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城市的街头,晚上八点,灯火通明。一个熟悉的身影拿着手机站在路边。旁边推着一辆老款新能源车,车身已经被晒得发白,轮胎也有些灼热。忽然,他抬头,和同行的朋友说:今天这个订单,又等了快半小时,真是越等越觉得折磨人。这么拼命,靠这个钱,还能撑多久?你知道吗?听到这话,我心里那点小担心又多了一层。
我曾经试过统计,像他这样每天在线12小时,估算下来,单日收入大约在400到500元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实际还考虑到油费、充电、平台抽成、租金和各种小开销),月算下来,税前也就一两万,扣掉各种费用,有时候连六千都难。这个数字,说实话,我觉得挺荒谬的。根本不如大部分人的预期。
有时候我在想,这行业是不是有点泡沫?市场里司机从三年前的几百万,估算至少增长到一千万(样本少,不确定),订单虽然在增,但增长的速度明显追不上司机的加入速度。再比方说,深圳的司机群体,最近几个月,明显都在拼命跑。我的一个同行说:你要是在高峰期不加班,基本就没有收入。但谁愿意每天超长工作时长?这不,就算是技术大厂的白领,也不愿意每天拼到头顶冒汗。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图:一线城市的司机每日平均派单大概在10-15单之间(这估算,样本有限),如果按平均每单14元算,也就算得上单价较低的线。那问题来了,收入扣除成本后,能剩多少?我随便算算:每单派出到车上的成本,比如油、电,以及平台抽成9成(这是合理的猜测,毕竟平台更偏向抽成高的模型),剩的钱还得支付租金、车辆维护和生活费。你说,司机们坐在那里,等着那个希望之单,心里是不是五味杂陈——既期待,又怕失望?
对比一下,像丰田卡罗拉那类车都是几十万元的车,车身品质和寿命都比网约车用的新能源车强得多。但我想问:拼车型、人家有更稳定的收入和更低的养车成本,你觉得普通网约车司机,这点优势能拉开多大差距?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行业的核心难题,是耗费时间和精力,得到的回报却一点也不高。你说,平台抽成比例其实调整了,但实际拿到手的那一份,还是不怎么样。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平台出的最新政策,当然也是为了刺激市场——调低抽成比例,给司机一点喘息空间。但我也知道,一线城市的订单已经稀缺,低价策略让司机们的收益更低,结果就是:拼命干,却收获越来越少。还记得一位广州的朋友摇摇头说:去年月租3500,今年涨到4000,可订单反倒更少。卡在这个瓶颈,真觉得理想越来越远。
我觉得,最扎心的,是一些平台的价格战和补贴其实就像市场上的鸡肋——吸引短期流量,长远来看,司机的收入其实并没有改善太多。这让我想起以前买手机的事情:越是大牌,越耐用,但你花的钱也越多。低价策略看似短期奏效,长期来看,司机像是被绑架在一只无形的手里。
品控这个问题也很有趣。有些平台推叫超级优惠,很多乘客反应:我打车会问司乘评价,司机们都在拼单的还得一直应付乘客的各种投诉。说到这,我又想到:这行业是不是过于虚火?司机们拼命拉单,却依然难以突破生存线。我记得有人问我:你觉得这些平台存活的关键是什么?说实话,我猜测——就像小时候放暑假,攒够钱买个新玩具一样,先要确保有钱,但后来发现用心做事更重要。平台们的价低,补贴多,像极了铺天盖地的泡沫,撑死了就破碎。
在这个行业里,区域差异格外明显。你在深圳,成本高、订单紧张,压力山大。而在三四线城市,订单少、价格低,司机很被动。有人说:这里更像个‘拉锯战’。低收入,低单价,难赚够养车的钱。这么一想,除了运气好,拼到点,基本上是靠坚持了。
你会不会觉得,这行业的死局很像那种无解的游戏——知道要调整,但不知道怎么开局?我也经常疑惑:要不是平台竞争的原因,市场实际上还能健康点。是不是他们都太依赖低价吸客,反而把司机推到悬崖边?你觉得呢?(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记得一位修理工说过,这车上的油费,有时候都跑不到够用。那么粗略算一下,百公里油耗7升,每升7元,百公里成本差不多49元;如果用电,按照30kWh电耗,充电费每度1.2元,百公里也得成本差20-25元。用得远不及传统油车,但充电站的密度、充电时间,都是司机们的隐形压力。是不是曾经幻想,买电车是个划算的选择?其实我觉得,短期内这个算账还没有说清楚。
而说到这里,有个问题一直缠绕我:这些司机,怎么就没人组织起来,形成一点集体话语权呢?难不成散户的命,像个不得不单打独斗的个体?我又开始想:行业里出现合作社或者联盟,也许是个出路。平台和监管方面的限制,什么都阻碍。
哎,真不想把事情看得太坏——但细想之下,好像没有哪个环节是真正闭环的。司机们的辛苦,平台的策略,政府的监管,都是棋盘上的多米诺。
这个行业的命运,似乎还得看哪个细节,最终能被触动——车的配置提升,成本下降的技术创新,或者更公平的分成机制。你有没有猜过:也许,下一次变革,其实就在某个日常的小变化里?一个简单的流程优化,能让司机多赚点儿?说到这我突然停住了:只要有那么一两个微小的细节改变,就能让这个行业变得略微温暖一点。真希望这点微光,能不要那么难以触摸。
你说,未来这个行业会变成什么样?或者,我到底还没有想透的那个钥匙隐藏在哪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