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互通是否设集散道,采用单出入口、单出双入口,还是双出入口

集散车道常见于苜蓿叶互通,或主线单侧存在多个连续分合流连接的互通式立交。十字互通是否必须采用单一出口和单一入口?苜蓿叶互通是否必须设置集散道?
公路互通是否设集散道,采用单出入口、单出双入口,还是双出入口-有驾
(1)集散道构造功能
在主线路面外侧、在匝道合分流鼻端之间,设置专用车道,减轻主线车道交织干扰,降低主线交通密度,减少主线进出口数量,实现匝道与主线之间的交通转换。
集散道的长度,一般由低1分流鼻,至最后1个合流鼻,即上游减速车道终点至下游加速车道起点。在完整苜蓿叶互通中,主线单侧有2片苜蓿叶,连接部构造为减速车道、第1分流鼻、连续分流间距、第2分流鼻、匝道分流间距、第1合流鼻、交织车道、第3分流鼻、匝道合流间距、第2合流鼻、连续合流间距、第3合流鼻、加速车道等,此时主线单侧为单出口和单入口,对主线车道的影响较小
公路互通是否设集散道,采用单出入口、单出双入口,还是双出入口-有驾
(2)集散道宽度
集散道设计速度、线形指标等要求,可采用匝道相关技术指标。设置集散道的路段,主线紧急停车带应连续,维持不变。
主线路面和集散道之间一般应设置分隔带,宽度不宜小于2.0m(含土路肩),集散分流鼻半径一般采用0.6m,集散道侧偏置加宽一般采用0.6m。
集散道的宽度及断面组成原则与匝道基本相同。左硬路肩1.0m至0.5m,含路缘带采用0.5m,右紧急停车道或硬路肩与连接匝道相同。鼻端非交织区可采用单车道1.0+3.5+3.0+0.75=8.25m,交织区宜采用双车道1.0+3.5+3.5+1.0+0.75=9.75m。
当交通量较大,如不小于400puc/h时,非交织区可采用双车道集散道,交织区可采用采用三车道集散道。
公路互通是否设集散道,采用单出入口、单出双入口,还是双出入口-有驾
(3)集散道长度
主线及匝道,连续分流间距和连续合流间距,早前颁布的《细则》与《规范》有差别。依据《路线设计规范》,集散道的长度包括L1和L2及交织路段长度。因交织交通量一般较小,即使内环匝道半径采用最小值,一般可满足交织需求。
互通采用单出入口时,集散道长度应大于500m,应采用双车道匝道。一般不小于2*(240+200)+150=1030m至2*(140+100)+100=580m。
互通采用单出双入口时,集散道长度约600m,宜采用双车道匝道。一般不小于(240+200)+150+200=790m至(140+100)+100+140=480m,鼻端间距少了其中1段。
当采用辅助车道时,主线连续分或合流L1为400至220m;主线路侧分流鼻至合流鼻L3为200至100m,辅助车道长度,依据设计速度,不宜小于600至320m。
公路互通是否设集散道,采用单出入口、单出双入口,还是双出入口-有驾
(4)集散道适用条件
当左转较量较大时,宜采用定向匝道;当左转交通量不大时,宜采用集散道;当左转交通量较小时,可采用辅助车道;当左转交通量很小时,可仅设置变速车道。
当单侧2条左转交通量适中时,宜采用集散道,减少主线路侧分合流鼻端个数,保证主线通行能力。假定交织流量不大于单车道的通行能力,也不宜小于单车道的60%,如600puc/h至1000puc/h,宜设置集散道,采用单出口互通方案。
当左转交通量较大时,宜采用定向匝道方案,减少主线进出口,或可取消集散道。若1条左转交通量不小于600puc/h,将左转内环匝道改为定向匝道时,将省去中间“交织区”和“第1合流鼻”或“第3分流鼻”,上图中的“交织路段”表现为“分流区”或“合流区”,将“无交织车辆”,集散道功能主要是减少主线进出口。。
当左转汇入主线的交通量较小,或左转合流鼻距右转合流鼻较远时,可采用“单出口、双入口”方案。如上图构造,缺失“连续合流间距和“第1合流鼻”或“第3分流鼻”,在右转匝道合流鼻之前汇入主线,集散道的主要功能是将交织区与主线车道隔离,互通采用了单出口、双入口形式。
当左转驶入或驶出交通量很小、交织段较长或交织交通量很小,可不设集散道。如交织交通量小于600puc/h,此时互通形式一般为“双出口、双入口”。为了缓解主线交通干扰,或当交通量较大时,互通中心主线路侧宜贯通设置辅助车道。
公路互通是否设集散道,采用单出入口、单出双入口,还是双出入口-有驾
(5)结语
十字互通左转交通量大于600puc/h,宜采用定向匝道,左转交织交通量大于600puc/h,宜采用单出口、集散道方案;主线交通量不大,左转交织交通量大于300puc/h,可采用双出入口、辅助车道方案;主线交通量较小,左转交织交通量不大于300puc/h,可采用简单双出入口方案。
《规范》给定的“各种相邻出、入口”,是指同一互通的出入口,包括复合式互通?匝道上相邻出入口间距L2,其中一个鼻端包括主线,因此采用主线设计速度加以区别,未考虑匝道设计速度的影响。在复杂互通中,若两个鼻端均为匝道不含主线,建议参照《细则》思路,按《规范》中的L2适当降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