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抽成,一直以来都是司机师傅们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近日,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最新网约车行业运营实况。数据显示,2024年滴滴平台平均抽成比例为14%,司机端抽成中位数为18.8%。绝大多数司机月抽成比例稳定在18%-20%区间,仅0.25%司机抽成超过25%。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存在0.059%的"负抽成"现象,即司机收入高于乘客支付金额。这一现象源于平台的动态补贴机制。
补贴直接降低了实际抽成比例,甚至形成"负抽成"的特殊情况。报告中强调,平台抽成并非固定数值,而是根据市场供需动态调整的精细化工具。例如,司机返程回家的顺路单往往抽成比率较高。而在接单“冷区”或极端天气下,抽成比率可能降至零甚至负值,即平台补贴司机驶离冷区,或在雨雪等天气下增加运力供给。这一机制既保障了司机收入,又确保了乘客在特殊时段的出行需求。
而就在上个月,主流媒体新京报、第一财经、澎湃新闻等,都对网约车平台的抽成比例进行了深入报道。其中,新京报记者更是通过实地走访和随机采访多位滴滴司机。
在采访中,记者首先询问司机们是否清楚平台的抽成比例。多数司机表示,抽成比例并不固定,通常在20%到30%之间浮动,但基本上都会超过20%。
媒体记者通过随机采访了六位滴滴司机,了解他们的月均抽成情况。
同时,记者还查看了几位司机师傅在滴滴司机端APP上显示的月总抽成账单。数据显示,这些司机的月总抽成比例在9.6%至19.1%之间不等,但大多数都稳定在15%左右。
通过计算(月总抽成比例=乘客累计支付车费-司机累计收入-司机累计接单奖励/乘客累计支付车费),得出田师傅的月总抽成比例为15.4%。这一数据与上述调查的结果基本吻合。
新京报在报道中特别提醒司机师傅们,不能仅凭某一笔订单的抽成就判断整体抽成水平。因为在实际运营中,抽成本身有高有低,抽成高低是受到供需的影响。
比如乘客少、司机多的时候,平台会发券刺激用户打车让更多司机有机会接单。
而在乘客多、司机少的时候,则是增加司机补贴,引导司机接单,让乘客能更快打到车。抽成有高有低,一两单的抽成其实不能完整反映平台的抽成情况,车友们还是要更多地关注月均抽成。
对于这样的抽成比例,司机们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有人认为还算可以、凑合着能接受,也有人表示看着挺公平。有司机坦言,平台完全不抽成也不现实,平台也要养人。整体来看,目前的抽成比例大部分司机都表示能够理解和接受。
事实上,公众常将“抽成”简单等同于“平台利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平台从每笔订单中获得的收入,需覆盖多项运营成本,包括:司机补贴、奖励算法、调度与系统维护;支付与结算安全;客服、仲裁与纠纷处理;保险与理赔服务;社会救助活动;合规性与税费支出;司乘双向补贴等等。
例如滴滴平台的橙果计划,专门帮助司机的子女教育。不管是高考考上大学发奖学金,还是给孩子提供励志班、助学金,都在切切实实减轻司机的负担。到去年底,已经有5万个司机家庭受益,近1400个孩子拿到了奖学金。
滴滴司机关爱公益救助:司机如果遇到大病、事故或者灾害导致家庭困难,可以申请滴滴公益救助。光2025年上半年,就帮扶了500多个司机家庭。
#出租车 #网约车 #网约车司机
本文不代表网约车情报的任何立场,数据源自互联网可查,图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后台,将第一时间处理并删除。转载必须附上(来源:网约车情报),否则发现一律举报投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