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钟,首日破5000,上汽智己LS9价值感,用户知道

2024年11月12日的早晨,展厅里静得像被拢住了风声。

围在一辆刚揭幕的SUV周围的人越靠越近,目光里带着算盘和期待,有人低声念出价格区间:32.28万到35.28万。

这样一句话在场内像打了个节拍,瞬间把讨论推向了一个问题——三十多万能买到什么样的“大六座”体验?

25分钟,首日破5000,上汽智己LS9价值感,用户知道-有驾

当下的市场习惯在变。

很多购车者不再只看牌子,不会被传统豪标自带的光环牵着走。

他们更在意能在日常里得到什么,花出去的钱值不值得。

上汽把智己LS9摆上台面,并把最终上市价定在这个区间,立刻把注意力从营销话术拉回到实打实的产品力上。

外面有人拍视频发帖,里面专业评测也开始拆参数:这车的盘子里到底装了哪些真家伙?

车的底盘是好比人的骨架。

厂方写明了灵蜥数字底盘3.0,并且后轮能实现双向24度转向。

25分钟,首日破5000,上汽智己LS9价值感,用户知道-有驾

普通家用车的后轮转向角一般小得多,24度这一数据一看就不含糊。

把可做到二十多度的后轮放进大尺寸SUV里,意味着在小区里拐弯、倒车掉头会变得容易;高速巡航时,整车也能维持稳重的姿态。

配合150毫米的空气悬行程和带宽的电控阻尼,城市穿梭和长途稳态两种体验在一台车上都有了落脚点。

有人在视频里把LS9放进小区狭道做掉头示范,画面里车子轻松调头的样子,让不少网友发出“这操作有点意思”的评论。

续航和动力的那张成绩单同样吸引眼球。

恒星超级增程系统的CLTC纯电里程约402公里,综合续航写着1508公里,支持800伏快充,油电综合折算能耗是2.81升每百公里。

动力端峰值功率在390千瓦左右,峰值扭矩能上到670牛米,官方数据的百公里加速约4.9秒。

25分钟,首日破5000,上汽智己LS9价值感,用户知道-有驾

这样的数据会把一部分以往只考虑大排量燃油车的用户拉回审视电动增程阵营里来。

性能这一块,让LS9能和一些装着大动力发动机的车型在直线加速上掰掰手腕。

更让人说得起劲的是这台车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

厂方提到,零下20度时,充电效率依旧能从约170千瓦起步;在海拔三千米的地方,动力输出比同级产品提高约15到20个百分点;海拔三千五百米时,馈电加速衰减幅度仅约2个百分点;就连更极端的高原地带,也能维持稳定输出。

住在北方、经常跑川藏或青藏路线的用户听到这些数据,会把“能不能靠得住”放在首位。

对很多人而言,车在严寒或高海拔时还能保持实用性,等于多了一层安心。

车内氛围并非空口承诺。

25分钟,首日破5000,上汽智己LS9价值感,用户知道-有驾

全系标配的B&O音响系统有25只扬声器,总功率约3472瓦。

这组数字对喜欢听现场感重的听众有实际吸引力。

厂里还把两张车规级的4D机械按摩座椅列为亮点,强调其按摩强度显著超过气囊式。

坐垫、靠背、座椅角度这些看似细碎的小东西,叠加起来却能决定一趟长途后的体感。

零重力座椅、瞬净新风和一个被称作“野奢”的户外套装,给人的印象是把更高档次的舒适与功能延伸到了更亲民的价格带。

智能层面的用料也不会让关注自动驾驶的用户失望。

车上有一套520线的超视域激光雷达,配合英伟达Thor级别的算力平台,把环境感知和数据处理推到一个能满足大多数日常使用场景的级别。

25分钟,首日破5000,上汽智己LS9价值感,用户知道-有驾

对想要偶尔依赖辅助系统、又喜欢手动驾驶乐趣的群体来说,这种组合是一种平衡。

它不像空洞的营销词汇,而像能直接上路、在斑马线前、出高速匝道时起作用的工具。

把技术参数往生活场景里一套就更能看清价值:早高峰在小区里找车位,后轮多角度转向让操作更省力;高速去外地,空气悬和阻尼配合带来安稳感,车里放着B&O的曲子,后座的老人靠着按摩椅打个盹,里程显示还剩不少电,路上充电站来一次快速补电,回家被问到“耗不耗油”,你可以反手给出一个“两点八一”的数字。

这样的叙述远比生冷的数据更能打动人心。

社交媒体上,普通买家与车评人展开了分层对话。

一部分帖子是实测短片,比如在林荫道里演示后轮转向,或在寒风中测充电起步功率;另一部分则是对比评测,放在问界M9、理想L9乃至一些入门级豪华品牌车型前后比较座舱材料、车内舒适度与子系统响应。

普通网友的评论里带着烟火气:“我家正好需要一个大座位的车,周末带娃去郊外,这车听起来挺合适。”有些专业博主给出场景化评价,点出LS9在耐寒与高原适配上的优势对特定用户群体的吸引力。

25分钟,首日破5000,上汽智己LS9价值感,用户知道-有驾

贸易层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值得关注。

把原先只出现在更高售价区间的体验带下去,不只改变了一部分买家的选项。

厂商间的比较列表会被重新填写。

那些靠品牌历史和光环支撑的溢价逻辑,会面对更多用数据和体验说话的对手。

短期内,消费者的选择会更丰富;长远看,市场上的竞争话语权会更多落在谁能在真实使用中让用户省心这点上。

那群在展厅里围观的人里,有准备换车的中年父亲,有做生意的年轻人,还有靠车型内容做视频的自媒体人。

他们各自心里有数:车不是用来摆着看的,日常的可用性才是王道。

25分钟,首日破5000,上汽智己LS9价值感,用户知道-有驾

有人和朋友打趣地讨论,“要是冬天真那么能充电,咱们东北的雪天出门不就轻松了?”朋友回句,“对啊,别光看牌子,得看用着省不省心。”这种对话把抽象的“价值”变成了实打实的生活问题。

展望市场反应,接下来的观察点不在于第一波关注热度能有多高,而是看人们开了一段时间后会怎么说。

二手保值率会反映用户对产品长期认可度;售后体验会检验系统稳定性;真实工况下的能耗和维护成本会决定口碑形成的速度。

厂方把高端体验下沉并非一场单次促销,那像是在市场上投下一颗试验弹,试图检验用户在价格与体验之间的新的取舍标准。

故事落在一个提问上:当高端的驾驶质感、长续航和舒适体验不再只是更贵车型的专利,谁还会把全部预算押在传统豪牌的名号上?

面对把高阶装备带到更亲民价格区间的产品,消费者会选择守住品牌老本,还是愿意尝试把目光转向这类用料扎实的新选择?

这个问题留给每一个打算买车的人,也许会在接下来几个月的车库和朋友圈里找到答案。

读者可以在评论里说说,如果需要买一台既能应对冬天、又能跑长途、座位够大还带按摩功能的车,会把钱投给哪个阵营?

这会激发不少实际而有意思的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