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都被小米SU7刷屏了,不是谁提车了,就是谁又试驾上头了。这车到底有啥魔力?雷军说要“为发烧而生”,结果这回真是“发烧”了——刚上市没多久,直接召回近12万辆!看到这数字,我第一反应是:天塌了?但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今天咱不站队,不吹不黑,就以一个老车评人的身份,跟大家聊聊这辆让全网“上头”的小米SU7,到底值不值得冲。
先说个扎心的:你敢信,一辆刚上市的车,召回数量比交付量还多? 这操作确实罕见。但仔细一看原因,居然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能误判路况,导致车辆突然减速或刹停。这可不是小问题,高速上要是来这么一下,后车怕是要气得蹦起来。可话说回来,小米这次反应倒是挺快,主动召回,态度没得说。但问题来了:智能驾驶,到底是“神器”还是“定时炸弹”?
咱们先看看这车到底长啥样。SU7一出来,就被说是“国产保时捷”,外观这事儿见仁见智,但风阻系数0.195Cd,这可是实打实的顶呱呱,全球最低之一!低风阻意味着啥?高速更稳、更省电、续航更扎实。前脸那个“水滴大灯”,配上溜背造型,晚上一亮,妥妥的“灯厂”水准,出片利器没跑了。朋友试驾完跟我说:“这车一停路边,走路摇头晃脑的人真不少。”
再进车里,扑面而来的是“去物理按键化”的极简风。16.1英寸中控大屏+7.1英寸翻转仪表,小米自家的澎湃OS上车,流畅度没得挑。但问题也来了——太多功能藏菜单里,开车时想调个空调都得点好几下,这算不算一种“劝退”?座椅用的是Nappa真皮,支撑性不错,但后排空间嘛……1米8的哥们坐进去,腿得微微蜷,长途当“床车”?别想了。不过这车本就不是冲着“买菜”去的,主打一个运动轿跑范儿。
说到运动,动力这块必须聊。单电机版零百加速5.28秒,双电机四驱版更是飙到2.78秒!什么概念?一脚油门下去,推背感直接把你按在椅背上,百公里加速比很多超跑还猛,这哪是“驾驶玩具”,简直是“驾驶火箭”!但猛归猛,日常市区开,电门稍微踩重点,后排乘客怕是要“灵魂出窍”。而且,这么猛的加速,电池消耗也快,CLTC续航715km,实际跑高速打个八折都算乐观。
重点来了:智能驾驶。小米宣传的是“全栈自研智驾系统”,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都能用。试驾时我特意体验了高速领航,变道干脆、跟车自然,识别红绿灯也挺准,L2级辅助驾驶这表现,算是支棱起来了。可召回事件一出,大家心里都打了个问号:系统再聪明,万一“发疯”呢?毕竟,软件可以升级,但安全不能“试错”。智能驾驶越是“狂飙”,越得系好安全带,这道理谁都懂。
那它对手是谁?比亚迪汉EV、小鹏P7i、特斯拉Model 3,这仨是绕不开的。
比亚迪汉EV,三电技术稳得一批,安全性顶呱呱,刀片电池+高强度车身,碰撞测试成绩一直在线。但车机系统嘛,流畅度和生态联动,跟小米比还是差了口气。小鹏P7i,智驾系统可是老玩家了,城市NGP成熟度高,自动泊车和变道成功率经常让人直呼“真香”。可外观内饰设计,这些年变化不大,有点“老咕噜棒子”的味儿了。特斯拉Model 3,品牌光环强,FSD(完全自动驾驶)虽然还没完全放开,但数据积累多,操控感堪称“驾驶玩具”天花板。可内饰?极简到“简陋”,冬天连个方向盘加热都得加钱,这价格,真不算“真香”。
横向一看,小米SU7的优势在哪?生态联动! 手机、手表、平板、智能家居,全都能跟车打通。你手机一靠近,车自动解锁;车内一说“打开空调”,家里的空调也跟着启动。这体验,其他车还真做不到。但劣势也明显:品牌造车经验少,品控和长期可靠性还得时间检验。刚上市就召回,这“车界网红”的热度来得快,也容易凉得快。
安全性这块,SU7全系标配9气囊、AEB自动紧急制动、ESP车身稳定系统,硬件上没缩水。但软件层面的“误刹车”问题,恰恰说明:再强的硬件,也架不住软件逻辑的漏洞。智能汽车时代,安全不再只是“撞不撞得垮”,更是“系统靠不靠谱”。
所以,问题来了:一辆颜值能打、性能炸裂、生态无敌,但刚上市就大规模召回的车,你敢买吗?
它像不像一个天赋异禀但偶尔“抽风”的天才少年?你既为它的才华尖叫,又担心它哪天突然“打脸”。
我觉得,小米这波操作,不是“劝退”,而是提醒我们:智能驾驶的狂欢背后,安全才是永远不能降级的底线。你可以为“上头”的设计买单,为“真香”的性能冲动,但别忘了,车首先是交通工具,安全才是第一位。
这样的小米SU7,你会考虑入手吗?如果它下次OTA升级后,彻底解决了智驾bug,你还会给它一次机会吗?
或者,面对比亚迪的稳、小鹏的智、特斯拉的操控,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