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越350RR赫雷兹的上市,不仅仅是一款车型的发布,可以说是中国摩托车工业技术一次自信的宣言。那作为凯越首款以WSBK冠军技术下放的量产仿赛,可以说它以20980元起的定价,向市场发起了一场“技术平权运动”。
一、赛道基因的暴力下放
作为WSBK下放的产品,赫雷兹用着冠军同款的344cc双缸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35kw(47.6匹)/11500rpm,最大扭矩32N.m/9000rpm,极速190km/h,表底转速13000rpm,采用12.5:1高压缩比与短行程设计(缸径69mm×行程46mm),零百加速4秒,标配滑动离合,性能数据相当漂亮。
虽说民用版动力调校会稍偏保守,但保留90%的赛道动力曲线便足以越级碾压同类产品了,在同级难逢敌手。动力操控一直是凯越的强项,更何况还有WSBK的赛事经验,对喜欢这个量级的朋友来说,动力是最不用担心的地方。
而车架部分也是沿用赛事级的钻石菱形一体式车架,较传统双翼梁车架刚度与韧性得到大幅提升,更何况还有顶级赛事的充分考验,实现了1370mm轴距与24.5°前倾角的精准操控,指哪打哪。仅14.18kg的重量更为赫雷兹的轻量化打下了基础(整备质量:挑战版157公斤,征服版151公斤)。
铝合金单摇臂(征服版有)虽然很常见,但凯越单拧出来强调其是WSBK-SSP300组别唯一使用单摇臂的,就足见其对自家赫雷兹上单摇臂质量与性能上有着相当的自信。要知道,作为单摇臂,因为其承受的轴承压力更大,因此对工艺的要求更高,成本也更高。而凯越采用赛事级铝合金单摇臂,也就是说,它的轴承承压能力应该更好,簧下质量更轻,配合多连杆的后悬挂,弯道倾倒速度也会进一步提升。
电控与安全方面,采用了博世的MSC系统,弯道ABS+TCS联动六轴IMU系统,实时测算倾角与制动力的分配,实时掌控安全;而征服版配备鲍鱼的卡钳+浮动盘,更是将制动距离提升至五六百cc级车型的实力。
二、用户需求的精准切割
首先是挑战版,仅20980元的价格,位列性价比区间。泰斯克的双活塞卡钳、正新S1轮胎、预载可调后减震、全彩LCD仪表,为通勤兼顾跑山的入门级用户打下基础,ABS+TCS、侧撑保护的标准配置更是保障了基础的安全。

至于征服版虽然23980元的价格贵了3千元,但却是赛道玩家称手的武器。Brembo的卡钳+正新S3N半热熔胎的规格,将弯道极限抓地力大大提高,性能得到跃升。而TFT仪表更是支持导航投屏、圈速记录,电子快排(升档)系统也让换挡速度进一步缩短。
赫雷兹的减震调教是基于WSBK 1万次MTS耐久测试数据而来,响应速度较民用版标准大幅提升,无限接近赛用级别;同时为了满足更加硬核的玩家需求,还推出了WSBK的竞技套件,且功率可解锁至40Kw,只是竞技套件改装后会失去原厂质保,对普通用户来说需要斟酌。
但联合Moto GP改装供应商推出的CNC竞技改装件,对普通改装用户来说也许是更合理化的选择。
三、争议与隐忧
虽然赫雷兹性能足够牛,但对舒适性上可能会有妥协,毕竟它的姿势还是比较战斗的,790mm的座高足够包容,但连续骑行一两个小时还是容易疲劳;同时首批量产车的质量,锻造件的耐久性,以及此前凯越321RR曾出现的ECU故障率偏高等等问题在赫雷兹上是否会禁得住考验?
但相信凯越会将大家担心的问题平衡的很好,毕竟在国内这个严峻的大环境中,没有实力且平庸的产品是很难突围出来的,而凯越却能在大家生存都难的时候,大把投入,去拿冠军,去较量突围,就证明证明自己的实力,那就说明凯越已经准备充分了,而赫雷兹也将一举成为该量级最值得入手的小仿赛。
可以说350RR赫雷兹用赛道的血性与民用的理性,重新定义“性价比”的深层含义。对于追求极致操控的玩家来说,这是一份不容错过的入门礼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