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小鹏汽车推出“智驾险”,覆盖智能行车、智能泊车两个场景。小鹏是自鸿蒙智行后,第二家正式推出智能驾驶相关保险的汽车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障条件上,小鹏此次框定在小鹏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退出后5秒内仍在保障范围内,是行业首提。
记者在小鹏汽车的官方账号看到,小鹏“智驾险”的官方名称为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覆盖行车和泊车两个场景。智能行车场景包括导航辅助驾驶 NGP、车道巡航辅助LCC、AI代驾,而智能泊车场景包括超级智能辅助泊车 APA(含离车泊入、智能出库、智能泊出辅助)、停车场记忆泊车VPA、循迹倒车。其中保障范围指出,对于智能行车功能,指从成功激活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起,至退出后满5秒止;对于智能泊车功能,指从成功激活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起,直至退出之时。
相关服务条款指出,小鹏“智驾险”需满足的前提条件是,车主购买了小鹏保险(交强险+商业险),并且在商业险出单后的72小时内。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负责人袁婷婷解释,之所以设置72小时的条件,主要是强调安心服务需要前置性购买,第二期开发的时候会再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在实际赔付中,车险理赔优先,其余部分安心服务来补充保障。
据悉,本次小鹏“智驾险”合作涵盖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华保险、阳光保险等头部五家保司,购买费用为239元/年,小鹏全车系的新老车主均可购买。
图源:小鹏汽车
记者留意到,小鹏汽车此次在保障范围上框定“小鹏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退出后5秒内”的条件,是行业首创。2024年11月,鸿蒙智行推出行业首个智驾保障服务计划“智驾无忧服务权益”,对于保障条件的限定为,“在事故发生时智驾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交警判定本车在事故中有责。”
2025年开年,“全民智驾”浪潮袭来,新能源车企纷纷公布在智驾方面的最新布局。然而,3月下旬一场小米SU7的起火事故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事件带来对智驾安全的又一次讨论,同时也促使保险行业加速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落地相应的风险保障。
除险企外,一些新能源车企也在尝试和险企联合推进智驾险落地。记者在小米汽车的官方账号看到,今年2月下旬,小米汽车曾预告将联合行业头部保险机构推出“小米智驾保障服务”,计划为用户提供最高300万元保障金额。同一时间,阿维塔也在官方账号宣布推出“智驾无忧服务”,车主最高可享600万保障,但目前这项服务未公布具体细节。
此外,新能源车企还试图通过提升驾乘员的安全意识,改善不良的驾驶习惯,降低智能辅助驾驶风险。
小米汽车上线内测“安全分Beta”。受访者供图
一位小米汽车车主告诉记者,小米汽车在起火事故不久后,在其APP内测版本中上线了一项名为“安全分Beta”的新功能。根据说明,这一功能被定义为“衡量车辆驾驶安全性的智能评估工具”,通过算法模型对驾驶员驾驶行为进行实时评估,将安全风险量化为0至100分的动态数值,旨在帮助车主识别潜在隐患并改善驾驶习惯。
4月28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官方账号透露,小鹏汽车将在下个月推出“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也对智能驾驶提出了硬性要求。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根据媒体报道,内部会议纪要指出,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在宣传中不得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容易引发误解的名词,必须以“智驾等级+辅助驾驶”进行描述,例如“L2级辅助驾驶”。此外,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名词,强调驾驶员必须全程参与控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