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or重塑?奥迪Q6L e-tron用安全黑科技,把电车焦虑打服了

崩盘or重塑?奥迪Q6L e-tron用安全黑科技,把电车焦虑打服了

01 一辆纯电车,安全到底值多少钱?

这事儿,前两天编辑部又吵了起来。

有人说,电动车爆火,但看新闻,火烧、水泡、电池自燃那种事故,好家伙,总觉得屁股底下放着个“定时炸弹”。

也有同事不服,说自己一直开纯电,毛都没掉过一根——安全就是心理作用。

我其实是属于那种“能开就行”的老实人。

但在后备箱里塞着娃的自行车,想一想真出事儿的场景,总归还是心里打鼓。

奥迪Q6L e-tron刚出来的时候,我连忙在行业群问了几位搞电池的师傅。

他们第一句话是:安全做到了新水平。

02 说人话就是,奥迪这车的安全架构挺狠。

车身骨架,83%都是铝合金和高强度钢。

热成型钢占了三分之一多,最大抗拉强度能顶到2150Mpa。

以前我拆过同类车,车身里混得多的还是冷轧钢,撞了小点子的都变形不轻。

这车结构做得像赛车笼子,设计目的很明确:撞了能吸力,分散冲击。

用大白话说,就是出事比别人不容易“瘪”,坐里面也不那么慌。

我摸过一台奥迪的旧车,碰撞后车门都开不开,车顶还是完好的,这种安全感说不上来,也许只有真碰了才懂。

03 电池和底盘设计,现在是主战场。

听做动力总成的朋友讲,现在电车最怕的是一:撞,二:泡水,三:自燃。

奥迪Q6L e-tron搞了套“五不怕”电池系统。

比如,电池包多层阻热技术,底下撞、泡、刮、烧、用时间长,都测过了。

10万伏绝缘系统也有,这设计就是防线路短路。

在上一台测试车里,我们正好遇到暴雨天。我那杂牌电车隔壁一堆“大佬”水泡报废,奥迪那批车电池毫发无损,搞得我还挺尴尬。

这种保险级方案,说实话纯电圈里很少见。

04 再说安全科技,这车有点“反人类”但很好用。

乾崑智驾®和华为的联手,双激光雷达加视觉融合,360度无死角。

自动清洗加热,冬天下雪我懒得擦,这功能还真用得上。

我有一次实测,隔壁车加塞,Q6L e-tron提前刹了,我都没反应过来。

鬼探头那种,系统判别也够快。老司机都怕那种突发事件,这车给了不少“提前量”。

第二代数字OLED尾灯,说白了就是能和后车沟通。

遇到紧急情况,尾灯变成警示样式,后面的车一眼就能知道。

打个比方,就是马路上一个“会说话”的红灯,比喇叭有效太多了。

05 续航和舒适性,我觉得各花入各眼。

800V全域架构,270kW快充,10分钟冲294公里。

长途开空调,CLTC标准跑765公里应该问题不大。

夸夸丹麦B&O头枕音响,倒不是多发烧友,坐后排听歌确实舒服。

后排座椅角度增加了2度,这2度对高个子兄弟来说,比按摩椅“管用”多了。

雨天、湿滑地,spoonotti导向销和解耦式制动系统,实际体验抓地力明显提升。我前阵子大雨高速,刹车点头没那么晕车了。

说实话,纯电车普遍缺点就是踩电门晕。奥迪做能量回收和扭矩调节,这部分优化得不错。

我试过e-quattro四驱和RS模拟声浪,激情肯定不缺。

但配置再花哨,真到买的时候,我就看安全和舒适这两项,其他都是加分。

06 有句话我常挂嘴边。

买电车,第一就是别让家人坐“实验品”。

奥迪百年工艺和最近的技术迭代,Q6L e-tron算把底子打实了。

跟朋友喝酒时聊起真正的豪华,大多数人现在不看品牌,也不迷信驾控。

我自己关注的,还是出门回家,百分百有底气那种安全感。

有这东西,一家人出行,每一程都能放心,省心就是最大的享受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