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汽车市场最近“冷得牙疼”,4S店老板一个个整天眉头紧锁,员工也是跟着提心吊胆,谁也没啥安全感。
原先的光鲜亮丽,变成了今天的苦哈哈。
这事咋说呢?
表面上看,好像是行业不行了,其实细扒拉下来,猫腻还真不少。
真相背后藏着什么,咱接下来慢慢说。
记得以前,提起4S店,多多少少跟点高大上还沾点边——地段好、装修气派、广告铺天盖地,售前售后忙得不亦乐乎,老板们威风八面,员工也能跟着分羹。
有的4S店旺季时候,进店都要排号。
现在呢?
形势一落千丈,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你听说了吗?
新车优惠动不动几万,4S店卖一台,客户高兴坏了,老板员工暗中“咬牙出血”。
有时候一算账,卖车根本就是赔钱拉人头,售后那点小利润,压根补不上销售的窟窿。
很多人以为4S店还能像过去“睡后收入”一样靠售后撑下去,可现如今,信息透明、竞争加剧、客户跑得飞快,想指望售后翻盘,跟挖井喝水差不多辛苦。
咱原本觉得,老板们会冷静点思考,想办法破局。
但结果?
大多数干的还是老一套——降薪、裁员、团队整天折腾,人来人往,整体变成了个流动驿站。
最逗的是,有的老板还信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一套,经常把管理岗位频繁轮换,以为新官上任能立下大功。
其实,真会念经也救不了垂死的病人,团队反而被折腾得七零八落。
想想也是讽刺,指望改变世界,结果连自家一亩三分地都整不明白。
不停折腾员工,换岗降薪裁人,最后只剩下一堆无心恋战的“老实人”,真正能干活的早溜达到其他“热销品牌”去了,剩下的死守岗位,巴不得老板哪天“开恩”给点奖金。
气氛别提多沉重,说是“末日疯抢”一点不夸张。
问个直白点的——
你是想留一堆能吃苦的平庸人,还是能带你翻盘的业务大拿?
其实不用我说答案都明白。
用人如用将,将走了,兵都带不动,何况这一锅粥的4S店。
可偏偏老板们就是不愿意面对,干脆把锅推给大环境,怪员工不作为,怪市场太卷,却不反思自己盲目扩张和浮躁决策带来的后果。
说白了,他们最需要“别折腾”。
话说回来,这两年4S店的遭难,很大程度上也怪不上别的。
一是车厂压力传导,动不动就下重任务,什么“月度冲量”“季度KPI”玩命压店,搞得一群人天天想着“怎么多卖一辆”,哪有功夫琢磨服务、优化流程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外行以为卖得多赚得多,其实如今卖得越多、赔得也越多。
厂家不下调任务,4S店整个生态压根喘不过气。
你说投资人和高管有心气儿去找厂家谈判,扯皮拉锯,小打小闹可能还有戏,真要动大刀,大部分人还是怂得不敢吭声。
厂商变相“甩锅”,4S店只好继续硬撑,指望哪天政策来了个大转弯,那就等着“天上掉馅饼”吧。
老套路玩不出新花样,行业大象跳舞,只能干看着。
再说售后。
大家都认为汽车售后还能赚钱,毕竟维修、保养、防锈啥的不会停——但别高兴太早。
如今车越来越智能、电气系统复杂了,保养周期也拉长了,厂家配件价格一再往下砍,客户要么直接去第三方维修,要么自己网购零件“DIY”,4S店的售后净利润已经不像过去那会儿那么美丽。
更别提售后架不住销售这窟窿,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怕售后再优秀,销售赔进去的,都难堵得住。
老话说“前方失血,后方补锅”,补得再快也直追不上流失的速度。
真应了网上那句话:“明明干的是售后挣钱的活儿,偏偏要去卖赔本的车。”
你要问行业出路在哪?
打铁还得自身硬。
别总想着靠换人、降薪轻松上岸,水退了才发现,留在岸上的都是沙子,把金子都赶跑啦。
还是那句话,别净折腾。
更要命的是,现金流。
真不骗你,活下去的4S店都在比谁供血能力强。
别看有些门店架势唬人,背后其实一算“货款周转率”,都是“裸泳”代表选手,资金链一断,说倒就倒。
老板常常面临着灵魂拷问:是该把钱留着救急,还是拼死拓展新店搏一把?
有人觉得“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但更多人,可没那个胆子和本钱,能保命就不错了。
现阶段,这些都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就能混过去的,得看老板自身有没有真功底。
投资人老板就是那根定海神针,稳住风浪,家业才能撑下去。
别把功夫都花在装门面、拍胸脯开会和盲目扩张上。
现实教训摆在那儿,“能力决定生死”,员工只是陪跑的,谁领导,谁负责。
说点心里话,整个行业最缺的不是新口号,也不是换一茬又一茬的团队,而是魄力和定力。
当大环境在走下坡路时,再高明的管理,手下再精明的队伍,都救不了市场天塌地陷。
什么“外来和尚念经”“新官上任三把火”,统统唬不住市场大佬和精明的客户。
行业下行,能做的是“缩减损耗、锤炼内功”,多投入些心思在服务与体验,这一波能苟住,才是真本事。
新车优惠再高,客户拿着四处比价,4S店再打折,拿啥去苟活?
你说互联网带来透明和便利,客户都学得精明了,再靠旧套路走量,最后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网上还流传一句话,每家4S店老板手里都攥着两张牌:输血能力和谈判能力。
谁能撑到最后,谁能活下去,这玩意儿归根到底靠的是底子硬不硬、心够不够狠。
不是员工扛不住,是老板气短。
也是咱说句难听的,真要让投资人跑到厂家面前谈条件,说白了大多数人没胆子、更没门路,能苟住、挺过这波寒冬的,都是狠角色。
8分努力、2分运气,大概就是这个行当的生存法则。
过去谁不想开疆拓土,现在一看行情,能保住本钱都算高手,活下来了别人自然高看一眼。
现在这行,早不是谁跑得快、谁铺点多、谁广告多就能赢的节奏,拼的就是老板自身实力。
不是说员工不重要,员工再强,没有靠谱领头人,迟早撑不住。
老板的格局就是整个门店的天花板。
最讽刺的是,还有些自诩管理高手的老板,一边扩张一边降本增效,最后发现自己搭进去的全是血本,连个好名声都落不下。
那种把锅推给员工、怨天尤人的样子,说难听点,丢人都丢到家了。
汽车行业再焦虑,你卷你的内卷,我默默看戏。
有趣的是,部分“幸存者”反倒悟到了活下去的精髓:比拼折腾能力,不如拼稳健躺平。
一个词总结,“别瞎折腾”——这四个字,也许吊着无数4S店老板的小命。
有时候真不是天灾人祸,就是老板瞎“折腾”把自家玩死的。
看似闹哄哄折腾,其实折腾掉的都是自己未来的希望。
未来是不是还有希望?
谁也说不上。
但最起码,想要活得久一些,别总自己给自己上闹钟。
说到这儿,有没有同在4S店摸爬滚打的朋友,讲讲你们那的生存现状?
你们觉得,究竟是拼什么拼出来的,再卷下去,4S店还有几条活路?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