为了让别人老远就知道 “这是新款宝马” 吗?可事实是,很多潜在买家就是因为这个设计放弃了 X3L,有个网友说 “我爸觉得这设计像‘小丑的鼻子’,坚决不让买”。

最关键的是,宝马 X3L 的 “降价” 没解决根本问题,反而暴露了自己的 “技术焦虑”。大家都知道,宝马以前靠 “操控” 吃饭,说自己是 “驾驶者之车”。但 X3L 加长后,车身重了 150 公斤,轴距长了 20 厘米,操控感比上一代差了不少。

绵找朋友试开过一次,高速过弯的时候,明显感觉车身侧倾比老款大,方向盘的虚位也多了。以前吹得神乎其神的采埃孚 8AT,现在也没那么香了,因为新能源车型的电机响应更快,扭矩更大,零百加速随便就能跑进 5 秒内,而 X3L 最快也要 7.3 秒。你说,当宝马的 “核心优势” 都没了,光靠降价有啥用?一个厨师,以前靠一道 “招牌菜” 火了,现在招牌菜味道变了,却想靠降价吸引顾客,能长久吗?

绵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宝马 X3L 的保值率也在掉。据二手车平台的数据,2025 年上半年,半年车龄的 X3L 残值率只有 55%,而去年同期的老款 X3 残值率还有 68%。反观同价位的新能源车型,问界 M7 的半年残值率能到 72%,理想 L7 也有 69%。

这意味着,买 X3L 的人,开半年就亏掉近 15 万,而买新能源车型,亏的钱还不到一半。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保值率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谁愿意自己的车 “越开越不值钱”?

其实绵觉得,宝马 X3L 的 “自杀式降价”,本质上是豪华品牌在 “中国新能源浪潮” 下的 “慌乱应对”。以前 BBA奔驰、宝马、奥迪在 30 万以上市场说一不二、现在新能源品牌冲上来了,它们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只能靠 “降价” 这种最原始的方式。

但中国市场早就不是 “降价就能卖货” 的时代了,消费者要的是 “物有所值”,是 “真正的产品力”。你看奔驰,虽然也降价,但它把 GLC 的内饰升级了,加了柏林之声音响,还优化了智驾系统;奥迪 Q5L 直接下放了矩阵大灯和 quattro 四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升级。而宝马 X3L 呢?除了加长和降价,几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升级,这怎么跟别人比?

还有一点,绵觉得很重要,就是宝马对 “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中国是宝马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占它全球销量的 35% 以上,但宝马似乎没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比如新能源车型,宝马的 iX3 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就是因为它是 “油改电”,不是纯电平台,续航、空间都不如原生纯电车型。

而奔驰、奥迪都有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纯电车型,比如奔驰的 EQE SUV,奥迪的 Q4 e-tron,虽然也有不足,但至少能看出它们在努力适应中国市场。宝马呢?还是抱着燃油车的老思路,觉得 “加长 + 降价” 就能搞定中国消费者,这不是傲慢是什么?

绵还想说说 “豪华品牌的未来”。其实豪华品牌不是不能做燃油车,而是要把燃油车的 “优势” 做透,或者把新能源的 “技术” 做好。比如保时捷,它的 911 还是燃油车,但它的操控、做工、品牌调性都在,所以还是有人愿意花几百万买。

再比如特斯拉,它靠智能驾驶和超充网络,把自己打造成了 “豪华新能源品牌”,Model Y 在 30 万以上 SUV 市场的销量一直是第一。而宝马呢?燃油车的优势在丢,新能源的技术又没跟上,卡在中间,不上不下,这才是最危险的。

可能有人会说,宝马这么大的品牌,肯定能调整过来。绵觉得,调整是肯定的,但需要时间,而且要看宝马能不能真正 “放下身段”,倾听中国市场的需求。比如把 X3L 的设计改得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把智驾系统升级到 L2+,把养车成本降下来,或者干脆推出基于纯电平台的 X3L 纯电版。

如果还是像现在这样,靠 “降价” 苟延残喘就算短期销量上去了,长期来看,还是会被市场淘汰。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