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半年考:比亚迪卫冕,吉利首进前五,奇瑞靠出口逆袭!
2025年上半年中国车市成绩单揭晓:乘用车销量突破1090万辆,同比增长10.8%,但车企"贫富差距"拉大! 比亚迪以214.6万辆的绝对优势蝉联冠军,吉利凭借142%的新能源增速首次冲进前五,奇瑞靠出口55万辆守住第六。 而合资品牌集体失速,东风、广汽销量跌超10%,长城仅增1.8%濒临掉队。 更残酷的是,新能源渗透率已超50%,落后者的时间不多了。
■ 头部三强:比亚迪碾压式领跑,上汽、一汽靠"副牌"续命
比亚迪上半年卖了214.6万辆车,相当于每天卖出1.18万辆,比第二名上汽多出近10万辆。 它的杀手锏不仅是价格战(秦PLUS最低7.98万),更是技术碾压,插混车占其总销量51%,纯电车增速超40%,连高端品牌腾势、方程豹都贡献了14.2万辆增量。 更狠的是海外战场:47.2万辆出口量,同比暴涨132%,泰国工厂投产后,宋PLUS在东南亚已成街车。
上汽集团205.3万辆的销量中,五菱宏光立了大功。 这台"国民神车"的电动版半年卖出41.3万辆,占集团新能源销量的64%。 但上汽的软肋是合资品牌:上汽通用同比下滑,拖累了整体增速。
一汽靠"啃老本"守住第三。 157.1万辆销量中,112万辆来自合资的一汽丰田和奥迪,自主品牌仅占28.6%。 唯一亮点是红旗新能源车增长95.5%,可惜总量只有14.5万辆,难挑大梁。
■ 第二梯队:吉利封神,长安掉队,奇瑞靠海外"续命"
吉利是上半年最大黑马。 140.9万辆销量、47%的增速,让它首次超越长安跻身前五。 秘密武器是银河系列:定价15万-20万的银河L7半年狂卖54.8万辆,同比激增232%,直接把吉利的新能源占比拉高到68%。 管理层甚至放话:"全年目标从280万辆上调至300万辆! "
长安的135.5万辆看似不错,但同比增速仅1.6%,在Top10车企中垫底。 问题出在燃油车:CS75等主力车型销量萎缩,深蓝、阿维塔虽增长70%,但合计销量仅17万辆,救不了大局。
奇瑞的126万辆销量中,43.6%来自海外。 它在俄罗斯卖瑞虎7,在巴西推探索06C-DM,上半年出口55万辆,比比亚迪还多8万辆。 更聪明的是打法:在墨西哥建厂组装,规避关税;把混动技术卖给当地车企,赚专利费。 这种"技术输出"模式,让奇瑞海外利润反超国内。
■ 第三梯队:合资崩盘,新能源救不了广汽长城
北汽、东风、广汽、长城组成的"难兄难弟",上半年无一销量破百万。 最惨的是东风:82.4万辆销量同比下滑14.7%,旗下日产、本田等合资品牌全线萎缩,只有岚图增长85%,但后者月销仅1万辆,杯水车薪。
广汽的危机更隐蔽。 75.5万辆销量中,广汽丰田勉强微增2.6%,但广汽传祺跌18.8%,连曾经的"新能源王牌"埃安也下滑14%。 消费者用脚投票:同价位区间,深蓝S7比埃安Y多激光雷达,价格还便宜2万。
长城成了燃油车衰落的缩影。 哈弗H6销量暴跌88.7%,坦克300缩水70%,只有魏牌因蓝山DHT-PHEV增长247%。 但长城新能源总量仅16.8万辆,不足比亚迪的8%。
■ 出口战场:每卖3辆就有1辆去海外,MPV在欧美遇冷
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相当于德国+日本的出口总和。 其中新能源车占106万辆,暴增75.2%,欧洲成最大买家:挪威每卖出2辆电动车,就有1辆来自中国。
细分市场冰火两重天。 SUV最吃香,占出口总量的71.7%,尤其混动车型在拉美、东南亚热销;轿车靠网约车市场崛起,比亚迪海鸥在南美成为Uber司机首选,半年出口超15万辆;MPV却遇冷,传统燃油MPV被7座新能源SUV替代,连别克GL8在墨西哥都销量腰斩。
■ 新势力洗牌:小米碾压"蔚小理",华为杀入前十
小米SU7半年卖出15.8万辆,增速426%,把"老大哥"蔚来(7.4万辆)远远甩开。 它的打法简单粗暴:标准版定价21.59万,比Model 3便宜4万,还送手机联动功能。
华为系成最大变量。 鸿蒙智行(问界+智界)半年销量19.9万辆,超越理想排名新势力第二。 M9均价超50万却月销破万,抢走宝马X5三成客户。
最意外的是零跑和小鹏靠海外翻身。 零跑C10在以色列市占率冲至12%,小鹏G9获德国租赁公司3万辆订单,两家出口占比均超40%。
(注:数据综合自乘联会、中汽协及车企半年报,统计周期为2025年1-6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