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开1万公里买啥车?老司机算笔账,结果扎心又实在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一年下来车子的里程表可能也就跳动一万公里左右。

这个数字不多不少,却恰好卡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选车节点上。

想拥抱新时代的电动汽车吧,又听人说车子老停着不开,电池容易出问题;想继续选择传统的燃油车吧,看着一天一个价的油费和不算便宜的保养单,心里又觉得不划算。

每当走进汽车销售店,面对销售人员天花乱坠的介绍,很多人更是头脑发热,最终买回来的车,在实际使用中才发现,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匹配。

一年开1万公里买啥车?老司机算笔账,结果扎心又实在-有驾

那么,对于每年行驶里程在一万公里上下的普通用户,到底应该怎么选择一辆最适合自己的车呢?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算一算几笔实实在在的账。

首先,我们得把看得见的开销算清楚。

很多人买车时只关注车价,但实际上,车辆每年的固定支出才是影响家庭预算的关键。

我们就以十五万元的预算作为标准,来对比一下市面上主流的三种车型,看看它们一年一万公里的花费究竟有多大差别。

先看最传统的燃油车,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丰田卡罗拉,一辆1.5升排量的车型办齐手续落地大约在十三万元。

它的年度账单主要包括几个部分:保养方面,燃油车通常要求每五千公里或者半年进行一次保养,一年一万公里正好需要做两次,一次更换机油机滤的小保养大约三百元,另一次项目多一些的大保养要六百元,一年下来就是九百元。

保险方面,新车第一年的交强险、一百万第三方责任险加上车损险,费用大概在五千元,如果不出险,第二年续保会降到三千五百元左右。

最重要的油费,以卡罗拉比较节省的百公里六升油耗计算,按照每升七块五的油价,一万公里需要四千五百元的油钱。

综合算下来,燃油车第一年的总花费大约是一万零四百元,之后每年稳定在八千九百元。

接下来看看势头正猛的纯电动汽车,以比亚迪海豚的四百二十公里续航版本为例,落地价在十二万元左右。

它的花费构成和燃油车很不一样。

保养可以说是它的巨大优势,由于没有发动机和复杂的变速箱,它每年或每一万公里只需要进行一次基础检查,比如看看电路、换个空调滤芯,费用仅需二百元。

不过,保险是电动车的短板,因为电池成本高,同价位的电动车保费通常要比燃油车贵上八百元左右,第一年需要五千八百元,次年也要四千元。

能源费用则是电动车最吸引人的地方,但前提是你家里有固定的充电桩。

使用家用慢充,电价每度五毛钱,海豚百公里耗电约十二度,一万公里下来电费只要六百元。

如果没有家充条件,依赖外面的公共快充桩,电价涨到每度一块五,一万公里的费用就是一千八百元。

这样算下来,有家充桩的纯电车主,首年开销约六千六百元,之后每年四千八百元;而使用公共桩的话,首年开销七千八百元,之后每年六千元。

最后再来看看我们中国品牌近年来大放异彩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比如吉利银河L7,落地价在十五万元。

这种车型可以说是结合了油和电的优点。

一年开1万公里买啥车?老司机算笔账,结果扎心又实在-有驾

保养方面,它每一万公里保养一次,虽然也有发动机,但因为大部分时间可以靠电机驱动,保养项目比纯燃油车要少,费用在四百元左右。

保险费用则和纯电车看齐,首年约六千元,次年四千二百元。

它的能耗计算方式最为灵活,如果你的日常通勤距离在五十公里以内,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辆纯电车来开,每天回家充电,一年的电费支出也就六百元。

只是在偶尔长途出游时才需要用到汽油,按照百公里五升的油耗估算,一年下来油费和电费加起来的总和可能也就在一千三百五十元左右。

综合来看,插电混动车型首年的总花费大约是七千七百五十元,之后每年稳定在五千九百五十元。

从这笔明面上的账单来看,似乎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的使用成本优势非常明显。

但对于一年只开一万公里的用户来说,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车辆长时间停放所带来的“隐性成本”,往往比开在路上的花费更让人头疼,而这些恰恰是很多人在购车时容易忽略的。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车辆的保值率。

