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炸锅了,小米SU7这台“车界网红”终于摊上事儿了。你说它不火吧,上市那会儿订单直接爆单,门店挤得跟春运似的;你说它真那么神吧,现在官方突然宣布召回超过11万辆车,这数字听着都吓人——116887辆!啥概念?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汽车保有量了。关键是,这次可不是什么小毛病,而是涉及到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这种“高精尖”功能的安全隐患。咱老百姓买车图啥?不就图个安心嘛。这下可好,刚提车的车主心里估计咯噔一下:我这车,到底是“真香”还是“劝退”?
先别慌,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咋回事。小米这次召回的车型是2024年2月到2025年8月生产的SU7标准版,分两个批次,加起来十一万六千多台,几乎把前期生产的车都包圆了。问题出在哪儿?L2级辅助驾驶在极端特殊场景下可能“看走眼”。比如前方突然出现个奇怪的障碍物,或者道路标线特别模糊,系统没及时预警,也没自动刹车,全靠驾驶员自己反应。你说这功能本来是帮咱减轻疲劳的,结果关键时刻掉链子,那不是等于把人往火坑里推吗?想想都后怕。
不过小米这反应速度倒是挺快,直接来了个OTA远程升级,不用车主跑4S店,晚上睡觉时车自己就“打补丁”了。这操作确实支棱起来,比某些品牌动不动就让用户跑 dealership 强多了。而且这次升级还顺带把“超级小爱”和“小米超级任务”给推了,听着就挺上头,感觉车机越来越像手机了。但话说回来,辅助驾驶再智能,它也是“辅助”,不能当自动驾驶用。这回的问题,其实也给所有新势力提了个醒:别光顾着吹功能多牛,安全才是底线。
咱们再来看看这车本身。小米SU7一出来,就被说是“年轻人的第一台保时捷”,外观那叫一个帅,溜背造型、无框车门、主动尾翼,风阻系数干到了0.195,这数据在量产车里顶呱呱了。开出去,那真是走路摇头晃脑,朋友一问“这车得七八十万吧?”你轻飘飘来一句“才二十出头”,瞬间上桌第一个动筷。出片利器这称号,它真担得起。
内饰呢?走的是极简科技风,没太多物理按键,大屏+小爱同学全搞定。用惯小米手机的人上手毫无压力,生态打通是真的香。但也有车主吐槽,车机偶尔卡顿,夏天暴晒后启动慢半拍,这跟手机发热降频有得一拼。座椅舒适性还行,空间对中型轿跑来说够用,不算“床车”,但长途跑高速也不会憋屈。
动力方面,后驱标准版百公里加速5.28秒,四驱版更是飙到2.78秒,这性能妥妥的“驾驶玩具”。底盘调校偏运动,过弯稳,路感清晰,喜欢开车的人肯定上头。但城市通勤的话,悬架偏硬,遇到烂路颠得你怀疑人生,家用的话这点得掂量掂量。
说到竞品,绕不开极氪007和小鹏P7+。极氪007也是后驱为主,价格比SU7低个两三万,用的是高通8295芯片,车机流畅度口碑不错,安全性测试成绩也稳。但它设计相对低调,没SU7那么张扬,想“装逼”可能差点意思。小鹏P7+呢,智驾是强项,城市NGP跑得比小米成熟,但新款发布后老车主气得蹦起来,价格跌冒烟了,天塌了都不为过。而且小鹏内饰塑料感稍重,质感上略输一筹。
这么一对比,小米SU7的优势在哪?颜值、生态、话题度,三样全占。劣势呢?品牌新,服务体系还在铺,这次召回虽然不算大问题,但也暴露了软件迭代的激进。你让一个刚造车的品牌一步到位,确实有点难为人。但人家至少态度端正,发现问题立马OTA,比某些遮遮掩掩的强。
有意思的是,这次召回和OTA升级一块来,反倒让很多人觉得小米“挺负责”。你看,一边给你补漏洞,一边还送新功能,像不像手机厂商发个安全更新顺便加个新皮肤?这种操作,传统车企还真玩不转。小米把手机那一套搬到了车上,快是真快,但“快”有时候也意味着不稳。就像你用新APP,功能多但偶尔闪退,你能忍吗?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这车还能买吗?我觉得吧,如果你是科技爱好者,小米全家桶用户,喜欢尝鲜,能接受小毛病慢慢优化,那SU7绝对让你上头。但如果你追求省心、稳定、十年如一日不出问题,那可能还得再等等,让子弹飞一会儿。
话说回来,一辆刚上市没多久的车就召回十一万多台,这事放在以前可是大新闻。但现在大家好像也没那么震惊,说明啥?说明智能车时代,软件定义汽车,OTA就跟手机升级系统一样平常。今天的“缺陷”,可能明天一个推送就解决了。只是,安全这条红线,任何时候都不能碰。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小米SU7,你会考虑入手吗?要是你,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