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行业里闪耀的明星企业,一纸通知就把发展放缓了脚步。
11月22日下午5点的时候,毫末智行的大群突然发了一条“停工放假通知”,说从11月24号开始,公司和分公司所有员工都暂停工作放假,具体复工时间还没定。与此同时,群里也被禁言,管理层一片沉默。
11月24号,星期一,按照正常的工作日安排,应该是在岗的,但不少毫末的员工依旧走进了办公室,也许是抱着一线希望,或者纯粹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
通知里就写着“停工放假”,大家心里没底,索性还是跑来公司看看情况。
一份通知下来,三百号人竟然突然宣布“无限期休假”,这事儿真让人一头雾水。
毫末智行,这家曾被认为估值超过十亿美元的自动驾驶“独角兽”,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周末,突然陷入了停摆状态。
公司现有员工接近三百人,散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和保定这几个城市。11月24日,几个人三五成群地从奥北科技园三号楼的毫末智行北京办公室门口走进来,面色都挺沉重。外表看着挺平常,不过公司内部其实已经停了运转。
“停工通知一出来,公司只公布了放假时间,关于工资发放、社保缴纳这些关键问题,却没有一点交代。”一名毫末智行的员工说,事情来的太突然,自己和很多同事都没做好任何心理准备。
更让人焦虑的是,有传言说“公司账户被冻结”啦,但详细的原因没人告诉,员工们心里都担心自己的社保缴纳会不会受到啥影响。
公司高层突然走人了,员工们也不等了,自发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停工的消息一出来,公司高层反倒选择了不作声,大家都看不到他们的身影,董事长和CEO顾维灏也都不在公司。许多员工心里烦乱,感觉很迷茫、挺不安。
其实,这次停工也算提前打了招呼。有个了解内情的人说,差不多一个月前,也就是10月下旬,公司的内部群就开始全面禁言了。
几天之后,好几位员工在内部群里搞了个接龙,叫“群禁言问题”,大家纷纷问:“工资啥时候发啊?还不让发消息,公司下一步打算咋整?”
有北京那边的员工说,自今年8月开始,毫末智行就没有按期发工资了,到现在为止,已经拖欠了两个月的薪水。
多位知情人士反映,只是一纸通知,连停工的具体时间都没交代,还没有说清楚工资发放、社保公积金缴纳或者赔偿的办法等详细事项。
在觉得走投无路时,北京的员工在11月24日下午自行组织了个会议,预计会有差不多一百个人到场,可能会集体去申请劳动仲裁。这也是他们在管理层空缺之后,不得不采取的维护自己权益的办法。
03 从大腕企业到经营难关
毫末智行是在2019年成立的,作为长城汽车内部孵化出来的自动驾驶企业,被人们称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创业公司。
到现在为止,毫末智行已经经历了7轮融资,支持的投资方有首钢基金、高瓴创投等,估值一度突破了10亿美元的大关。
不过,这家曾经风光的公司在过去一年里似乎有点不给力了。去年11月,刚好是毫末智行成立五周年时,公司内部发了一封信,里头还要求所有人要“时刻保持危机感”,说智能驾驶这个市场已经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场。
可惜,这个警示最终变成了现实。从去年开始,毫末智行就不断经历裁员潮和高层纷纷离职的情况。
去年四季度,公司曾裁掉一部分员工,主要是职能部门,比例大约一半左右。一个了解情况的人说,那次裁员还算正常,还给了“N+1”的赔偿。但现在的情况,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的组织优化范围了。
到2025年,局势变得更加动荡,甚至波及到核心的管理团队。技术、产品和市场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接连离开了公司。
高层不断换人,搞得公司战略没有连贯性,也不稳当,团队的凝聚力大打折扣。
04 期待着明天发工资的那一刻,希望能顺利到账。
在紧张的气氛里,有个员工把自己的核心诉求讲得清清楚楚:要么公司“复活”,继续正常营业,要么就果断宣布没戏了,干脆列出个明晰的赔偿方案,里面得包括拖欠工资的全额发放、社保的补缴,还有符合法律要求的离职补偿。
不少员工打算等到11月25日,也就是公司最初发放10月工资的那一天,再结合实际情况做最后的判断和选择。
要是到那个时候公司还是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工资和社保的问题依然没得到解决,只能只好辞职,另谋出路了。
公司算是早早入局自动驾驶赛道的那批企业,如果能顺利交付无人配送车的订单,起码还能保证日常运营。一个毫末的员工无奈地说。至于为什么暂停生产交付,他也不太清楚,他提到:“可能是质量出了问题,也可能是技术升级太慢了。”
就在员工们焦急盼着11月25日公司是否发放10月薪水的同时,自动驾驶行业的激烈竞争还在持续。一度光彩夺目的独角兽企业无奈退出,只剩下300个普通从业者面临重新规划未来的局面。
有人翻出去年11月公司五周年内部信里那句话:“没有真正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宝贵的是坚持前行的勇气。”
放在现在再看,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