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乘用车到重卡,从城市 SUV 到硬派越野,长城 Hi4 混动技术正以一套全新的混动逻辑,打破传统混动市场的竞争格局。当整个汽车行业都在为混动技术路线争论不休时,长城汽车却另辟蹊径,推出了涵盖全场景的 Hi4 技术体系。从 “打死不做增程” 的执着,到 “四驱体验、两驱价格” 的市场承诺,长城 Hi4 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技术实力?
Hi4 技术体系:全场景覆盖的混动家族
长城 Hi4 并非单一技术,而是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其中 H 代表 hybrid 混动,i 代表 intelligent 智能,4 代表 4WD 四驱。这一体系针对用户不同的车型品类诉求和差异化用车场景,量身打造了适配性更强的混动技术。目前 Hi4 技术家族包含五个核心分支,分别是为中型车打造的 Hi4、为中大型车打造的 Hi4 性能版、适配泛越野车的 Hi4 - Z、面向强越野车的 Hi4 - T,以及专为重卡研发的 Hi4 - G。这种细分的技术路线尽显长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控,与比亚迪单挡 DHT 主打省油的思路不同,长城选择多挡 DHT 路线,凭借更复杂的结构实现了全场景的适配能力。
技术构型创新:两电机实现四驱的巧妙设计
Hi4 技术最亮眼的创新之处,在于仅用两台电机就实现了传统三电机才能达成的四驱功能。具体来看,Hi4 将混动系统中原本负责发电的 P1 电机和负责驱动的 P3 电机 “融合” 为一枚 P2 电机,同时在后轴布置一枚 P4 电机,这种 P2 + P4 的双电机布局搭配两挡变速结构,让发动机能更多地参与到车辆驱动中。在第二代 Hi4 中,长城还加入了后桥解耦系统,当车辆时速超 63km/h 进入高速巡航且无需四驱时,该系统会断开后轴与电机的连接,避免后轴电机空转造成的能量损耗,经厂家测试,这一设计每百公里可降低油耗 0.4 - 0.7L。此外,Hi4 配备的双轴能量回收系统也极具优势,不同于普通双电机车型仅能从前轴回收动能,它的两台电机分别位于前后轴,能实现双轴动能回收,回收效果相当于普通车型的两倍。
与增程路线分道扬镳:为何 “打死不做增程”
商用车领域突破:Hi4 - G 重卡混动的黑科技
与比亚迪 DM - i 的技术路线之争
长城 Hi4 与比亚迪 DM - i 的技术路线差异,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混动理念。比亚迪 DM - i 采用 P1 + P3 构型并配备单挡直驱,P1 位置的电机负责发电,P3 位置的电机负责驱动前轮,这种以电为主的模式在城市工况下表现出色。而长城 Hi4 选择多挡 DHT 路线,通过增加物理挡位让发动机更早介入直驱,这一设计能让发动机在更宽的速度范围内保持高效工作状态,尤其适合高速工况。两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比亚迪 DM - i 胜在省油、平顺且结构简单;长城 Hi4 则具备动力更强、电池衰减慢、不易失速的优势。反映在油耗数据上,老款枭龙 MAX 平均油耗为 7.04L/100km,略高于比亚迪宋 PLUS 的 5.66L/100km。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