在二手车市场,里程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衡量标准。

一辆开了三年的燃油车,比如前面提到的卡罗拉,如果只跑了三万公里,通常会比一辆跑了六万公里的同款车多卖出七千元。

这多出来的七千元,就是你开得少换来的“里程红利”。

然而,纯电动车的情况却截然相反。

二手车买家对于电动车最担心的不是里程,而是电池的自然老化。

一辆三年车龄但只跑了三万公里的电动车,在买家眼里,意味着它的电池经历了长时间的停放和不规律的充放电,其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性反而更大。

因此,它的二手价格甚至可能低于一辆同年限但跑了六万公里、电池一直处于活性状态的车辆。

这一进一出,几年下来差价可能就上万了。

除了保值率,车辆本身的“闲置损耗”也不容小觑。

纯电动车的锂电池最怕的就是“静养”。

有车主反映,自己的电动车一年开不到八千公里,结果三年后电池健康度就衰减到了百分之八十二,而身边朋友同样的车每年开两万公里,电池健康度依然能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一年开1万公里买啥车?老司机算笔账,结果扎心又实在-有驾

这就是因为电池需要通过规律的充放电来维持化学活性,长期把它放在低电量状态下,尤其是在冬季寒冷的北方,电池衰减速度会明显加快。

反观燃油车,虽然没有电池衰减的烦恼,但发动机机油即便不行驶,半年左右也会因氧化而变质,失去润滑保护作用。

所以,即使你半年只开了几千公里,也必须按照时间规定去换机油,这使得低里程用户的单次保养性价比打了折扣。

而且,一年一万公里的用车场景大多是城市内的短途和拥堵路况,发动机长时间怠速运转,产生的积碳会比经常跑高速的车辆更严重,可能开个两三年就得额外花钱清洗节气门。

综合考虑了这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成本后,我们就可以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一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了。

如果你的购车预算在十万元以内,主要诉求就是省心、皮实、耐用,那么一辆技术成熟的合资品牌燃油小车,比如本田飞度或丰田威驰,无疑是稳妥的选择。

这类车机械结构简单,保养便宜,对油品不挑剔,即便停放一两个月,回来也能轻松启动,完全没有续航和电池焦虑。

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开搭载三缸发动机的车型,因为在城市拥堵路况下,其怠速抖动的问题会被放大。

如果你家里有固定的停车位并且可以安装充电桩,追求极致的低使用成本,那么国产的短续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比如比亚迪秦PLUS DM-i的五十五公里续航版,堪称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它十万出头的价格,纯电续航里程足以覆盖绝大多数人的日常上下班,每天的通勤成本甚至比坐地铁还低。

而当需要长途出行时,它又能像传统油车一样加油就走,彻底打消了续航焦虑。

这种“平时用电、远途用油”的模式,让电池始终处于健康的浅充浅放状态,对延长寿命也很有好处。

没有必要为了多几十公里的纯电续航而去买更贵的版本,因为对于一年一万公里的用户来说,那多出来的续航能力很可能常年处于闲置状态,并不划算。

如果你的购车预算比较充裕,达到了二十万元以上,并且对车辆的品质感和未来的保值率有更高的要求,那么可以考虑两个方向。

一是选择豪华品牌的入门级燃油车,比如宝马1系或奔驰A级。

虽然它们的保养费用会高一些,但强大的品牌价值能让它们在二手车市场拥有更高的保值率,三年下来,卖车时亏损的金额可能会比同价位的新能源车少很多。

二是可以选择高品质的插电混动MPV,比如传祺M6的插混版。

这类车既能满足偶尔全家出行的六、七座大空间需求,又能凭借插混系统实现极低的日常运行成本,其保值率也普遍高于纯电动的MPV车型。

最后,有两类车是一年只开一万公里的用户应该尽量避开的。

一类是品牌还未站稳脚跟的小众新势力推出的新能源车。

这类车型虽然可能设计新颖、功能炫酷,但品牌认知度和售后服务体系都不够成熟,导致其二手车保值率极低,几年后卖车时亏掉的钱,可能比你省下的油费还要多得多。

另一类是大排量的燃油车,比如搭载2.0T或更大排量发动机的车型。

对于以城市代步为主的低里程用户来说,强大的动力几乎没有用武之地,但更高的油耗、更贵的保养费用却是实实在在的负担,纯属一种性能浪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