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损险退保潮,新规也救不了,原来我们一直被当“韭菜”!

很多人以为车损险是每个车主都该买的“标配”,但现实却给了我们一个大写的反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直接把它划掉。

打开手机续保页面,车损险那一栏的数字如同灯泡一样晃眼,几千块钱的保费,仿佛在提醒你“钱包要瘦身了”。

车损险退保潮,新规也救不了,原来我们一直被当“韭菜”!-有驾

尤其对于那些已经开了五六年以上、落地十几万的家用车主来说,这一笔开销变得越来越让人犹豫。

数据显示,现如今有超过四成车主选择不买车损险,部分老车主更是达到六成的比例。

这种现象下,2025年车险新规的出台,虽说补贴了燃油车折旧、强化了新能源“三电”保障,但不少车主依然视车损险为“鸡肋”,这背后究竟有何门道?

大家不买车损险,并不是因为抠门,更多是因为精打细算。

车主们手里也不是没有算盘,仔细一算这笔账,实在难以说服自己。

车损险的“保费倒挂”问题就是一大槽点。

车损险退保潮,新规也救不了,原来我们一直被当“韭菜”!-有驾

举个例子,一辆当初落地10万的家用车,如今二手市场能卖个4万就不错了,可保额却仍然高挂在那。

每年三千来块的保费,仔细想想,这钱够你去修理厂重新喷两个车门,再换套不错的轮胎了。

可真要出大事,保险公司也不会按高保额赔你,而是看实际残值。

感觉就像花着茅台的钱,喝着二锅头的味儿,谁心里都不得劲。

更让人头疼的是“出险即涨价”的规则。

你以为买了保险就能心安理得报险,哪知道一回小剐蹭,第二年保费就得涨上去。

修车花了八百,保费却多出一千,算下来还倒贴。

车损险退保潮,新规也救不了,原来我们一直被当“韭菜”!-有驾

就像进了理发店,剪发加个护理,价格翻了番,心里别提多膈应。

这种情况下,小事故车主不敢报,大事故又碰不上,车损险买来像是供着“祖宗”,用还是不用都两难。

以前修车,大家习惯往4S店跑,那价格都快赶上“黄金地段”的房租了。

可现在市场早已变天,路边的连锁维修店、老师傅的私人工厂,价格透明,技术也不差。

4S店动辄几千的维修费用,如今外面一两千就能搞定,还能用原厂件,质保齐全。

更别说现在DIY风盛行,小划痕几十块钱买支补漆笔,自己动手半小时搞定。

修车门槛低了,大家自费修车的能力强了,车损险的存在感自然就下降了。

车损险退保潮,新规也救不了,原来我们一直被当“韭菜”!-有驾

新能源车主可能会说,那我这三十万的电车,电池贵得吓人,不买车损险心里不踏实。

2025新规确实对新能源车有倾斜,比如“三电”系统意外损坏可以赔付。

但电池最怕的“自然衰减”和一些特殊充电故障,保险是不管的。

高价值配件的维修费用仍然高企,保额虽说调高了一点,但真要遇到发动机大修之类的大事,不少费用还得自己掏腰包。

保障虽然有了,但总感觉不到位,有点“只保皮毛不保骨”的意思。

随着这些变化,越来越多的车主把钱花在了更“关键”的保险上。

车损险退保潮,新规也救不了,原来我们一直被当“韭菜”!-有驾

像第三者责任险,成了众多人的首选。

现在路上豪车越来越多,万一不小心蹭了,赔偿金额轻松就能让人“倾家荡产”。

第三者险几百到一千元就能买到三百万保额,有些人还会附加医保外用药责任险,花个几十块,心理负担小了不少。

比起车损险的“保自己”,三者险更像是“买个安心”,出了事保险公司兜底,自己车辆的小磕小碰则能自理。

不少老司机坦言,自己省下车损险的钱,反倒能多做几次车辆保养。

这样一来,既省了钱,也提升了对自己驾驶技术的信心。

车损险退保潮,新规也救不了,原来我们一直被当“韭菜”!-有驾

小事故自己修,大事故有三者险兜底,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真正的“会过日子”。

新车、贵车、有特殊需求的车主,买车损险是合理选择;而那些经济适用型、车辆已贬值明显的车主,选择只买交强险和三者险也无可厚非。

当一份本该带来安全感的服务,让人觉得“花钱买烦恼”,人们自然会重新考量。

保险的价值,终归还是要回归个人的实际需求。

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