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式门把手成安全隐患,特斯拉被调查,车主吐槽实际体验

在汽车界,有些设计一出场就吸了无数眼球,弹出式门把手就是其中的绝对网红。还记得2012年特斯拉Model S高调亮相时,车身表面光滑如镜,按下遥控钥匙或者靠近车辆时,那门把手仿佛从车身里“吐”出来,给人一种未来已来的错觉。跟随科技热潮,路虎、保时捷、还有一大票中国品牌都按捺不住模仿的冲动,把弹出式门把手搬上了自家新车,恨不能昭告天下:咱也是科技范儿。

弹出式门把手成安全隐患,特斯拉被调查,车主吐槽实际体验-有驾

但天有不测风云,弹出式门把手这两年开始“翻车”了。原先是科技感的象征,现在却被质疑安全性。有些人说,车门打不开,连人都差点被卡在车里头。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做了个测试,结果很扎心——车侧碰撞之后,装有电子门把手的车只有三分之二成功打开大门。说白了,三台车里有一台人可能钻不出来,遇到突发情况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

弹出式门把手成安全隐患,特斯拉被调查,车主吐槽实际体验-有驾

国内监管部门动作也快,盯上了伸缩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已经启动调查,有媒体传言新车要是还用这玩意,或许要被叫停。可见,之前不少厂家跟风做门把手,现在想甩都甩不掉了。前两年,有几台特斯拉Model Y似乎就被坑惨了。美国那边有监管部门拿着投诉单,发现大概17万多辆2021款车型,车主反映自己停好车了,结果打不开门,尤其是电瓶没电的时候,只能靠手动应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弄,最后甚至只能把车窗砸了才能出来。

特斯拉这次算是被“追着打”了,已经出来表态:他们着手重新设计门把手,新方案要把电动和机械两套系统合成一个按钮,让紧急情况下操作更容易。设计部门的大佬也公开信誓旦旦,说咱们后面要把问题解决得很漂亮,专门应对中国的新政策。这属于打破砂锅问到底,毕竟特斯拉花了十多年时间才把门把手变成一块“高科技”招牌,现在要临阵改动,压力肯定不小。

弹出式门把手成安全隐患,特斯拉被调查,车主吐槽实际体验-有驾

其他车企的态度可就没那么复杂了。大众汽车乘用车的负责人托马斯·谢弗开诚布公:平齐式门把手,看着干净利索,玩起来一点都不舒服。早前他在国际车展“吐槽”时还专门强调:汽车设计应该首重功能和方便,科技只是锦上添花。说到底,门把手再炫也不该让人碰到就发怵。

再看看实际体验,也确实让不少车主很抓狂。弹出式门把手在冬天容易冻住,有时候大雪天上班,手都快结冰了,门把手还卡着就更闹心。有些车还出现夹伤手指的情况,比如有车主反映,保时捷Taycan、小鹏G6的门把手就时不时“罢工”,弹不出来,进了车才能算走了运。

这个设计除了提升点空气动力学成绩,省得门把手捅出去影响风阻,实际上带来的科技感远远高于实用性。碰上关键时刻,比如车祸、故障、电瓶没电,电子门把手就可能成为脱困的“拦路虎”,尤其是不熟悉车的人更加无所适从。还记得有新闻说,有人被卡在车里,最后只能砸窗而逃,这在紧急情况下完全不能接受。

弹出式门把手成安全隐患,特斯拉被调查,车主吐槽实际体验-有驾

市场冷静下来,才会明白花架子经不起折腾。过去热门的弹出式门把手,走的是科技先行、外观至上的路子,结果一遇到现实考验就暴露短板。中国市场对安全问题格外敏感,监管部门一旦敲警钟,车企马上就得改设计,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关乎能不能继续卖车的大事。

说到底,门把手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让人进得去、出得来,还能防止别人轻易打开。当科技变成了障碍,那就是自讨苦吃。对于车厂来说,与其每次遇到问题再救火,不如在设计之初多为用户考虑点实际使用场景,别光想着“皮肤白,就是美”,得让每个人都能用得安心。弹出式门把手这一波风头过去,估计会慢慢淡出主流,变成曾经的“网红遗迹”。

消费者其实也变得越来越理性。新鲜玩意儿看多了,不再盲目追星。买车越来越注重安全性、易用性,毕竟“炫技”救不了命,关键时刻还是实用为王。门把手的进化史也算是给大家上了一课:科技可以点缀生活,但功能永远是底线。等以后再有新设计面世,厂商和用户都得多想两步,免得新瓶装旧酒,结果又酿出一出无奈的闹剧。

行车在路,门把手虽小,关系千斤。“科技范”做到极致没毛病,但把安全、便利当成“副业”,总归是本末倒置。这个世界不缺炫酷的设计,缺的是能陪你度过风雨的那一双手。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